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愛吃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章 你是個什么玩意兒,我的時代1979!,老牛愛吃肉,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四十章你是個什么玩意兒第12頁 剛從情緒里出來的許成軍。 也猜到了這是誰。 畢竟30出頭,女性,在這自由出入,且能知道他是許成軍的大概率也就這么一位。 李曉琳。 他打量著李曉琳的時候,李曉琳也在看他。 并正為他的年輕納罕,周明電話里說了他是知青,有一部將要在省刊上發表的中篇小說和詩歌,一篇為工商戶站臺的短篇。 她心里早就給許知青做了個心理畫像--至少25歲以上! 至于參考標準,就是去年剛靠著《傷痕》爆火在全國掀起傷痕文學熱潮的盧新華。 盧新華多大? 這位今年復旦中文系大三的學生,54年出生,先是插隊后是入伍,今年剛好25。 要知道79年之前,盧新華在省級期刊以上雜志發表的作品也才只有一篇在《文匯報》上發表的《傷痕》! 就這么一篇短篇的發表費了多大力,作為在上海的頂級雜志社的編輯她不可能不清楚。 25歲?這都是看在周明硬捧的份上往小了猜! 眼前的許成多大?雖然看著沉穩,但是掩蓋不住臉上的那股稚氣。 也就20左右! ----------------- 隨著許成軍遞過《狗尾巴草》,李曉琳眉頭漸緊,慢慢沉浸在詩歌的意象里,下意識給出評價:“好詩! 這首詩沒有歌頌改革的浪潮,沒有描繪國家的巨變,只是安靜地注視著山坡上的野草。 但是給出了這個時代最稀缺的東西:人性。 似乎還有點朦朧詩的影子,但細讀始終意象又都指向具體的生活場景,也不太像。 她下意識再一次抬頭打量起來許成軍,目光溫和的多,有才華的人在哪都會被多優待一些。 何況還長了一副遠比一般人好看的模樣。 “這詩的風格跟現在艾青的很像,有在全國傳播的潛力,是首好詩。”她補充道。 艾青作為“歸來的詩人”,在70年代末的創作已擺脫前期的強烈社會批判,轉向對自然與生命的細膩觀察。 和汪曾祺同為當前自然抒情詩的代表。 是的,汪曾祺除了寫小說和散文,還有不少詩歌作品。 顯然這算是很高的評價。 許成軍微微挑眉,笑了笑:“李老師,謬贊了!” 隨后的事情也很簡單:兩人相互認識,互相客氣,李曉琳是直爽干脆的性格,要了《試衣鏡》的稿子,現場就讀了起來。 8000來字,認真讀一篇也就20分鐘的功夫,但是李曉琳硬是讀了1個小時。 越讀眉頭的皺的越緊,顯然是在考量著什么。 李曉琳的目光從稿紙上抬起來, 突然笑了,眼尾的細紋像漾開的水波。 “周明說你膽子大。“ 她把稿紙往中間推了推。 “現在信了。“ 鉛筆尖在“碎玻璃唱歌“那行頓了頓,“這結尾,太野。” 要知道,在傷痕文學興起之前,知青文學作品一般只有兩類。 多的一類是正在農村或者邊疆插隊以及剛返城的知青的作品; 少的一類由當時的“專業文藝工作者”創作,他們多為50年代成長起來的作家,未親身經歷插隊,但受組織委托“深入知青生活”后寫作。 代表作林予短篇小說《邊疆曉歌》。 但與其說是文學作品,不如說是歷史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在文學史上最大意義就是為究研究60年代中國青年的思想狀態和邊疆開發史提供珍貴資料。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四十章你是個什么玩意兒第22頁 這一時期的作品其他的作品大差不差, 本質是宣傳載體,屏蔽了個人情感。 而在其之后就是剛剛興起,以盧新華、劉心武等人為代表的反思文學、傷痕文學。 最大的意義是打破了之前作品宏大歷史敘事的寫作風格! 回歸到了個人情感表露。 但作品沉溺于苦難奇觀的宣泄,創作手法、情感表達直白,反思也止于控訴。 是不是有點像后來的“青春傷痛文學”? 多說一句,部分這類作品描寫缺乏客觀,創作模式悄然植入了西方中心主義的創傷敘事框架, 在看似批判的姿態中完成了對本土歷史主體性的解構。 用宋小寶的話來說,就是“不像好人吶。” 當然不可否認其在當下的歷史意義。 偉大的作品來源于極致的苦難。 傷痕和反思是苦難孕育出的彼岸花。 站在了時代的風口嘛。 不過從內容和創作思路來看, 哪怕算上當前剛漏出頭的改革文學。 也找不出一篇像《試衣鏡》這樣“野”的作品。 路子野、寫作手法野,哪哪都野。 后面的事很簡單,作為編輯肯定要了解作品的創作思路,兩個人就著《試衣鏡》開始起了討論。 討論? 也不太像。 因為李曉琳強勢干脆的性子,這到好像有點像訪談。 于是, 李曉琳抬眼問:“小說里鏡子不反光,反倒會分裂。春蘭在柜臺后理布料,影子卻在鏡里試碎花衫,這種分裂,你怎么想到的?” “在百貨大樓見的,”許成軍答得實在。 “有個售貨員姑娘,總趁人少對著試衣鏡比劃新布料,手指捏著布角往身上貼,快得像偷東西。可她從不真穿,就只比劃。我忽然覺得,鏡子里的她才是真的,現實里的反倒是裝的。” 李曉琳翻到某頁,念道:“‘鏡面里的碎花布突然裹住她,領口系成蝴蝶結,鏡外的布料卻還乖乖掛在貨架上。’這里視角很特別,不在春蘭意識里,也不在旁觀者眼里,倒像鏡子自己在看。這種轉換,你想解決什么?” “想讓讀者看見被壓著的部分,”許成軍說,“鏡子成了她的第二重人生,影子做的,全是她不敢做的。用鏡子的視角,這重人生就能直接露出來,不用繞彎子。” “最后那段,春蘭影子在鏡中解紐扣,手指被線頭纏住,‘越掙越緊,像被捆住的蝴蝶’。細節是真見的?” “線頭是無意撞見的,”許成軍點頭,“但鏡里的‘纏繞’是故意的。她的渴望和恐懼就像這線頭,越想掙,纏得越緊。” 李曉琳指尖在稿紙上敲了敲:“這種現實里不可能有的情節,該歸哪類?有點像魔幻現實主義?” 說到這李曉琳有點后悔,畢竟在全國范圍內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研究也才剛剛開始。 今年年初,沈國正打響了國內研究拉美文學的第一槍。 5月,《外國文學動態》首次將拉美當代小說的特征譯為“魔幻現實主義”。 聊這樣新潮的玩意,顯然有點為難正在插隊的知青。 不是瞧不起,是這年頭知青真沒渠道接觸西方文學作品。 答不上來,就有點讓人下不來臺。 但許成軍給了她巨大的驚喜。 或者,可以說是驚訝! 要不是注意形象, 她都想學孫悟空來一句: 妖怪,你是個什么玩意兒?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的時代1979!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小說中文網只為原作者老牛愛吃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牛愛吃肉并收藏我的時代1979!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