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花季的安妮在线阅读,大唐乘风录在线阅读,黑道悲情3在线阅读

破賊校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三章 請楊漣吃荔枝?,天啟大明,破賊校尉,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83章請楊漣吃荔枝?
洪承疇先從腦海記憶里把李瑾的履歷調出來李瑾是吏部左侍郎,位高權重,「志向高遠」的洪承疇在奉詔進京述職時,早就想法子把他的履歷搞到手。
山西人平陽府襄陵人,離晉商老窩不遠。
又想起內閣票擬,好像是首輔韓的字。
韓也是山西人。
這就有意思了!
難道是這一對老西演的雙簧?
干嘛要演這一出雙簧?
吏部左侍郎啊,下一步就是遷升尚書,入閣為輔。
硬生生吃了一份彈劾,降階外放。
京官朝臣被外放出去,沒有過硬的背景和天大的機緣,很難再回來了。李瑾這一出去,最好的結果可能只是去南京出任一個尚書,然后告老還鄉。
南京尚書和京師尚書,天壤之別!
愿意承受如此大的損失外放出京,肯定是因為某件關乎生死的大事!
不涉及生死,怎麼肯自毀大好前途!
山西能有什麼生死大事?
洪承疇做過延綏巡撫,知道邊關那些腌事。榆林鎮離山西丶大同鎮也近,多少也聽得到一些那邊的風聲。
晉商違禁走私!
這種事不經查的,尤其是現在皇上手握兵權財權,勢傾朝野。只要他下定決心查,大同山西軍政官員根本擋不住查,也遮不住里面的腌事。
一旦查實,就是賣國通敵的滔天大罪!
在西市口被腰斬的前吏部尚書崔景榮等人就是例子。
晉商背后是晉黨,晉黨的首腦是韓,柱石有李瑾他們暗地里的牽連,比崔景榮與山東遼西走私商賈要緊密得多。
這牽連起來,李瑾少說也是西市口腰斬,滿門株連韓就算是首輔,只要沾到賣國通敵的屎,依照皇上的脾性,也是照殺不誤。
生死攸關!
關乎一家一族的生死!
只是降階外放,能算得了什麼!
洪承疇抬起頭答:「皇上,臣不敢妄議,也不敢胡亂揣測?!?/br> 「我們君臣在這里深入分析,不算妄議和胡亂揣測。說?!?/br> 「遵旨。臣覺得李瑾出任大同巡撫,有殺人滅口,銷毀罪證之嫌。」
朱由校繼續問:「滅哪個口,銷毀什麼罪證?」
「回稟皇上,臣出任延綏巡撫,巡視邊鎮時,在神木丶府谷聽說過一河之隔的山西邊鎮的某些傳聞?!?/br> 洪承疇微微抬頭看了一眼,看到朱由校神情如常,就繼續說。
「從山西偏關到大同鎮各關,再到宣府各關口,晉商的生意做得如火如茶,好生興旺。
他們轉運糧食丶棉布丶鹽巴丶茶葉丶絲綢丶鐵器等物出關,販賣至漠南蒙古各部,有的還被轉賣去了遼左?!?/br> 「遼左,建奴?」
「是的皇上,臣聽聞這些晉商不僅與蒙古人有買賣,與建奴也有聯系。今年夏天,山西市面上突然出現一批人參和東珠,還有不少流轉販賣到河南丶陜西?!?/br> 「糧食丶鹽巴和鐵器,這些都是朝廷明令禁止的貨品,這些普商不僅敢賣于蒙古人,還敢轉賣于建奴,果真是膽大包天。
他們不怕滿門抄斬嗎?」
「回稟皇上,他們怕!所以才想了法子,把李瑾降階外放到大同,好抓住機會,斬草除根,永絕后患。」
洪承疇把話說透后,朱由校又不出聲,他的手指頭在御案桌面上敲了二三十下,終于又開口了。
「大同丶宣府,為京畿屏障,拱衛京師,十分重要。
可是這兩地文恬武嬉,武備弛廢。尤其是大批精兵強將被抽調去了關寧平遼,剩下的邊軍官兵,更加不堪用。
今年開春,開平會戰,為了加強京師防務,以防萬一,朕叫兵部抽調宣大兵馬,入京畿協防。
兵部下文,抽調宣府丶大同丶山西各鎮各關衛兵馬。
山西鎮振武衛和雁門所步軍二千二百人,按照兵部部文,走紫荊關入易州,協防京畿。
誰想走到廣昌,說那里的水又苦又澀,喝不慣,兩千多人一哄而散,自行回了山西鎮,路上還順帶手地抄掠了廣昌丶靈丘等縣,大包小包,像是發了財似的回到駐地。
大同鎮平虜衛丶威遠衛抽調一千一百名騎兵,都走到了懷來衛,突然晚上不知哪幾位軍士唱起了大同小調,然后一千一百騎思鄉心切,調頭一溜煙地跑回了駐地。
這一千一百名騎兵,心里牽掛婆姨孩子和熱炕頭,路上無暇他顧,沒有順手抄掠」
朱由校越說語氣越冷,洪承疇聽得心頭發寒。
「朕接報后,大為震驚,叫兵部徹查。
兵部行文大同巡撫丶大同總兵丶山西巡撫和山西總兵,傳遞了朕的徹查旨意。
從四月查到八月,足足查了四個月,兩地四個衙門終于遞上來兩份聯名的上疏,說什麼官兵鎮守邊關,勞苦功高鄉土情深,不愿遠離,實乃人之常情
東拉西扯扯了一大圈,才不痛不癢地說,帶頭違令和作亂的兵卒殺了十一人,首級傳三邊,以做效尤,又責令各部,嚴加整傷,以后不得再犯:
兩份上疏的理由藉口,語氣用詞,都像是商量過的,幾乎一模一樣。然后兵部在這兩份上疏加了部議,反正就是和稀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呵呵,他們這是上墳燒報紙,糊弄鬼嗎?」
洪承疇連忙低下頭。
皇上,這才是國朝處置軍政事務的常態。
一旦有事情發生,內閣六部迫不得已發文咨問,地方就扯皮和稀泥,從巡撫推到巡按,巡按推到布政司,布政司推到府州縣。
戎事無非多了總兵府和衛所等推脫的地方和環節。
大家你推我丶我推你,一通推脫后事情原委攪得稀里糊涂,誰也不知道到底是怎麼發生,自然也分不清誰的責任。
內閣和六部見火候差不多,就開始拿起稀泥做裱糊匠,一通裱糊后,天下太平,四海晏清。
洪承疇想著想著,心頭一動,皇上早知道這些情況啊,要不然他也不會成立這備受指摘的制置司,再分設各局,分領要緊軍國事。
那皇上剛才跟我說的這些,是什麼意思?
難道皇上有讓我移駐山西的打算?
宣大積弊重重,是個建功立業的好地方,只是那里牽扯甚廣,晉黨這些年不聲不響,可實力不弱。
朝廷這十幾年風云詭,變幻不定,東林丶齊丶楚丶浙等黨起起伏伏,唯獨普黨穩坐釣魚臺。
自己去宣大興利除弊,必定要跟普黨斗上。
皇上有幾分決心,有什麼章程?
且聽聽。
洪承疇老老實實地聽著,不出聲發表意見。
「朕有心想整傷宣大山西,此意朕也跟內閣和六部說了現在韓先生趁機舉薦了李瑾去巡撫大同,履行整飾之職。
可朕對他不放心。
吏部侍郎任上尚且不稱職,去大同能稱職?何況李瑾還是山西人,鄉黨之間糾葛不清。
所以」
朱由校指著洪承疇說:「朕決定讓你去一趟宣大,整傷弊端?!?/br> 洪承疇毫不遲疑地應道:「臣遵旨?!?/br> 乾脆利落地讓朱由校有些吃驚。
不問官職,只是聽到差遣就立即應下,倒也顯得他勇于任事。
「你以制置司西北局制置副使兼宣大總督和山西巡撫。除了宣府丶大同丶山西三鎮戎事,還有一件大事,你知道嗎?」
洪承疇有些激動,他萬萬沒有想到皇上如此有氣魄,直接是宣大總督兼山西巡撫,把權柄直接給足。
他按捺住心中的激動,沉聲回答。
「河東鹽政?!?/br> 「嗯,你記在心里。河東鹽政,是西北局的錢袋子,你要好生處置?!?/br> 「遵旨?;噬?,寧夏延綏戎事民政,臣向誰交接?」
「朕傳旨叫陜甘總督王正之移駐平涼城,把陜西丶寧夏丶延綏三鎮軍務直接看顧起來。寧夏軍政事務,你向王正之交接。
至于延綏,朕決定遷左光斗為延綏巡撫,兼延安知府。延綏事務,你跟他交接?!?/br> 「遵旨?!购槌挟牭椭^,眼晴轉了轉,又繼續說道:「宣大山西,如何整飾,臣懇請皇上指明方向,臣赴任后也好有的放矢?!?/br> 朱由校看著洪承疇,緩緩地說:「李瑾繼續為大同巡撫。有些事他做起來,比你方便得多。」
洪承疇先是愣了一下,很快就反應過來。
皇上這是想借刀殺人,不過這一點跟他不謀而合。
「你先把三鎮官兵整飾好。晉商違禁走私,如此猖狂,在于三鎮邊軍官兵,早就被他們收買成篩子了。
該殺的殺。
喝兵血,巧取豪奪,民憤極大的將官必須殺。
別人是殺雞駭猴,朕要你殺猴駭雞!
該挪走的挪走。平遼局整飾關寧遼西的總結經驗,有刊登在制置司內參報紙《制置方略》
上」
洪承疇馬上答:「回稟皇上,臣有拜讀過。」
「好,學習成功經驗,吸取其中教訓。朕會叫制軍院傳文給黃圃軍校,多開幾個學習班,把三鎮將官塞進去,好好學習。
你在寧夏延綏整傷了一年多,有可用合適的軍官將才,選拔過去。
這幾次大捷,平遼都司和開平都司,涌現出不少年輕軍官和將才,朕叫制軍院選一批過去,補足三鎮的缺?!?/br> 「遵旨!」
「將官選好了,兵員也要整傷。
那些老兵油子不要再縱容他們。作戰經驗豐富又如何?他們臨戰脫逃丶出賣戰友丶抄掠地方的經驗更豐富!
全部轉為建設兵團,就地安置在牧場農場里:
新軍營今年編練出來的新兵,朕做主,分三批調撥兩萬一千名過去,還有一批作戰勇猛被選拔的士官和士官長:」
朱由校不厭其煩地交代著,洪承疇也老老實實地聽著。
「整飾好三鎮,就是把籬笆扎緊了,到時候再慢慢收拾晉商,他們也無處可逃。朕給你透個消息」
洪承疇抬起頭,洗耳恭聽。
「上月,七支馬隊分別出了宣化的張家口堡,大同的陽和口丶鎮虜堡和殺虎口。四支馬隊分別前往土默特丶喀喇沁等部落。
還有三支馬隊,合計有駱駝和馱馬兩千四百匹,大車六百輛,名義上是前往漠北的外喀爾喀部,實際上是繞道前往科爾沁部?!?/br> 洪承疇勃然大怒:「皇上,這些賣國通敵的奸賊當株連九族!」
朱由校擺了擺手:「人嘛,尤其是自翊白手起家,取得一番大成就的人,會變得自命不凡。以為以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丶將來他都能解決。
視國法,以為賺到錢了就可以為所欲為。
這些人,你和李瑾好好合計一下,如何收拾。
朕給你交個底,他李瑾不收拾那些人,你替朕好好收拾李瑾?!?/br> 「臣遵旨!」
洪承疇興奮地答,隨即他想到一件大事。
「皇上,楊漣彈劾臣和王制置使的事,如何應對?」
沒錯,楊漣揪住河東鹽政一事,把制置司西北局從上到下罵了個狗血淋頭。
不僅罵得難聽,他還是天下有名的直臣。
他如此上疏彈劾,朝野議論紛紛,影響很不好。
且洪承疇出任宣大總督兼山西巡撫,朱由校交代的要事之一就是接管河東鹽司。
如果不把楊漣的嘴巴堵上,任由他在河東鹽政事上天地,接管時也是一件大麻煩事。
可是如何堵上鐵骨錚錚丶浩然正臣的楊漣的嘴巴,卻是一件天大麻煩的事,臣無計可施,還請皇上你給拿個主意吧。
朱由??戳撕槌挟犚谎?,沒有出聲。
洪承疇心里有點虛,皇上該不是怪我推卸責任吧,「皇上,臣聽說廣東布政使空缺已久。楊漣公正廉明,布政廣東,眾望所歸啊。」
「眾望所歸?
嶺南的荔枝好吃,你想請他去吃荔枝?」
洪承疇低著頭不敢出聲。
「荔枝是堵不上楊漣的嘴朕有個法子。」
洪承疇猛地抬頭,眼睛一亮。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軍事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