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8、風起洛陽(一),快婿,我的長槍依在,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月初五,華燈初上,星火璀璨,正是千秋佳節。 在大周,皇后的生日是“千秋節”,皇帝的生日為“天生節”,都是國家法律明文規定的節日。 千秋節時,白天皇后身著華服于坤寧殿殿升座,后苑中盡數前往行慶賀禮。前朝自公主至鎮國將軍夫人,公、侯至尚書命婦等,均著朝服至垂拱殿皇后座前行禮。 按理便算過節了。 不過今年卻另有安排,衛王趙通為皇后安排盛大慶典,以盡孝道,這件事帝后都同意了。 衛王是眾皇子中最為年長的,并非皇后親生,乃是嬪所生。 因當時皇后還沒產子,所以暫過繼到坤寧宮撫養。 后來皇后接連產下一位公主,以及曾經的太子趙顯,鄭王趙安,但依舊沒將衛王送回到他的親生母親那里。 所以皇后是衛王的養母,正基于此,自前太子去世后,不少人都覺得最年長且在皇后宮中養大的衛王按法理能入主東宮。 也有不少人提出反對意見,認為皇后親生的鄭王才是嫡系皇子,他才有資格入主東宮繼承大統。 這件事自十四年前前太子去世后就爭論不休,但天子的態度似乎有些曖昧,也或許是因太子的事留下陰影,一直沒有確定繼承人。 黃昏時,殘陽融金,七重宮闕鍍金流艷。 皇后在宴請王公貴胄百官大臣后,與天子一道盛裝打扮,龍袍鳳裝。 二百名武德司禁軍甲光明亮,刀槍流光,騎著披紅黑艷麗馬甲在前開道,后跟五十名入內內侍都宦官,舉華蓋、旌旗、斧鉞金瓜等儀仗用具,之后則是九匹純色白馬拉著金玉龍輦,王公百官尾隨,浩浩蕩蕩出章臺門去。 大隊繞過南宮,沿青石磚御街南下,沿途有盛京府衙役守在路邊開道,道旁家家燈火明耀,成千上萬百姓圍觀。 與北方邊境城市不同,神京自夜達旦,燈火不歇,沒有宵禁。 浩大隊伍出小苑門到了洛水邊上,便到了衛王安排的地方。 早有三百六十五名手持琉璃宮燈的宮女等候在那,洛水之中燈火輝煌,九艘大小樓船靜靠岸邊,前后都是五六丈長,兩層樓船。 正中一艘長十余丈,有五層船樓,雕欄紅裹金漆,飛檐下掛滿流火宮燈,船上只有身著彩色宮裙的宮女提燈等候。 暮鼓三更后,船上燈火輝煌,兩岸柳堤透亮,洛水已染成星河般璀璨。 衛王身著紅紫龍袍,帶王妃、王子等家眷十余人恭候在河邊。 帝后攜手下了龍輦,命他們免禮,隨后武德司段全指揮,百余禁軍下馬,率先登上各船。 皇后看著面前的子孫,慈祥點頭:“你們費心了。” 衛王滿面紅光,“兒臣應當的,母后養育之恩萬世難報。” 此時身材消瘦的鄭王趙安也上前拱手:“還是大哥有心,像我就想不起這些。” 衛王擠出笑臉:“五弟說笑,以你的聰明才學哪會想不到,我只是多費了點力而已。” 兩人拱手,相視一笑。 一家人說說笑笑向樓船走去,身后上百王公官員也跟上來,一一與衛王的兒子趙安國招呼。 眾人說笑時,皇帝道:“倒是有心,這些物件還有船辦了多少錢。” 衛王連獻媚道:“啟稟父皇,這些花了近百萬兩。” 皇后連岔開話道:“段全回來了。” 武德司段全一身甲胄從船上跑下來,走到面前對著皇帝點點頭,隨后拱手道:“恭請陛下登船。” 老皇帝這才放心,隨衛王一道登船,在禁軍護衛下到了頂層甲板,王公百官也各自登上自己的船只。 隨后鼓號聲起,宮樂在船上奏響。 大船在岸邊上千纖夫拉曳下緩緩沿洛水向東航行。 站在頂層,觀洛陽盛景,滿城燈火萬千人家盡入眼簾,鳳蕭聲動流光溢彩,一片繁華景象,李皇后也看得心潮澎湃。 帝后升座坐在船頭上位,眾多瓜果點心,美味佳肴上桌,皇子皇孫們排隊一一賀壽,李皇后既激動又開心。 直到身邊的皇帝說了一句:“南安戰事焦灼,這些錢夠養多少兵馬。” 頓覺船頭風冷,心里的熱絡也涼了幾分,有些幽怨,又覺羞愧。 “這不關你的事,他們兒孫做的。”皇帝小聲道:“他們泡在蜜里長成的,心里沒有江山社稷,朕所以遲遲下不了決心。” 皇后聽了也輕嘆口氣:“這些富麗堂皇,這些風光滿面,就是我見了也歡喜,何況他們自小到大就見過這些而已,陛下何必難為。” 此時下方正是衛國王嫡子趙安國祝壽,他文采斐然,在洛陽很有名氣,一首祝壽詞既恭祝皇后壽辰,又頌揚天子,言大周國祚永續,海晏河清。 皇子皇孫,王公大臣紛紛叫好,趙安國神采奕奕,四面拱手。 上方陛下卻小聲在她耳邊說:“不是為難,而是北有遼國,南臨山岳,西有吐蕃諸部,群狼環伺,虎視眈眈,朕不敢放手給他們。” 幾十年的夫妻,她自然明白皇帝的難處,嘆口氣道:“像安國,至少他文采是好的。” “文采?”皇帝不以為意:“王府能召多少厲害的讀書人,便是頭豬也能有文采。” 歡宴隨輝煌船隊慢慢抵達開陽門外,大船在此停歇,便有女樂歌舞,諸王公大臣也被安排一一上到大船賀壽。 正在這時段全上來小聲道:“陛下,史翰林在樓下,欲呈吳光啟手書。” “他什么時候入京的。”皇帝問。 “下午,他言原打算入北宮,詢問后奔這邊來了。”段全早把這些事提前問清,跟隨天子十余年,他留心皇帝會問什么,都提前辦好了。 皇后嘆氣:“皇子皇孫里還有流落千里之外,不在這的。” “送來。”皇帝道。 段全早準備好,從胸口掏出,恭送到面前。 下面歌舞正盛,皇帝借著火光自己看起來,才看一會兒便驚訝道:“吳光啟這是怎么了,真是他手書嗎?” 再往后看,便見“見識多能帶兵打仗,有行政理民才干,神思敏捷有慧根。但行事輕浮,不懂禮儀,行事不似官人。如盡心教養,當有作為。” 頓時訝然。 皇后湊過來看了一會便淚眼婆娑:“我們在這熱鬧,他在那吃苦。邊關苦寒之地,刀光劍影的,他哪里去懂什么禮儀”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快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小說中文網只為原作者我的長槍依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的長槍依在并收藏快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