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賊校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三十八章 請客吃飯,天啟大明,破賊校尉,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238章請客吃飯 五月初五,端午節,黃昏。 蘇州吳縣松風樓,熙熙攘攘,馬房丶轎房發生的「交通堵塞」,,進去的來不及下客出來,各個方向趕來的馬車和轎子絡繹不絕,然后松風樓門前的那條大街上,堵了足足一里多長。 松風樓三掌柜丶二掌柜的,親自下場做交通督導員,不停地指揮交通,嗓子都喊得嘶啞。 聞訊趕來看熱鬧的蘇州百姓們站在街道兩邊,人山人海,連兩邊巷子的橋上都站滿了人。 「松風樓今天怎麼這麼熱鬧?」 「首輔和閣老今晚在這里請客?」 「溫首輔和周閣老?」 「對,就是這兩位,他們陪著皇上南巡,然后代表皇上在松風樓宴請三吳名士縉紳。」 「真是新鮮,去年前年還殺得人頭滾滾,現在轉年就開始請客吃飯了?」 「搞不明白,官場上的玄機,我們也看不明白。」 「你們要說砍人頭,今年也沒斷,清明節剛過沒多久,南京西市口,咔咔地砍頭,上千顆腦袋,就是全砍了。」 「我也聽說了,聽說砍的還不是一般人,全是南京勛貴,及其子侄和狗腿子。」 「終于輪到南京勛貴了? 真是天日昭昭啊!終于輪到這些混蛋了。」 「是啊,蒼天有眼。這些混蛋以前作惡多年,可算是有報應了。」 「上元江寧,還有周邊的州縣,許多人家買了爆竹放,搞得就跟過年一樣。都是那些勛貴們的苦主,可算是等到這一日。」 「先是東南縉紳世家,接著是宗室被勒令悉數搬去京師或改姓開宗,然后是南京勛貴,百姓們頭上的幾座大山,不知不覺地就被鑿碎了好幾座。」 「皇上圣明啊!」 「我們就等著圣明的皇上,什麼時候收拾寺廟。」 「寺廟?」 「對啊,這些寺廟侵占了多少良田,隱匿了多少人口,開質庫典當坑慘了多少百姓,也該收拾他們了。」 「以前有縉紳勛貴和宗室們在前面擋著,他們不顯山不露水,現在前面的樹都被砍倒,不就把他們給露出來了嗎? 等著看,肯定不久了。」 也有人發出不同的聲音。 「天啟皇帝從天啟五年開始,就一路殺殺。殺的人恐怕不輸給太祖皇帝了吧,估計成祖皇帝都比不上他了。」 「可不是,以前我們吳縣長洲兩縣的進士和縉紳老爺數不勝數,比寒山寺許愿池里的王八還要多,每次開文會,密密麻麻的能把太湖洞庭山站滿了。 現在再去數數,兩只巴掌都能數過來。 全殺了。」 「是啊,天啟六年和七年,那殺的。官府左手戶籍紙,右手族譜,一本一本的殺,血流成河,我都擔心這樣殺下去,哪天把太湖都染紅了。」 「我聽人說,我們天啟帝要重造新大明。」 「什麼個意思?」 「具體的我不大明白,但估摸著是跟太祖皇帝立國朝一樣,全部重來,再來一回的意思吧。」 「太祖皇帝立大明,殺得人頭滾滾;當今天啟帝要再造新明,也是殺得人頭滾滾。明白了,重新來一回就得像耕地一樣,把去年的稻茬子全部耕翻一遍,才好重新種地。」 「應該是這個意思。」 有一群百姓看到華點。 「你們看,那些下轎子下馬車的老爺們,怎麼愁眉苦臉的?」 「是啊,看著滿臉愁云,他們到底是來赴宴還是來上墳的?」 「真不知道他們怎麼想的?」 「是啊,雖然他們天天在家里吃香的喝辣的,不缺這一頓請。可這是首輔和閣老代表皇上擺的宴席,還不夠他們瑟的?」 「難道覺得皇上沒有親自請他們?不高興了?」 「太張狂了!這樣的宴席,我們想去都去不了,他們還不高興。」 有位知道內幕的人說:「你們還別說,他們還真可能因為這個不高興?」 「因為什麼?因為皇上不親自宴請他們?」 「沒錯!我聽人說,皇上下月在上海新修的迎賓館里擺宴,宴請上海各界人士,據說總數高達千人。」 「真的假的?」 「千人?有這麼多?」 「當然是真的。 我一表哥是上海警察局的小隊長,這些日子在幫著搞外調。 我還聽說迎賓館現在就封閉了,海軍陸戰隊和錦衣衛侍衛司的把那里全圍了,郭都使和賀指揮使親自坐鎮」 「一千人,請的哪些人?」 「上海第一棉紡廠的優秀女工,吳淞造船廠的優秀工匠,東海商會各船隊的優秀船首丶優秀導航員丶優秀大副和優秀水手,各商行優秀掌柜丶帳房和夥計 反正就是各工商的優秀人才。」 「不請名士縉紳老爺們?」 「有部分,才一百多號,都是這兩年跟堵制官走得近的那些人。」 眾人恍然大悟。 「原來是這樣,難怪臉上掛相了。」 被邀請的上千名南直隸丶浙江的名士縉紳們,進了松風樓大門,馬上把剛才被圍觀百姓們看到的愁眉苦臉一掃而空。 春風滿面,得意洋洋,給人感覺是他們來參加這次宴會簡直是祖墳冒了三丈高的青煙,榮耀得不得了! 他們互相打著招呼,然后排著隊向站在前廳迎接客人的三位主人行禮打招呼。 站在中間c位的當然是首輔溫體仁。 左邊是制置司樞密黃尊素,右邊是閣老周延儒。 客人們向三人一一招呼,能明顯看得出,他們對黃尊素更客氣更尊重,恨不得跪在地上,連磕三個響頭,稱一聲義父。 懂的人都懂。 制置司動腦動嘴,內閣六部動手動腿。 制置司一支筆,內閣六部跑斷腿! 制置司樞密,比內閣首輔還要金貴,更有實權。 別的不說,現在從四品以上官員的擢遷黜免,全在制置司里討論。 從四品以上官員,樞密們合議定奪。從三品以上官員,平章們合議定奪。最后交皇上御批。 吏部負責提供官員履歷丶初審結果,然后接到御批的合議,老老實實遵行。 至于從七品以上官員的擢遷黜免,地方有制置局的,比如平遼局丶西北局丶西南局丶山東山西制置局的,由制置局合議定奪,報吏部備案。 沒有制置局的,由制置司組織局與吏部合議定奪,說是合議,還是組織局為主,它定下來,吏部遵行就是。 正從九品和八品官員,則由各地制置局組織處或新設的各布政司銓政廳合議定奪。 吏部等于成了人事檔案局和秘書局 官帽子在人家手里握著,錢袋子也在人家手里捏著,內閣和六部不就成了制置司的走狗嗎? 給根骨頭你就得搖尾巴 眾人被請到松風樓后院,這里地方大,圍著一個大水塘修建了榭臺丶廊亭,可以坐千馀人都不覺得擁擠。 水塘中間還有一個露臺,有曲橋與岸上相連。 等眾人坐下,溫體仁和周延儒先在露臺上講了幾句場面話,然后把露臺讓給黃宗羲和顧炎武。 「在下黃宗羲,字太沖。」 「在下顧炎武,字寧人。」 「今天由我倆給大家宣講一下新國制改革方略草案一部分。」 「此草案還在討論和修訂中,今日講給大家聽,也是希望諸位對其展開討論,給予各方面的意見。」 兩人就像說對口相聲一樣,開始巴拉巴拉說起來。 「其中一條最重要,以后做官有權但不能發財。妻子以及沒有獨立門戶的兒子媳婦,均不可經商 每年家產審計一次,每次遷升也需要審計一次家產」 「新官律不僅有貪污受賄罪,還有收入不明罪好消息是就算貪污巨大也不會剝皮實草,壞消息是一旦被定罪,家產全部沒收,還要追還贓銀。」 這是大明特色,一旦被認定貪贓罪,都察院等有司會核算出一個貪贓金額,比如某倉庫丟失糧食若干石,庫銀若干兩,不管是不是你任上不見的,反正你倒霉被查到的,就掛在你頭上,哪怕是百年的虧空,也掛到你一個人頭上平帳。 家產抄沒,遠遠不夠金額,那就接著還,你這輩子沒還完,兒子接著還,兒子沒還完,孫子接著還。 曾經嘉靖三十年左右,浙江有官員貪墨剿倭軍資,被檢舉出來,世宗皇帝大怒,一查到底,最后匯總出一個驚天的贓銀金額。 抄沒家產不夠,那必須追還! 而且沒有期限的,只要大明朝還在,你的子孫后代一輩接著一輩還。 然后一直還到貪官的孫子輩。 巧好神宗皇帝即位,貪官的故交好友趁著新皇即位,上疏求赦免。 神宗皇帝看完檔案,氣不打一處來,你丫的連剿倭軍資都敢貪墨,不赦免,接著還,最后貪官孫子還到萬歷二十多年才算把贓銀還完。 當年張居正的兒子就因為追還贓銀,被逼得亂咬人,最后上吊。 所以不少做過官的名士縉紳們,聽到要追還贓銀,臉色驟變,變得翠綠發光。 這確實是一個壞消息,能讓子孫后代「受益無窮」的壞消息。 「你可以開工廠,辦商號,以實業發財。合法獲得的財富隨便揮霍,修園林丶養戲班丶納妾養婢女,只要不違法,都可以。 但是千萬不要逃稅漏稅,不要行賄買官不過新律會給諸位興工商者一條新路,地方公議會縣丶府丶布政司三級公議會,有若于公議郎。朝廷中樞有奉議會,有若干奉議郎,如何成為公義郎和奉議郎,有細則說明。 公議會和奉議會主要職責就是審計每年的財政預算和度支,彈劾民憤極大的地方官員,細則另有說明」 黃宗羲和顧炎武搭夥講了足足半個時辰,這才講完,拱手告辭,讓上千縉紳名士慢慢消化,互相討論。 被侍衛司軍校引到旁邊的一座樓臺的四樓,朱由校坐在那里,可以一眼俯視到整個后院。 「皇上,學生不辱使命,給他們講完了。」 黃宗羲和顧炎武上前復命。 「坐,講了半天也口渴了,大伴,給他倆倒些果汁。」 「遵旨。」 「謝皇上。」 喝完果汁,黃宗羲遲疑地問:「皇上,新制新政他們會接受遵行嗎?」 朱由校沒有回答這個問題,「新政方略草案頒布后,司禮監和制置司承宣局收到了不少反饋,公開的,私下的都有。 有的說異想天開,想起一出是一出。 有的說現在的大明土壤,還不適合這樣的新制。 反正就是朕的步子邁得太大了。」 黃宗羲和顧炎武不由地放下杯子,認真地聽起來。 「其實他們不知道,這世上最重要的是開始去做一件事,而不是一直在那里說,在那里想。 說和想的結果有很多種,而做的結果只有兩種,成功或失敗。 朕不怕失敗,失敗反而說明了一個問題,此前的那條路不通,必須換一條路。 不停地試錯,總會成功。而只是在那里想和說,永遠也不會成功。」 朱由校深吸一口氣,繼續說。 「如何讓再造新大明,或者說對三千年的華夏文明進行一次徹底的自我改造和修復,朕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做。 朕想了很久,把能想到的方向丶方略和道路,全部想了一遍,最后選出自己認為合適的一套方略。 現在最重要的不是去討論新政新制的成功與否,而是要邁出這一步,給世人,給子孫后代指出一個方向。 我們必須要跳出千年的桎梏,不要再在某個圈子里打轉轉。我們要抓住人類文明之千年變局的機會,海納百川,萬象更新,重塑我們華夏文明,再造新大明。」 朱由校的聲音清脆洪亮,讓黃宗羲和顧炎武心緒澎湃。 松風寺后院有盛大的宴會,蘇州寒山寺也有釋門聚會。 南京丶南直隸和浙江各處名剎的監寺方丈六十馀人,聚在寒山寺的說法堂。 寒山寺監寺釋與力開口道:「京師同門來信,說左山西彈劾五臺山諸寺后,朝廷組建的專案組已經呈報制置司,轉發禮部丶刑部和都察院。 查實五臺山寺廟三十七家,其中藏匿無度牒僧人一千四百六十七人,涉及三十五家寺廟;設典當質庫,發放高利貸者,涉及二十七家寺廟;侵占田地丶巧取豪奪者,涉及二十四家寺廟;以各種非法儀式和法事,收斂錢財者,涉及二十一家寺廟。 五臺山寺廟三十七家,無一幸免。 制置司行文山西制置局和山西布政丶按察兩司,然后按察司派巡防營封查三十七家寺廟,逮捕有度牒僧人七百五十九人,無度牒假僧二千六百七十三人,其馀管事丶打手合計四千馀,抄沒資產無數」 一位僧人垂眉道:「阿彌陀佛,難道佛門劫難又要來了嗎?」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天啟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小說中文網只為原作者破賊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賊校尉并收藏天啟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