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花季的安妮在线阅读,大唐乘风录在线阅读,黑道悲情3在线阅读

攜劍遠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4章 以正義之名,魏晉不服周,攜劍遠行,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帳篷外面,風吹得嘩嘩作響,寒冬將至,現在白天的日頭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也是一日冷過一日。
石守信在帳篷里看書,書名叫《四民月令》。
這書表面上只是一本農書,但實際上,它是漢代世家頂流智者,所
夜風穿廊,吹得檐下銅鈴輕響。阿禾坐在赤泉驛小學的門檻上,手中摩挲著那支炭筆的殘骸??筆芯早已磨盡,只剩木殼泛黃。她望著七十二盞燈在遠處山脊次第亮起,像一串不滅的星河,橫貫西域。身旁孩童已熟睡,懷里還抱著《百女吟》的拓本。她輕輕為他蓋上外袍,起身走向院中那面“言壁”。
墻面上的名字如今密如繁星,不止七十二個。每一個新添的名字都由幸存者親筆寫下,墨跡深淺不一,有的顫抖,有的剛硬,卻無一退縮。阿禾用指尖撫過其中一行小字:“沈氏?婉娘,建康人,十九歲,歿于恒農春社祭。”這是她從《貢道紀略》中抄錄后補上的名字,也是當年陶甕底骨片所指之人。十年追尋,終讓她將一具無名尸骸還原成一個有家、有姓、有生平的女兒。
她正欲轉身,忽覺地面微震。片刻后,啟明自沙丘疾行而來,披風染塵,左臂纏著滲血的布條。“敦煌急報,”他喘息道,“迦陵在高昌被截住了。”
阿禾瞳孔一縮。“怎么回事?”
“她帶著三十七份新證詞前往交河城,準備與吐蕃信使交接《沉默者名錄》第三卷。但在白水鎮外遭伏擊,護隊五人當場身亡,迦陵重傷被捕。對方不是官差,也不是尋常匪徒??是‘灰鷂’。”
“灰鷂”二字落下,空氣仿佛凝固。這不是人名,而是代號,專指那些未被列入通緝榜、卻繼承玄鷂體制運作邏輯的新勢力。他們不再以宗教為幌子,反而打著“新政清吏”“肅貪除弊”的旗號,在各地設立“凈業司”,名義上查封非法寺院,實則接管原有網絡,繼續抽取人口資源,只是手法更隱秘、流程更官僚化。
“誰主使?”阿禾問。
啟明搖頭:“目前無法確認。但據目擊者描述,帶隊的是個戴青銅面具的女子,操吳語口音,左腕有鳳凰刺青。”
阿禾心頭劇震。吳語……鳳凰紋……那是南朝內廷女官才有的標記!難道連建康宮中也已滲透至此?
她立刻召來聾啞青年??他雖失聲,卻耳聰目利,五年來靠手語與圖記傳遞情報從未出錯。此刻他迅速展開一幅羊皮地圖,在高昌、伊吾之間畫出三條紅色虛線,又指向玉門關方向,比劃出囚車形狀,再以掌劈頸,示意時間緊迫。
“他們要把迦陵押往洛陽。”阿禾低聲道,“走玉門?酒泉?張掖一線,最快七日抵達清都寺舊址改建的‘凈業總衙’。一旦入獄,就再難救出。”
啟明皺眉:“可我們兵力不足。烏仁娜的護聲隊正在龜茲應對一場突如其來的‘疫病清洗’,說是有人散布‘邪教余毒’,一夜之間拘捕了四十六名識字婦人;沈昭容則被困在建康,因《絲路人權共保盟約》提案觸怒皇族,被軟禁于鐘山別院。”
阿禾沉默良久,忽然抬頭:“那就只有一條路可走??劫囚。”
“你瘋了?”啟明驚道,“這不只是對抗地方官府,而是正面挑戰整個‘灰鷂’體系!一旦動手,朝廷必以‘叛逆’罪名全面圍剿共審庭,所有小學都將被查封,五年心血毀于一旦!”
“你以為他們等到現在才動手,不是為了這一刻嗎?”阿禾冷笑,“放任我們查案、曝光、立碑、辦學,就是為了等我們形成氣候,再一舉鏟除,名正言順地宣布‘共審庭乃亂黨’。他們要的不是秘密,是借口。”
她走到燈前,點燃一支新燭,火光映照她眼角細紋與鬢邊霜色。“我十歲前的記憶仍是一片空白,但我記得第一次看見煉魂鼎時的感覺??那不是恐懼,是熟悉。就像我的骨頭里刻著這段歷史。或許我真的曾是‘青鸞’,或許我的母親也曾在這條路上被人拖走。但現在我不需要知道過去是誰的女兒,我只知道我現在是誰的母親。”
她頓了頓,聲音轉柔:“每一盞燈下讀書的孩子,都是我的孩子。”
三日后,阿禾率八騎輕裝出發,沿疏勒河谷北上。隨行者除獵戶與聾啞青年外,還有兩名來自薩珊的女醫師??她們曾在恒農地下鼎室取樣“魂瘴”,研究其致幻機理,如今帶來一種特制熏香,可在短時間內誘發類似癥狀,制造混亂。
行至白水鎮外荒灘,啟明派出的探子回報:囚車將于明日午時經過斷崖道,護衛共四十二人,皆著黑甲,佩“凈業司”銅牌,領隊確為一名戴青銅面具的女子。更詭異的是,隊伍中竟有一輛封閉馬車,車頂插著一面素幡,上書“招魂引路”四字。
“他們在運死人?”獵戶低聲問。
“或是活人當死人運。”阿禾冷眼盯著遠方沙塵,“越是反常,越有機會。”
當夜,眾人潛伏于斷崖兩側。聾啞青年攀上巖壁,用特制陶哨模擬狼嚎,作為信號。阿禾取出那只裝有遺發與骨灰的陶罐,交給薩珊醫師。若行動失敗,便引爆罐中藥粉,釋放混合“魂瘴”成分的煙霧,至少能讓敵人陷入癲狂,為逃亡爭取時間。
翌日正午,烈日灼空。遠方蹄聲漸近,塵土飛揚中,黑色車隊緩緩駛入峽谷。囚車居中,前后皆有弓弩手戒備。而那輛詭異馬車,則由四匹白馬拉動,簾幕緊閉,車輪包裹厚布,無聲滑行。
就在車隊行至中央狹道時,一聲尖銳陶哨劃破長空!
剎那間,兩側滾石墜落,封鎖前后退路。獵戶引燃預先埋設的硝油陷阱,火光沖天,濃煙滾滾。薩珊醫師立即點燃熏香,紫色煙霧隨風飄散,幾名護衛吸入后頓時雙眼翻白,揮刀砍向同伴。
混亂中,阿禾親自突襲囚車。鐵鎖被炸開,迦陵被抬出??她渾身傷痕,雙目被蒙,口中塞著浸藥棉團,但意識尚存。聾啞青年迅速為其注射解毒劑,并換上預備好的平民衣物。
然而,那輛神秘馬車卻在混戰中安然無恙。車門忽然開啟,一道纖影躍出,青銅面具在陽光下泛冷光,左手揚起,一枚飛鏢直取阿禾咽喉!
阿禾側身避讓,鏢尖擦頸而過,帶出血線。她定睛看去,只見那女子身形修長,動作凌厲,一套南朝宮廷短打拳法使得滴水不漏。更令她心悸的是,對方招式間竟夾雜著敦煌共審庭獨有的“言壁步法”??那是只有核心成員才掌握的近身格斗技巧!
“你是什么人?”阿禾厲聲質問,“為何會我們的步法?”
女子不答,反手抽出腰間短刃,刀身刻有細密符文,竟是用少女齒骨研磨嵌入金屬之中。她縱身撲來,刀鋒直指阿禾心口。千鈞一發之際,獵戶飛身攔擋,肩頭中刀,鮮血噴涌。
阿禾怒極,猛然扯下發簪中的微型陶片,將最后一點藥水涂于唇上,隨即吹響特制哨音。這是她與啟明約定的終極信號:啟動“百燈共鳴”計劃。
幾乎同時,遠在敦煌、龜茲、樓蘭、恒農等地的共審小學內,值班教師紛紛點亮主燈,并將陶片證詞投入火盆焚燒。火焰升起瞬間,藏于燈芯內的磷粉受熱揮發,形成一道肉眼難見的光波信號,通過預先布置的鏡面系統折射傳遞,最終匯聚至赤泉驛觀星臺的接收陣列。
三息之后,阿禾手腕上的星盤突然震動,投射出一幅全息地形圖??正是眼前戰場的三維影像,且標注出敵方每個人的呼吸頻率與心跳波動!原來,“百燈計劃”不僅是象征性的紀念工程,更是阿禾暗中構建的情報網絡。每一盞燈都是一座微型觀測站,利用熱感、聲波與光學反射技術,實現遠程監控與數據聯動。
借助星盤指引,阿禾精準避開敵人攻擊路線,反手一掌擊中女子手腕,將其短刃震落。面具松動,滑下半寸??露出一張蒼白卻熟悉的面孔。
“是你……”阿禾怔住。
那是十年前在敦煌失蹤的小滿,她親手教過的第一個學生,也是最早在墻上寫下名字的女孩。當年她突然消失,只留下半截炭筆和一句未寫完的話:“老師,我怕……”
“你沒死?”阿禾聲音顫抖。
小滿眼中閃過一絲痛楚,隨即又被冰冷覆蓋。“我死了。十年前就該死。但他們說我資質極佳,適合作‘容器’,便用藥鎖住記憶,訓練成‘灰鷂’第一殺手。剛才那輛馬車里,裝的就是下一任‘容器’??一個六歲的女孩,和我當年一樣大。”
她猛地拔出腿間暗刃,指向自己咽喉:“殺了我,否則我會繼續執行任務。我知道你們要救的人不止迦陵,還有車上那個孩子。但我不能讓她活著離開……否則我就得死。”
阿禾死死盯著她,淚水滑落。“你可以選擇不執行。”
“選擇?”小成品嘗般重復這個詞,嘴角扯出苦笑,“你說百姓不該沉默,可你可知沉默之外,還有多少種命運比死亡更糟?我不是英雄,也不是受害者,我是機器的一部分。而機器,從不會自毀。”
話音未落,她猛然揮刀割喉!鮮血噴濺,身軀倒地,雙目圓睜,似仍有千言萬語未曾出口。
阿禾跪地抱起她的頭,輕輕合上眼皮。“對不起……是我來得太晚。”
獵戶強忍傷痛,砸開車廂。里面果然躺著一名昏睡女童,脖頸戴著銀鈴,鈴上刻著“代號?朱雀”。阿禾將她抱出,取出小滿遺留的短刃,斬斷鈴繩,放入懷中。
“走!”啟明催促,“大批援軍正在趕來,我們必須立刻撤離!”
眾人翻身上馬,馱著迦陵與女童疾馳而去。身后斷崖處,硝煙未散,尸體橫陳。唯獨小滿的遺體靜靜仰臥,面容朝天,仿佛在等待某顆星辰落下。
七日后,她們回到敦煌。
迦陵蘇醒,斷斷續續講述被捕經歷:她在高昌發現一處秘密檔案庫,藏有“灰鷂”近三年的交易記錄,涉及南朝、北魏、吐蕃三方高層,甚至包括幾位號稱“清流”的御史大夫。最關鍵的一份文件顯示,“神選制”雖被廢除,但“種玉計劃”仍在運行,只不過目標從少女轉向幼童,且采用基因篩選技術,通過比對歷代貴族血脈圖譜,尋找“最適配皇脈”的后代進行培育或清除。
“他們不是要長生,”迦陵虛弱地說,“是要重塑王朝血統。誰控制了‘種玉’,誰就能決定下一個皇帝是誰。”
阿禾聽罷,久久不語。她終于明白為何小滿會被改造成殺手??那不只是懲罰,更是一種示范:讓你親手摧毀自己曾經相信的一切,才是最徹底的馴服。
當晚,她在書院召開緊急會議,召集所有區域負責人,通過“陶片密碼系統”解鎖迦陵帶回的信息。畫面投影在墻上,赫然出現一份名單,頂端赫然是三個名字:
楊元度(恒農楊氏)
蕭景琰(建康宗正卿)
拓跋承淵(北魏太子少保)
三人并列簽署了一份名為《九鼎協約》的秘密協議,約定每三年舉行一次“擇嗣大會”,由三方共同評估候選皇子體質與命格,優勝者方可繼位,敗者“依古禮凈化”。
“凈化”二字用朱砂圈出,旁邊批注:“取膽養髓,煉氣歸元。”
會議室一片死寂。
良久,烏仁娜打破沉默:“我們必須公開這份文件。”
“不行。”沈昭容反對,“一旦泄露,三國都會否認,反誣我們偽造證據。更何況,這些權貴背后牽連太廣,稍有不慎便會引發戰爭,百姓遭殃。”
“那我們就什么都不做?”迦陵怒問。
阿禾緩緩起身,走到窗前。夜空中,七十二盞燈依舊明亮。她想起小滿臨終的眼神,想起那輛裝載“朱雀”的馬車,想起恒農鼎室內翻滾的肢體。
“我們不做審判者,也不做復仇者。”她說,“我們要做見證者。”
她轉身,面對眾人:“從今日起,啟動‘百燈計劃’第二階段??立碑、錄音、傳影。我們將把所有證據制成三種形式:石碑立于各國邊境,供萬人瞻仰;錄音藏于駝鈴內部,由商旅代代相傳;影像則封入水晶匣,沉入塔克拉瑪干最深處的古湖之下,留給千年后的子孫。”
“我們要讓真相活得比謊言更久。”
五年后,絲綢之路沿線陸續出現黑色石碑,碑文以漢、梵、粟特、波斯四種文字鐫刻,內容詳述“玄鷂?灰鷂”體系運作機制及受害者名錄。每當夜幕降臨,附近村民便會自發點亮油燈,圍繞石碑誦讀名字。
而在建康秦淮河畔,一名盲眼老嫗每日彈唱一首新曲,名為《七十二燈謠》,歌詞講述一位老師如何教會女孩們寫字、說話、反抗。聽者無不落淚。
又三年,北魏政變爆發。太子因長期服用“太乙還魂膏”導致精神錯亂,當眾撕咬大臣,被廢黜。新帝登基后,為平息民怨,下令徹查“凈業司”,掘地三尺,竟在洛陽宮城地下發現一座完整“育玉堂”??數十名孩童被囚禁于玻璃艙內,接受血脈檢測與藥物催熟。
舉國嘩然。
新帝迫于壓力,宣布永久廢除“種玉制度”,并向敦煌共審庭致歉。使者呈上國書時,阿禾只回了一句:“不必道歉,請記住名字。”
使者問:“記誰的名字?”
她翻開《百女吟》,指著第一頁:“記第一個敢說‘不’的人的名字。”
風沙漫卷,駝鈴不絕。
某日清晨,一名少年徒步來到敦煌書院,自稱來自遙遠的碎葉城。他帶來一只銹跡斑斑的鐵盒,說是祖父臨終所托。打開后,里面是一疊泛黃紙頁,字跡稚嫩,寫著:“老師,我叫阿奴,今年九歲,昨天他們把我妹妹帶走了。她說讓我記住她的名字,叫小桃……”
少年抬起頭,眼中含淚:“我能在這里上學嗎?我想學會寫字,然后告訴全世界,我妹妹叫小桃。”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軍事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