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花季的安妮在线阅读,大唐乘风录在线阅读,黑道悲情3在线阅读

破賊校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六章 東林黨到底是什麼底色?,天啟大明,破賊校尉,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左光斗左共之,孫伯雅你服不服?」
孫傳庭咽了咽口水,訕笑道:「皇上,你說共之先生,那臣必須服。」
朱由校謔笑地問:「為什麼服?」
「皇上,天啟元年,共之先生領直隸屯田事,寫了《足餉無過屯田,屯田無過水利疏》,當時臣任河南永城知縣,在邸報看到這份上疏,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共之先生說,北方地區非常特殊,如果不興建水利,一年之后容易造成耕地荒廢,兩年之后農民見狀就會背井離鄉,數年之后這塊地就不再適合耕種了,而堅守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也容易餓死。
臣當時勘查過永城縣各鄉鎮,驗證了共之先生的說法沒錯。」
孫傳庭雙眼炯炯有神。
「共之先生提出北方應效仿南方,興修水利,開荒屯田,引進種植水稻等措施。臣在永城按照共之先生的《三因十四議》,試著行了浚通河流,挖渠和引水,略有小成。」
朱由校背著手,站在窗前,看著夜色。
「左共之的《三因十四議》疏,朕也看過。
一因天時,二因地利,三因人情。
一議浚通河流,二議挖渠,三議引水,四議修壩,五議建閘,六議設坡,七議地勢,八議筑塘,九議招徠百姓,十議選人,十一議選將,十二議兵屯,十三議種田賦額,十四議富民可以拜爵。
都是肺腑良策,而且多是從實踐考慮的可行之法。」
孫傳庭看著朱由校的背影,心里翻騰不已。
皇上不像那些人說的昏庸懦弱,他心里有大明,有蒼生黎民。
他機敏睿智丶心思縝密,堅毅果敢丶當機立斷,現在已經顯現出一代雄主明君的氣質。
現在的大明需要一位氣逾霄漢丶旋乾轉坤的雄主明君,只有這樣才有希望。
遲疑了二十馀息,孫傳庭終于開口。
「皇上,臣懇請赦免左共之楊大洪等六人。」
朱由校猛地轉過頭來,目光如刀劍一般看著孫傳庭。
「你是東林黨人?」
孫傳庭強撐著答道:「回皇上的話,臣不是東林黨人。
在臣看來,東林黨人只是一個標識,一個象徵而已。誰都可以說自己是東林黨人,誰也可以說自己不是東林黨人。」
朱由校突然笑了笑,「不要緊張,朕只是跟你聊聊。
你說的沒錯,東林黨只是一個標識。
起初東林黨只是以東林書院為紐帶的江南士子社團。后來在國本之爭中,東林黨日漸興起,名聲大噪,于是許多人慕名加入,也有許多人聲稱自己就是東林黨人。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紹徽,向魏忠賢進獻了一本《東林點將錄》,仿水滸傳一百零八將,把朝中大臣編成東林黨一百零人。
真是愚蠢到家的蠢貨!
他不想著如何瓦解東林黨,居然還把意見與己不同的大臣們,統統扣上東林黨的帽子,再公布于世。
他是嫌東林黨名聲還不夠響,要把許多其實是中立的大臣和士子們都往東林黨那邊推嗎?」
朱由校心里很惱火,魏忠賢招攬的都是一群什麼狗屎。
只知道溜須拍馬,阿諛奉承,最基本的政治斗爭都不會。
朝中許多大臣,天下諸多名士,并不是東林黨。
比如前首輔葉向高丶劉一燝丶韓爌,還有自己的老師孫承宗等人,現在說法叫館閣派,現代一點的說法叫建制派。
他們曾經多次調和帝黨與東林黨之間的矛盾,但都無功而返。
在朱由校的心里,東林黨是一群擁有殷實的經濟條件,一定的民眾基礎,想要以士紳代替皇帝當家做主的精英分子。
他們是大明官僚集團發展到鼎峰后,分裂出的一股勢力。
不僅反對皇權,還希望從現有的官僚集團手里奪得權力。從某種意義上,他們確實帶有初級的自由民主思想。
但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想破壞現有的規則和秩序,卻沒有辦法搭建更好的新規則和秩序,因為他們從口袋里掏出來的,還是四書五經丶程朱理學!
大多數東林黨人從來沒有考慮解決大明的實際問題,他們只是想著把以前的老爺趕走,好自己當老爺。
他們自詡正義,認為自己這個老爺,要勝過其他老爺,所以順應天意,萬民擁護
孫傳庭聽出朱由校弦外之音,謹慎地答:「皇上,東林黨人以民為本丶為民做主,廉正奉公丶革除積弊的說法,倒也很吸引人。
臣當初也被他們的這些說法吸引住,向往不已。
可是自從入制置司,臣跟著興明會一眾同志學習了皇上的《科學方法論》丶《辯證唯物主義》,再以此為基礎去分析歷朝歷代丶以及本朝的諸多問題后,豁然開朗,仿佛跳出了一個天坑。
東林黨人的那些學說,不僅索然無味,還覺得跟儒理陳舊學說一樣腐朽不堪
臣等覺得,想要解決大明諸多問題,必須按照皇上的《科論》和《唯物辯法》去探索尋覓新的方法」
朱由校心里十分歡喜,但不動聲色,「大明積弊甚深,而今又內憂外患,有識之士無不在苦苦尋覓救國濟民良法。
只有真正憂國憂民者,才會放下陳見偏執,勇于任事,在實踐中尋找和驗證救國濟民良法。」
他頓了頓,繼續說,「左共之善水利興農,陜西需要大興水利,勸助農耕,朕讓他任延安知府,戴罪立功。
伯雅,你在陜北寧夏一行,實踐《潞水客談》的筆記,抄一份給左光斗。
你親自走過陜西,知道陜西現在糜爛不僅是天災,更重要的是人禍。
楊大洪不是自詡清廉公正,愛民如子嗎?
那朕派他為陜西巡按御史,巡按陜西各州縣,查貪除暴。朕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廉明清直,愛的是哪個民。」
這番話也等于給了孫傳庭一個答覆,左光斗和楊漣肯定會放出來,現在連去處都安排好了,叫他放下心,繼續用心辦公事。
孫傳庭欣喜道:「皇上圣明。」
看他對東林黨還抱有同情之心,朱由校決定再點一點他。
「天啟四年春,吏科都給事中出缺,左光斗通知同鄉好友阮大鋮來京遞補。而趙南星丶高攀龍丶楊漣等人卻屬意高攀龍的另一位弟子,魏大中。
于是等阮大鋮趕到,趙高楊等人說以察典近,大鋮不可用』,只補他為工科都給事中。
六科給事中,吏居第一,而工居最末。阮大鋮按資歷遠在魏大中之上,當補吏科而非工科。
且他也是高攀龍的弟子。只是因為高攀龍丶楊漣與左光斗政見不一,所以才壓住了阮大鋮。
阮大鋮一怒之下叛出東林黨,投靠了魏忠賢,這才得償所愿」
孫傳庭聽到這里,一時愣住了。
「東林黨人內部,也如此互相傾軋,同室操戈!」
朱由校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要把東林黨想得那麼崇高。這世上,只有一心為國為民丶舍生忘死之人,才是真正的崇高。
好了,不說這些事。你從西北來,以后還要主持一段時間陜西招兵事宜,有些事朕先告知你。」
「臣洗耳恭聽。」
「朕不日下詔,設制置司西北局,以王家楨為制置司西北局制置使,兼陜甘總督,節制寧夏丶延綏丶陜西丶甘肅四鎮,兼巡撫陜西丶甘肅。
以洪承疇為西北局制置僉事,兼延綏巡撫。
以左光斗為延安知府。
至于楊漣,吏部和都察院那邊會行文。」
孫傳庭心頭一動,這是大動作。
皇上才成立西南局沒多久,現在又搗鼓出一個西北局,以制置司直接統轄,這是要全力改革。
王家楨他認識,字正之,別號軒篆,北直隸長垣人。二十三歲中萬歷三十一年癸卯科進士。
據說十歲還不能說話,卻會默寫《孫子兵法》《鬼谷子》等兵書。
歷任刑部主事丶戶部郎中。
萬歷四十四年,升任湖北布政使司副使,分守荊西。
時顯陵守備內多聚奸賊,互相勾結,為非作歹。
王家楨擇首惡者繩之以法,使群奸斂跡,后升陽和道參政。
天啟元年八月,為陜西榆林兵備道右參政。
天啟三年,以陜西布政使司參政,分巡山西冀北道。
是時,云中鎮已有五年不進貢,王家楨親臨其部,嚴厲斥責,宣揚朝廷威德,貢事遂定。
天啟四年,升左僉都御史,巡撫甘肅。五月回京敘職,被留在京中任職制置司組織局。
精練強干,知兵堅毅,又勇于任事。
雖然他一直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但留在制置司心有不甘,覺得這不是朝廷經制官署,有佞臣之嫌。
皇上乾脆把他外放,如他所愿,獨當一面。
「伯雅,在軒篆公(王家楨)去陜甘上任之前,那件事你需要跟他溝通好。」
朱由校切切交代孫傳庭。
「事關新軍,可不是小事,關系重大,你不要忘記了!」
什麼事?
孫傳庭在腦子里猛轉起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軍事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