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6、決戰(四),快婿,我的長槍依在,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周開山、段思全,你們負責左右兩翼前沿陣地,出城后沿著壕溝布陣。 安州城鼓樓,氣氛凝重,趙立寬正在平面圖上安排各軍部署。 所有軍指揮使及以上將領都在。 不大的室內顯得擁擠。 周開山、段思全拱手領命。 “孔方、田開榮,你們率弓弩部隊,分別布置在東西兩側。” “諾!”兩人拱手答應。 “侯景。 “末將在。”侯景拱手出列,他如今只是副指揮,卻因他率領斥候部隊成為特例參與高層會議。 “羅成勇。 “末將在!”老羅答應,他已經累功升到指揮。 “你們各領一千騎兵,保護大軍左右兩翼。” “諾!” 趙立寬在戰場平面圖上一一標注陣型圖,眾將都湊過來看。 這次他布置的是非常傳統的陣型。 前面是刀盾長槍兵,后面是弓弩兵,兩翼由騎兵掩護,這是正面交鋒的基本陣型。 唯一的不同則是按照圖示,后方弓弩兵中兩丈左右的空隙,這種空隙留了三條。 大伙不解,孔方直接指著部署圖問:“大帥,中間的通道要留著運輸箭矢補給嗎?” 趙立寬搖頭:“這是破敵的關鍵所在,我已讓史超、慕容亭、周開山三位將軍選拔軍中精銳,盡披鐵甲加兩層牛皮,手持大斧,負責突破敵軍陣線。 大伙都聽呆了,面面相覷:“當中破陣?” 趙立寬點頭:“這次我軍當中破陣。” 他們打了這么多戰,從沒聽說過當中破陣的,破陣最好的地方就是在陣角。 無論是何種陣型,角落是最容易被擊破的。 集中兵力打垮一角,或者用騎兵機動性集中進攻一角形成多打少從而擊垮角落的敵軍。 趙立寬解釋:“我有辦法破陣,屆時各軍看令旗,聽命行動。” 眾人雖不懂,但這么多天,這么多勝戰下來,大伙早已心悅誠服,相信自己的統帥,答應下來。 趙立寬不是不想給他們解釋,只是太麻煩。 部署好各自職責后,暫時散會,各自回去準備。 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趙立寬心里其實也沒十足的把握,但六成七成是有的。 戰爭本就是一場豪賭。 武人有句話“一膽二三功夫”,說的是武術高低首先比拼膽量,其次比拼力氣,最后才比拼招式。 戰場上也是,最先考量的就是膽量,也就是士氣其次是力量,也就是兵力最后才是排兵布陣。 就像很多人印象中以為不重視火器是清軍后期不能打仗的主要原因。 其實清軍不能打的原因很多,但在對火器和遠程武器依賴的程度上,無論是明末還是清末都一樣。 已經極度依賴到不敢白刃戰。 明末明軍不敢跟女真士兵白刃戰,清末清軍不敢跟敵軍白刃戰。 而即便在拿破侖戰爭戰場上,士氣高昂軍隊敢用的白刃戰也是決定性的戰術。 拿破侖在奧斯特里茨擊敗俄羅斯帝國皇帝和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聯軍時,其中一項戰術更是將發揮我方士氣,打擊敵人士氣發揮到極致。 那就是“大炮上刺刀”,也稱為“”戰術。 拿破侖手下大將,軍事天才,選擇放棄火炮的持續火力。 將之從后方陣地上推到最前線,集中使用,全用霰彈。 目的是放棄持續火力,利用瞬間火力爆發,在敵方前沿陣線打出一個缺口。 隨后所有勇猛不畏死的士兵立即沖入缺口中,統一向左攻擊,與敵軍展開白刃戰,對敵人形成正面和側面兩面夾擊。 這種戰術以劣勢兵力擊退敵軍主力部隊,為戰役勝利起決定性作用。 而他如今所用的戰術也是受其啟發。 趙立寬一開始想把火藥和鐵珠鐵片混合密封的陶罐火雷用?車投到敵軍陣中去,起到殺傷敵人的作用。 但很快他就意識到那樣行不通。 城外三萬大軍,他從北方千里迢迢帶來的幾百斤火藥,撐死造成大幾百殺傷,這點傷亡完全無法動搖敵軍。 但如換一種戰術思路,大炮上刺刀戰術那樣,把所有火力集中起來在陣地前沿使用,那就不同。 能瞬間殺死數百士兵的東西,這個年代根本難以想象。 追求瞬間殺傷,為士氣高昂的士兵強行打開缺口,讓他們如虎入羊群般撕裂敵方陣線,讓敵人的前沿陣地瞬間陷入兩面夾擊之中。 這就是他準備的戰術。 只有這樣,才能在敵眾我寡中尋得勝機。 他又一次去倉庫清點了他的寶貝火藥。 這一個多月他還專門挑選、訓練一批投擲手,共一百人。 不只投得遠,還要準,同時訓練了投擲命令,防止空中互相碰撞。 三十人一批前后投擲,落點沿著一條直線向陣內縱深延升。 力求第一時間炸出一條二三十步左右縱深的通道。 叛軍著甲士兵必然在前,只要越過他們,后方那些身無寸甲的弓手肯定不是周軍鐵甲大斧的精銳對手。 接下來就要選個好天氣。 他已經蓄謀已久,拖到秋天。 秋高氣爽,即便有雨也只是??細雨,不像夏天那樣瓢潑下來。 所有能做的他都已經做了。 如今不知不覺已走到把大象裝進冰箱的最后一步,正面擊敗叛軍。 雖然他有戰術規劃,有自己的秘密武器,但戰場的勝負依舊說不準。 戰場上瞬息萬變,不可控的因素太多。 人本身就是充滿不確定性的動物,將這么多人匯聚到一塊,就是不確定性的集合體,沒有任何事是必然的。 他正下樓準備去吃飯,城頭士兵回報,叛軍派出帶著白旗的使者。 叛軍的答復來了,思考的時間比想象中要長。 還以為他們會快速答復,畢竟之前可是天天叫罵,恨不能立即決戰。 叛軍使者帶來一支箭,以及一封戰書,約定明天正午,雙方城外排兵布陣,決一死戰。 趙立寬同樣回贈一支箭,表示同意決戰。 另外使者開口道,叛軍的南安王農懷威表示,在開戰前想與他見一面。 趙立寬想了一下答復:“明日陣前列陣完畢后可以相見,雙方都不得帶侍從兵器。” 使者點頭回去答復。 等使者走了鐘劍屏道:“你真要去見?” “見個屁,起床弩射他。”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快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小說中文網只為原作者我的長槍依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的長槍依在并收藏快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