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花季的安妮在线阅读,大唐乘风录在线阅读,黑道悲情3在线阅读

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03、歷史機遇,快婿,我的長槍依在,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話說出來,趙立寬自己也有些猶豫。
這種話不該他說的,他只是領兵的將領。
本能的他不想摻和這種事,風險太大。
但想到衛親王的虎視眈眈,心底本能也在驅使他,決不能停滯不前。
皇帝似乎看出他的猶豫,“忘了朕加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但說無妨。”
趙立寬也大膽說出他的想法。
“陛下,我覺得朱節帥的推測最有道理,代國太后為壓制朝中的不滿而興兵,必然作風沖動,行事魯莽,破綻也多。
遼國或是收到代國求援,虛張聲勢,犯我疆界。
但反過來說這也是個機會。”
趙立寬仔細評估過局勢,“我認為遼國與周國開戰的概率很小,雙方體量都太大,此時已不是剛開國時。
遼國國主年紀大了,應該不想大動干戈。
要是我們先動手還有兩個難處。
遼國那邊難以交代,即便不敢全開戰端,也可能派兵增援。
二來戰場在代國腹地,那里多荒漠草原,我軍將士過去很不適應。現在如果他們自己渡河到河東來,深入我軍主場,我軍熟悉周地理,河東到處都是山,也更利于我作戰。”
皇帝聽他說完,起身來到地圖面前仔細查看。
趙立寬跟上,面前的地十分細致,但與后世精確的地圖還是有許多不同的,最主要區別就在視角上。
皇帝許久沒說話,只看著地圖,不知在思索什么,趙立寬心里緊張,也在一邊不敢說話。
側殿里一下安靜下來。
趙立寬喝了口茶潤潤嗓子,緊張等待。
“若能將他們消滅在河東,那之后呢?”老皇帝問。
趙立寬咽口唾沫,壯著膽子道:“隨后長驅直入,奪取河曲之地,獲取靜塞軍馬養馬地。”
他話說完,連老皇帝都頓了下,回頭看著他,目光既犀利又驚訝,不過只短短幾秒立即隱去。
趙立寬深吸口氣,他這么說非常大膽。
因為代國是曾擊退過周國、遼國的國家,而趙立寬的戰略簡略來說則是誘敵深入,在河東消滅敵人有生力量,隨后反推回去,滅了代國這個小國,奪取他們河曲之地的馬場。
這是借機將一場邊境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乃至滅國戰爭。
一方面,趙立寬感到極大的不安,一想到老皇帝的年紀,衛王隨時可能會登基繼位,到時隨意可以捏死他全家,他就迫不及待,一刻也不想等。
此時顧不了什么蕓蕓眾生,他明白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道理,也親眼見過戰爭下民生多艱。
他不是什么圣人,只想活著,眼下就一條路,立更多戰功,爬到更高位置,直到如同老丈人或者吳相公那樣的地位,才能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趙立寬心里也明白,他如今是為一己之私挑起戰爭,可已經顧不得了。
趙立寬繼續壯著膽子向皇帝推銷:“陛下,我國一直沒有像樣的養馬之地,有大量馬匹我們才能與遼軍對峙。”
趙立寬列舉了西南戰場的案例,當時他接手戰敗后的部隊只有兩萬多人,叛軍有五六萬,但就是利用他們騎兵多的機動優勢,打時間差。
硬生生把叛軍牽著鼻子走,在局部戰場反而形成多打少,從而焚毀大量叛軍糧草,以至于叛軍受挫,久攻不下,糧草不濟,越對峙越不支,直到最后他們發起反擊。
戰報里只寫過程,不會寫得這么詳細的戰斗過程,聽他娓娓道來,老皇帝和在場的皇后、小姑娘都聽得入迷了。
待說完后,趙立寬給出自己的結論:“陛下,騎兵長處不只在于作戰,最重要的還在于其行軍迅速,進退自如。
哪怕給步軍多配馬匹驢騾,只用于負輜重,不用于作戰,也能大大提高戰場勝率。
戰在我,非在賊,行軍越快越能掌控主動。
戰時步軍一日行軍六七十里,而馬軍急行軍能超過百里,分秒之差就能決定勝負,不被敵軍牽著鼻子走。
有無馬場能決定我軍戰馬供應,將來能不能與遼國抗衡。
軍馬中,西域馬高大速度快,但耐力不好。
契丹馬河西馬耐力好,但速度不快,馬匹矮小,我軍將士全甲騎乘有些勉強。
而靜塞軍馬,是軍中最受推崇的戰馬,馬匹大小合適,速度快耐力也好。
如果拿下河曲馬場,能快速往河東、霸州前線送馬,以后大有可為。”
趙立寬說完,只覺燥熱無比,滿頭汗水,大殿里到處都是炭火,大冬天到暖烘烘的地步,整個人都有些暈暈乎乎。
老皇帝沉默不語,左右踱步:“為什么覺得遼國會坐視不理?”
趙立寬深吸口氣,心中越發緊繃,皇帝還是眼光毒辣,瞬間看清其中關鍵,遼國不出兵才是關鍵。
“其一,這回是代國先出兵入寇,道義上我國占理,能和遼國斡旋。
二來遼國皇帝年紀大了,不像陛下一般堅毅,不太像有雄心壯志的樣子。”
“你不在遼國朝廷,憑什么認定。”老皇帝問,他一直沒有坐下。
趙立寬落后半步,“陛下,遼國要是還有開疆拓土南下的野心,我朝在西北打了三年,他們也不敢抓住機出兵,只在西路仙人關做了小嘗試,被打退便再不出兵。
遼國已無當年的鋒芒,近些年也沒聽他們打過什么大戰,成平日久必然松懈。
而對我朝來說,這恰好是個難得的歷史機遇。”
“什么機會?”老皇帝問。
“陛下,萬事萬物終有兩面,西南之戰持續三年,耗費巨大,損兵折將確實是壞處。
但精兵良將都是打出來的。
當初韓信勸漢朝高祖皇帝盡快起兵殺回關中時便說,天下大亂,將士思想都渴望戰斗,不早出兵,待天下安定,百姓安居,軍隊便無心作戰了。
如今也是如此,校場無論怎么訓練,將士只有習慣了戰場,心理上見慣了生死,臨陣前才能泰然處之,接敵不亂。
三年來殿前司,侍衛親軍連番上陣熟悉沙場,磨煉出五六萬久戰精銳之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軍事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