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花季的安妮在线阅读,大唐乘风录在线阅读,黑道悲情3在线阅读

仙鄉樵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7張 后趙燕王石斌:酒壇子將軍的冰與火之歌,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燉一鍋,仙鄉樵主,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七絕?詠后趙燕王石斌》

羯鼓崩云萬甲焚,血鐔酒篆刻年輪。

鄴臺月墮銅駝淚,醉挽天河洗戰塵。

一、投胎界的"天選之子":羯族王子的硬核童年

公元313年,河北邢臺的鐵匠鋪里火星四濺。羯族青年石虎正掄著鐵錘打造兵器,突然家仆連滾帶爬沖進來:"三公子出生啦!"這個在金屬撞擊聲中降生的嬰兒,就是后來把后趙國運玩成"過山車"的石斌。若說投胎是門玄學,石斌堪稱十六國時期的"SSR卡玩家":祖父石勒正帶著羯族鐵騎逐鹿中原,親爹即將登基成為后趙第二任暴君,而他生來就是含著金湯匙的"官五代plus"。

不過這位貴公子的童年堪稱"地獄級生存模式"。其父石虎的教育理念,放在今天能讓所有虎爸虎媽自愧不如——據《晉書》記載,石家男孩十歲學騎射的標準課程包括:在狂奔的馬上射中移動靶、徒手搏狼、三天三夜野外生存。十二歲隨軍出征時,石斌的玩具已經從木馬升級為真馬,十四歲生日禮物是戰場上砍下的三顆首級。有次他射箭脫靶,石虎當場表演"父愛如山體滑坡",把兒子綁在馬后拖行半里,美其名曰"培養危機意識"。

這種"狼性教育"成果斐然。建平四年(333年),16歲的石斌出任左衛將軍,相當于現代首都衛戍司令。但這位少年將軍的日常畫風十分清奇:白天在軍營訓練"羯族戰舞",晚上帶著親衛翻墻出宮,把鄴城酒肆喝得雞飛狗跳。史官們一邊咬牙切齒記錄"斌少兇頑",一邊不得不承認他"猿臂善射,能開三石弓"——這臂力放到現在,參加奧運會射箭項目絕對能上演"降維打擊"。

二、軍事鬼才的"騷操作":從燃燒箭到火鍋戰術

公元334年秋,長安城的東晉降將郭權突然反水,把后趙的西大門捅了個窟窿。21歲的石斌帶著三萬兵馬西征,開啟了軍事生涯的"高光副本"。面對據守陳倉(今陜西寶雞)的敵軍,這位公子哥的戰術腦洞讓老將們直呼"城會玩"。

先是玩起了古代版"虛實結合":白天大張旗鼓修棧道,夜里派輕騎兵翻越隴山。七天狂奔八百里,直接把郭權的糧倉燒成了露天燒烤攤。更絕的是攻城時的"物理化學混合攻擊"——讓士兵在箭矢上綁浸油的麻布,玩起了燃燒箭。守城將領望著漫天火雨,估計內心是崩潰的:"說好的冷兵器時代呢?這特么是開掛啊!"

最離譜的是決戰時刻的操作。兩軍對峙時,石斌突然在陣前架起銅鍋煮羊肉,香氣飄得滿戰場都是。等敵軍咽著口水張望時,他派精銳繞后偷襲,史稱"火鍋戰術"。此戰過后,洛陽茶館的說書人添了新段子:"燕王打仗有三寶,燒糧、煮肉、滿地跑。"

三、酒神附體的行為藝術:從朝堂到獵場的作死之路

建武元年(335年),石斌的人生迎來巔峰。平定羌王薄句大一役中,他展現了驚人的軍事天賦。面對羌人神出鬼沒的山地游擊戰,這位22歲的燕公發明了"蜂窩戰術"——將大軍化整為零,每個百人隊都配備向導和工兵,硬是在馬蘭山的密林里鑿出了十二條運兵道。此戰過后,洛陽城流傳著"燕公過處,群山讓路"的民謠。

此時,23歲的石斌因平定羌亂受封燕公,走上人生巔峰。但這位戰場天才有個致命弱點——對酒精的執著堪比現代996社畜對咖啡的依賴。史書記載他"嗜酒如命,醉輒鞭撻左右",活脫脫古代版"酒精考驗的戰士"。

某年冬獵,他帶著三百親衛進山,創下連續醉酒七天的紀錄。更絕的是把政務文書當箭靶,射中哪份就處理哪份。有次喝嗨了,竟把勸諫的參軍吊在樹上,美其名曰"人肉靶心練習移動射擊"。朝中老臣痛心疾首:"這哪是燕公?分明是閹割版的商紂王!"

不過要論行為藝術的巔峰,還得數340年那場"冰雪奇緣"。石斌在鄴城郊外冰湖上鑿洞釣魚,突發奇想讓士兵裸身冰面摔跤取暖。結果凍傷過半,自己卻裹著貂裘在冰屋里溫酒。

四、權力游戲中的"酒醉蝴蝶":從攝政王到刀下鬼

太寧元年(349年),36歲的石斌迎來人生最后一次逆襲機會。面對梁犢起義軍的十萬大軍,這位被雪藏三年的燕王再次披掛上陣。此戰他貢獻了古代戰爭史上的名場面——在洛陽城外擺出"龜甲陣"誘敵,暗中派姚弋仲的羌騎包抄。當起義軍陷入重圍時,石斌單騎出陣,舉著酒壇高喊:"降者同飲!"硬是靠這招收編五萬降卒,堪稱古代版"酒桌談判專家"。

但政治的劇本永遠比戰場更殘酷。同年四月,石虎病危之際欲立石斌為攝政王,這觸動了劉太后的敏感神經。在權力斗爭的棋盤上,曾經戰功赫赫的燕王成了待宰的羔羊。據《十六國春秋》記載,劉太后派張豺誅殺石斌時,這位梟雄最后的遺言竟是:"取我窖中三十年陳釀來!"至死不改酒徒本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燉一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燉一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軍事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