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賊校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寒但心熱啊!,天啟大明,破賊校尉,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89章天寒但心熱啊! 冬十一月,寒風從北邊吹來,掠過長江江面,直卷江南。 蘇州府常熟縣鹿苑奚浦錢府。 后院閣樓,二樓正房里,角落燒著兩盆銀絲炭,火勢很旺,燒得室內溫暖如春。 臨窗有一張茶幾,燒著泥炭,煮著銅壺,壺嘴飄著白氣。 錢謙益身穿直綴,外搭祈子,坐在茶幾旁,伸手拿起銅壺,倒入茶壺。 再拎起茶壺,倒出一杯茶,左手端起,放到鼻前,輕吸一口氣,滿腔沁香,全是雨前春來的氣息。 錢謙益突然靈感來了,連忙放下茶杯,拿起毛筆,在旁邊的書桌上揮毫寫下一首詩。 看看墨跡未乾的詩句,錢謙益授看胡須,默念了一遍。 詩好! 字好! 十分自得,放下毛筆,準備蓋上印章,有仆人在門口稟告。 「老爺,有客投帖。」 大冬天的,誰來拜訪我? 錢謙益接過丫鬟遞過來的溫濕毛巾,搽了搽手。 「拿來。」 接過名帖一看,「常州宜興抱齋主人周謹拜」。 周延儒周玉繩,翰林院的老同事。 如此微妙之時,他頂著寒風從宜興跑來常熟拜訪自己,有什麼事嗎? 「名帖主人何在?」 「在門外轎子等著。」 這麼急。 「請到轎廳里,給我更衣。」 錢謙益換了一身衫袍,披了件貂裘大擎,接住了周延儒,一直引到閣樓二樓的正房里。 周延儒進來后,先脫去外套大擎,洗臉洗手。 「外面寒風刺骨,這里暖和如春,站在這里,不僅身暖,心也熱。 牧齋好雅致。」 周延儒比錢謙益晚一科,當自稱晚輩。 可人家是萬歷四十一年癸丑科會試會元丶殿試狀元,他一聲晚輩,錢謙益有些受不起于是乾脆以年紀相稱。 錢謙益大七歲,又是前輩,就為兄。 「天寒風急,只能躲在這小小斗室里悠然自樂。」 周延儒走到書桌前,看到錢謙益剛才寫的那首詩。 「略緣溪一徑分,千山香雪照斜。道人不作尋花夢,只道漫山是白云。 牧齋兄,你才高八斗丶正值壯年,正是一展抱負之際,怎麼有了這閑云野鶴之心,想做大明的陶淵明?」 錢謙益哈哈一笑:「南山難采菊啊!讓牧齋見笑了。」 丫鬟送上熱茶,低頭退下,室內只有錢周二人。 「玉繩登門拜訪,可有要事?」 錢謙益開門見山地問。 剛才,他一直在心里盤算著周延儒的來意。 他跟周延儒在翰林院做過幾年同僚,可關系并不親近。周延儒與同科進士丶翰林院庶吉士馮銓的關系很好,互相結為親家。 這幾年周延儒在原籍守孝,一直與京中的馮銓聯系密切,為守制期滿回朝做準備。 馮銓在天啟四年就投奔了魏忠賢,后來遷升為詹事府左諭德兼檢討,再升少詹事。 天啟五年,京師刊行繡像小說《遼東傳》,第四十八回專講馮盛明馮銓父子,在建奴攻沈遼時棄職奔逃一事。 馮銓懷恨在心,把帳記在當初彈劾過其父馮盛明的熊廷弼頭上,在對陷在詔獄里的熊廷弼落并下石,利用經筵侍講之際,慫患天啟帝下旨殺了熊廷弼。 還洋洋得意寫信給親朋好友,說是要為國除賊。 結果峰回路轉,天啟五年六月,皇帝突然赦免了熊廷弼和王化貞,還重新起用熊廷弼。隨后,馮銓靠山魏忠賢又奉詔出京,鎮守南京,有失勢之之勢。 馮銓惶然不安,熊廷弼好友馮夢龍突然上疏,重提馮盛明棄逃瀋陽舊事。 內閣合議,馮盛明流放西北,馮銓被削籍 赤裸裸的報復! 馮夢龍為恩師熊廷弼出氣報復! 此事錢謙益為何知道得這麼清楚,因為馮夢龍跟錢謙益是舊識好友。 旁人以為周延儒失去臂助,但錢謙益知道,周延儒還有孫承宗這層關系。 天啟二年,廣寧大敗,周延儒連連上疏,極力推薦房師孫承宗督師關寧而后孫承宗身為天啟帝唯一承認的帝師,行情逐漸看漲。 大家都知道,韓只是過渡元輔,等到遼東穩定,天啟帝極有可能召孫承宗回京,主持內閣。 到那時,周延儒必定會跟看水漲船高。 沒辦法,士林里的關系就是如此錯綜復雜,尤其是江南士林,隨便授一授,都能授出蜘蛛網一般的關系網,能把大明兩京十三省的士林全網進去。 周延儒端起熱茶,輕輕地扣著杯蓋。 「前些日子員嶠公到府拜訪,與我促膝長談了一天一夜。」 錢謙益眉頭微微一跳。 浙江湖州府烏程溫體仁! 溫體仁可是浙北世家出身,真正的世家。 洪武年間,其祖先溫祥卿曾是長興侯耿炳文幕僚,后出任兵部尚書。 耕讀傳家,世代士紳,最近的有其伯祖父溫應祿中嘉靖朝探花。 溫體仁于萬歷二十六年中戊戌科進士二甲,并被選為庶吉士,座師是韓。 溫體仁非常謹慎,砼砼自守,從未被人彈劾過,也沒有結黨,為朝野世人稱贊。 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此人城府極深 天啟四年其父去世,回原籍守孝。 他突然拜訪周延儒,什麼意思? 「員嬌公,他不在原籍守孝,怎麼突然跑去拜訪玉繩你,難道他想去買幾把紫砂壺?」 面對錢謙益的疑問,周延儒手里的茶杯定在空中,目光閃爍,心神不定,似乎心里有話遲疑著要不要說出來。 錢謙益不著急。 你都登門拜訪了,不就是有事來跟我說嗎? 你想說自然會說,不想說我也不能從你的肚子里把話給勾出來。 遲疑一會,周延儒下定了決心,把茶杯放到桌子上。 「牧齋兄,還記得天啟二年,員嬌公被選為經筵日講官,你我是經筵上侍講官。」 「記得。」 「員嬌公帶著我們幾位,除了給皇上講經筵外,還輪流去信王府給信王講課。」 錢謙益心肝不由自主地亂跳起來。 如此微妙之際,你跟我敘起信王府講課的舊事,到底什麼個意思啊。 「記得。」錢謙益簡單地答了兩個字。 不敢答多了,多答多錯! 周延儒看出錢謙益的謹慎,繼續說:「員嬌公與我說,信王殿下已有十六歲,當就藩了啊。」 錢謙益心里微微舒了一口氣。 信王就藩,打發出京,這是好事。 就藩了,信王心安,自己這些為信王講過課,被他尊稱為老師的翰林學士丶詹事府左右春坊們,也心安了。 「牧齋兄,還有一件事,不知你聽沒聽說過?」 「請講。」 「今年六月,禮部依例選京師五城兩縣民女七十八名,待選信王妃。 尚宮局和御用監奉皇后懿旨挑選,原本選得秀女十名,其中尤氏丶周氏丶田氏為前三申,只待皇后選定一女為信王妃:: 不想七月中,后宮突然傳下懿旨,指秀女方氏為信王妃,盧氏丶陳氏為側妃。」 錢謙益看著周延儒,緩緩點頭。 「聽說過,我還聽說皇后下懿旨,把尤氏丶周氏和田氏,補入宮中,與蒙古五女一起冊為嬪,伺候皇上。」 充實后宮,興旺皇嗣,是皇后賢德表現,這無可厚非。 可明明為信王選好的秀女前三甲,卻要「橫刀奪愛」,然后隨便指了三個秀女賜婚信王,這里面有什麼玄機? 去年冬天,薛三省丶李宗延丶高第謀逆弒君,雖然明詔里沒有說,但朝野上下心里有數,這幾位弒君后必定要擁立新君。 新君是誰? 肯定是天啟帝唯一的親弟弟,信王殿下。 兄終弟及,這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 信王殿下在那次弒君謀逆案中,扮演什麼角色? 你說你什麼都沒做,純純的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落! 誰信啊! 失敗了才是鍋從天上落,要是成功了呢? 從天而降的就是皇帝寶座,潑天的富貴! 皇上裝作不知道,什麼都沒說。 可信王,給信王講過課丶做過老師的信王府「舊人」們卻惶然不安。 天啟帝即位后身體一直不大好,去年五月落水后陷入昏迷那段日子里,信王殿下暗地里曙滿志,信王府舊人們磨拳擦掌,大家都在為即將到來丶屬于他們的新時代而暗自竊喜,興奮不已。 可不想風云突變,天啟帝不僅身體大好,還突然神武起來,成為一代雄主。 那大家就尷尬了,坐立不安。 眾人一直在心里暗暗揣測。 現在選妃一事,突然出現這麼一檔子變故,會不會是皇上察覺到什麼,用這個小動作來表示他的不滿? 又或者是懷有身孕,可能會產下嫡皇子的皇后,在替皇上表示不滿。 朝野傳聞,皇后對信王殿下很好,但是有心人都知道,皇后與皇上是一體,她最大的依仗就是皇上。 皇上善待信王,皇后對信王就好。 皇上猜忌信王,皇后不可能會甘冒風險去親近善待信王。 以前皇上身體不好,隔幾個月會病倒,性子又顯得有些怯弱,沒有生下嫡皇子的皇后,有可能為了留條后路,善待信王。 現在情況完全不同,皇后犯不著去善待巴結信王,因為就算她沒有生下嫡皇子,只要皇上有皇子,她就是嫡母,名正言順的皇太后。 周延儒接住錢謙益的話,「算算日子,皇貴妃和良妃到了產期。」 錢謙益說:「或許早到了。而今宮里的關防嚴,很少有消息漏出來。只有皇上想讓外面知道的,它才會長了翅膀飛出來。 或許,這會連皇后也生了。」 沒錯,現在后宮工廷里放出來的消息,都是延遲的。 朝野上下只知道幾位嬪妃都懷有身孕,產期也只是知道個大概。 「要是皇后生下嫡皇子,信王就藩正當其時。牧齋兄,你說我們此不此上疏,請皇上下詔,就藩信王?」 聽了周延儒的話,錢謙益大概猜到溫體仁拜嫁周延儒,然后周延儒來拜嫁自己的用意。 說是丫議上疏請信王就藩的事,實際上是讓大家發動人脈,好好摸一摸皇上對信王的態度。 尤其是江南連興幾次大案,士林死傷慘重,剩下的人更要好好「保護」自己,不要再犯錯。 溫體仁的座師是韓,是上閣首輔。 可韓首輔根本只是個樣子貨,不是皇上近臣,根本號不到皇上的脈。 所以溫體仁頂著寒風去拜嫁周延儒。 周延儒的房師可是孫人宗,而房師的親密程訪要超過座師,僅次于授業恩師。 啟蒙老師? 時過境遷,啟蒙的那位老童生老秀才,早就不記得叫什麼名字了。 什麼,后來他企徐光啟丶熊廷弼那樣考上進土,為翰林丶拜入工閣? 恩師啊,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 周延儒來拜嫁自己的緣故,是自己不僅跟馮夢龍是好友,跟黃尊的關系也不錯,更與劉國華有過一段善緣 大家齊心協力,多方打聽。 渠道越多,打聽到的訊息越全面! 「此事不急,待我們寫信與京中舊友們丫議一番再說。風高浪急,還是不要做出頭鳥的好。」 「牧齋兄說得極是。」 「老爺!」 鬟在門口稟告,「管事說,有人來投貼拜嫁。」 錢謙益笑了,「名帖拿進來。天寒地凍,府反倒熱鬧起來。」 「雖然現在寒風刺骨,但驚濤駭浪已經過去,也此出來到處走動走動。」 周延儒笑著說。 「沒錯,不走動走動,就生疏了。 錢謙益不在意地接過丫鬟遞上的名帖,掃了一眼,臉色突變。 「他怎麼來了!」 他默默地把名帖遞給對面的周延儒。 周延儒遲疑未定地掃了一眼,也是臉色大變,目光閃爍不定。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天啟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小說中文網只為原作者破賊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賊校尉并收藏天啟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