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11、孤兒的好處,快婿,我的長槍依在,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立寬嚼著用水泡了半個時辰的肉干,下著炊餅,一面吃一面站在四丈高的哨塔上觀察運處的代軍大營。 忍不住咒罵:“狗日的到底還有多少糧草? 按史超他們給的消息,他們的糧草應該快用完了啊,怎么一點動靜沒有。 他們都是吃土的吧?” 旁邊隨行的侯景說:“他們確實應該沒糧了,咱們的斥候在當地獵戶領路下到了那座山頂?!?/br> 他指著東面連綿群山中最高的一座。 “從山頂上看,代軍后方三十座大倉,只有七八座還在往外運糧,其它都空了?!?/br> 趙立寬撓頭,想破腦袋也不明白,難道對方主將疏忽了? 隨即搖頭否定,不可能,絕不可能! 統帥數萬大軍的人,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或許還有后手? 趙立寬又緊張起來。 歷經二月下旬的疾風驟雨后,戰場似乎又回歸到了平靜。 一直對峙到三月初,雙方沒有爆發任何大戰。 戰場寧靜下來。 趙立寬心里有數,越是寧靜,越危險。 戰局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他白天處理軍務,巡視各營,下午順帶從各營火頭軍那里順點吃的。 其實巡視營地,檢查疏漏,糾察軍紀這些事根本不用他過問。 不過趙立寬依舊堅持每天親力親為。 一來保持軍隊士氣紀律。 二來時刻讓自己與底層士兵和軍官親近,聽他們的聲音,保持自己的影響力。 三來趙立寬也不允許自己放松下來,他太了解自己的惰性了,只要放松下來,就很難回到全神貫注的緊繃狀態。 這些天過來,代軍也是想盡辦法。 先派精兵偷襲糧道,好在他安排了專門保護民夫的士兵,而且在軍隊趕到前,民夫們自發在車隊外立起長矛抵擋上岸的代軍靠近,為此還犧牲了上百人。 為后續部隊趕到爭取了足夠時間,將渡河的代軍幾乎全殲。 之后代軍數次在陣前叫陣斗將。 諸將紛紛請戰,特別是慕容亭,躍躍欲試準備上去和代國將領比劃比劃。 諸將多數也贊成,覺得?了能再提高軍隊士氣。 趙立寬思索再三,還是壓住慕容亭的躍躍欲試,拒不理會代軍叫戰。 將領們是從他們的角度去看的,而他身為統帥要從全局的角度去看。 斗將這種事看起來就是風險與機遇并存,雙方機會相等。 但如果上升到大局就對他們不利。 最簡單的就好比一把英雄聯盟,優勢方穩住不浪是收益最大的,因為知道穩住不斷按部就班打下去,就能最大概率取勝。 而劣勢方浪反而是收益最大的,因為不浪不拼一把,去博求變數和機會,按部就班打下去就等于慢性死亡。 如今代軍就是急需機會,而他們只要穩住,等黃河解凍,等他們糧草消耗干凈,這場仗就必贏。 所以這種時候,鬼跟他們搞什么斗將,去賭這種不不確定性。 只要穩扎穩打,不露破綻,他們必勝。 而代軍反而是迫切希望有這種打擊他們士氣機會,找到突破口的。 他下令不會理,拒不出戰后,代軍沒招了。 不知從哪找了幾個會說漢話的打著白旗在陣前大罵,主要就是攻擊他。 又罵他父母,罵他爺爺奶奶,甚至罵他祖宗十八代。 趙立寬無所謂,他無父無母,更沒什么爺爺奶奶,隨便他們罵去吧,爺不在乎。 他甚至與諸將開玩笑說:“這時候孤兒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br> 代軍連罵兩三天,把派出來的嗓子都叫壞了。 趙立寬不在乎,就當他們對空氣輸出了,但將士們很在乎。 他們義憤填膺,先有有數十位指揮,指揮使等請戰。 去各營巡查時,士兵們也激憤不已,都直接請戰。 趙立寬和他們講了很多次“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的道理。 并保證道,時機合適,他們必將給代軍以致命一擊。 軍中有一股火氣在慢慢醞釀。 這些天,他繼續加緊神機營的布雷訓練,每天都讓他們練習,并不斷加強他們的計算訓練。 中國的算術發展其實是非常超前的,像唐代王孝通的《吉古算經》之類的經典,解體方法已經接近微積分和級數了。 其中記錄唐朝的科舉練習的數學題也非常復雜,不少比后世高考數學壓軸題都難。 但就像他給李世民上表的奏疏所說“迄將皓首,鉆研秘奧,曲盡無遺,代乏知音,終成寡和”。 大意就是他說自己鉆研一生,數學理論接近圓滿,但知音難覓,終是曲高和寡。 說白了,數學這東西太看天分,不懂的就是真不懂,在古代的識字率和百姓能讀書普及率極低情況下難以傳承。 趙立寬是讓軍中的工兵指揮每天教授的,也不太復雜,夠用就行。 天天重復訓練,神機營士兵越來越熟練。 他每天都在反復琢磨,仔細思索,自己還有沒有什么遺漏,時不時把手下諸將叫來問問他們的意見。 思來想去,如今代軍唯一要提防的就是他們那些重甲的連鎖騎兵。 先佯裝敗退引誘敵軍深入,用騎兵發起反沖鋒。 特別是他看多了蒙古軍事史,對這種事更加防備。 神機營就是專門訓練來反沖鋒的。 趙立寬憂心忡忡入睡,一直在思考代軍可能的后手。 整晚上后半夜才入睡,只睡了三個時辰左右。 第二天卻被一個震驚的消息吵醒。 山上的斥候觀察到,代軍后方開始撤退了。 趙立寬懵了,連忙登上哨塔,觀察到北面數里之外的代軍營地后方果然揚塵大作。 如今這種季節,能揚塵就說明隊伍規模不小,何況這么大動靜。 隨后忍不住破口大罵:“狗日的害老子跟空氣斗智斗勇半天,就是疏忽沒注意軍糧的問題!” 隨即惱羞成怒,立即召集諸將,開始安排追擊計劃。 他們想退可沒那么容易! 諸將興奮不已。 趙立寬則早早就在心中想到了追擊計劃。 他打仗向來喜歡走一步看十步,突出個謹小慎微。 代軍開始撤退,必然會留下殿后部隊。 殿后部隊肯定是士氣最差的,因為他們等于被拋棄,所以陛下快速擊破。 隨后才能追上主力部隊。 而主力部隊不能貿然進攻,因為他們是大量人馬匯聚的集團,一不小心撞進去可能被吃掉。 但要抓住他們不敢逗留,只想走的態度不斷消耗他們。 最后則是要防備他們的精銳鐵索騎兵可能會發起反擊,要時刻準備反騎兵。 所以趙立寬根據這些戰術特點,將追擊部隊早早便安排為四波人馬,各自有任務,分批次進行追擊。 加上支援過來的田開榮部。 他手上有三萬部隊可以沿河谷調度,完全足以應付。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快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小說中文網只為原作者我的長槍依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的長槍依在并收藏快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