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八章 年俗,皖東人家,古占,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臘八那天清晨,彩云早早就起床,開始熬制臘八粥,她先用大火煮,然后改用文火慢慢地熬,約三個小時后,她嘗了嘗,覺得差不多了,便安排玉強去請云鳳全家過來。 “姐,我們全家都過來了。”云鳳剛到彩云家門口就喊了一嗓子。 “好!慢點!”彩云上前攙著云鳳坐下。 小梅見到玉蘭便喊了一聲“玉蘭姐”,玉蘭隨口就來了一句“嫂子”,臊得小梅滿臉通紅,低著頭不語。彩云立即上前對玉蘭說“你應該喊她‘小妹’,等她長大了,嫁到我們家以后,你再喊她嫂子。”玉蘭點了點頭,拉著小梅的手說“走,去看看我養的兩頭小豬。” 彩云又去請發福和慶英,發福很爽快,就是慶英不愿意過來,彩云只好回來讓玉蘭去請,云鳳也一起過去,還是這兩個人面子大,把慶英也請來了。 大家圍著桌子坐在一起,品嘗彩云做的臘八粥,孩子們都說甜,大人們則稱贊臘八粥熬得又香又黏糊。 “張姐,你這里都放了些什么?”云鳳問彩云。 彩云道:“放的有大米、糯米、玉米、高粱米、花生、豇豆、綠豆、紅棗、蓮子、紅糖等,都是常用的食料。” 云鳳對慶英說:“李姐,明年臘八我請你們去,嘗嘗我的手藝。” 慶英道:“現在我就等著吃你們的喜糖,快臨產了吧?” “快了,月底差不多。” 慶英又把話題轉到紅雷:“你要當爸爸了,一定要照顧好云鳳。” 紅雷道:“沒問題。” 發福拍了一下紅雷:“記住請我喝喜酒。” 紅雷看了一眼彩云,道:“到時候,我請你們都去喝喜酒。” 幾天后,玉強找到發福:“二叔,我們學校放寒假了,我想放假期間跟您學木匠。” “行啊,正好快過年了,木匠活也比較多,跟我一道出去,先給我當個下手,從最基本的學起。” “我聽您的!” “學木匠應從學拉鋸、銼鋸、磨刨刃開始,然后再學推刨子、鑿眼、掄斧、打線、開料等”。 “多長時間才能學會?”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至于多長時間能學會,學到什么程度,主要在于你自己。” 第二天一早,發福帶著玉強一起外出干活,他見玉強穿的草鞋已經破得難以跟腳,只好用稻草捆了一下,并告知彩云,抓緊時間盡快把玉強的鞋做好。彩云也覺得這樣上門給客戶干活確實不像樣子,便和玉蘭一起為玉強趕做新鞋。 發福舍不得玉強使用他心愛的工具練手,便自己掏錢給玉強買了鋸子、斧子、刨子、鑿子、木銼等常用工具,還給他備了一些下腳料,讓他練習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臘月二十三日,是送灶君老爺上西天向玉皇大帝匯報的日子,名曰“祭灶”。 早晨,彩云就開始“掃塵”,把整個房間打掃得干干凈凈。 到了晚上,彩云在灶頭上貼了灶王神像,把玉強用紅紙寫的“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小對子貼上,并用糖在灶王神像的嘴巴上粘一粘,防止灶王爺上天亂講話,然后燒香、放炮、磕頭,送灶王爺上天。 除夕前,彩云和玉蘭一起,終于把三雙布鞋全部趕做出來,彩云看著玉強穿上新鞋和發福一起外出干活,心里很高興。 除夕早晨,孩子們都穿上了新鞋,玉強和玉軍也穿上了新棉襖,她希望明年春節幾個孩子都能穿上新棉褲新棉襖。 年夜飯是除夕的重頭戲,吃飯之前,要將燈籠掛上,貼好春聯,焚香點燭,鳴放鞭炮,敬天地、祭祖先,再開席。 年夜飯有許多規矩和習俗,她告訴孩子們:“年夜飯的魚,象征年年有余(魚),所以不能吃完,粉絲燒胡蘿卜片,稱作‘錢串子’,寓意大富大貴,青菜豆腐象征平平安安,圓子象征團團圓圓等,年夜飯不能吃完,要在碗底留一點,叫做留倉底。” 飯后,幾個孩子收到母親賞給的“壓歲錢”,玉蘭打開紅包,發現里面包有六毛錢,高興得連連對母親說:“謝謝媽媽,我又有壓歲錢了!” 玉蘭、玉強和母親一起包餃子,準備年初一的早飯,彩云在餃子里放進一個銅錢,誰吃到就意味著誰在新的一年里運氣好,幾個孩子一直陪著母親“守歲”到十二點才睡。 初一早上,彩云備了瓜子、花生,在家接待來拜訪的客人,玉強帶著妹妹和小弟到各家各戶去拜年。 午飯后,彩云站在門口,看見村里的孩子們大都穿著新衣在門前玩游戲,玉強和一幫男孩在玩“撞拐子”,玉蘭和幾個女孩在跳皮筋,玉軍和幾個小男孩在玩彈玻璃球,還有的在玩“煽片子”、“跳房子”、“抽陀螺”、“踢毽子”等。 這時一陣清脆的跳皮筋童謠傳來:“小皮球,香蕉梨,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看著眼前的情景,彩云真正的體會到,“責任田”不僅僅是“救命田”,更是“幸福田”,給孩子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和喜悅! 年初五晚上,大頭榔子過來找彩云,見幾個孩子不在家,抱住彩云使勁地親了幾下:“云,我有兒子了!” 彩云推開大頭榔子:“云鳳生了?” “生了,是個男孩!” “什么時候生的?” “下午生的。” “誰在照顧她?” “我母親。” “走,我去看看。”彩云帶了些雞蛋和大頭榔子一起過去看望云鳳。 “妹子,恭喜你!”彩云來到云鳳床前,與她打招呼。 “姐,你怎么過來了?”云鳳顯得很高興的樣子。 “聽紅雷說你生了,過來看看你,生產順利嗎?” “挺順利的。” “我帶了些雞蛋給你補補身子。” “謝謝!又讓你破費了。” “我看看你寶貝兒子。 “好像睡著了。” “小孩剛出生的時候都愛睡覺,小家伙胖瘦適中,可能有五斤多吧?” “差不多。” “你看紅雷樂得嘴都合不上了。” “他早就說是個兒子,還真讓他說中了。” “別光顧著樂,要好好照顧你老婆和兒子。”彩云沖著大頭榔子說。 “那當然!”大頭榔子答應得很干脆。 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在王家峪這一帶俗稱過小年,有“正月十五大似年”的說法。晚上,大隊組織在西曬場演出,每個生產隊至少出兩個節目,彩云參加扭秧歌演出。 吃完元宵,彩云就把借來的新衣服換上,找來紅紙,讓玉蘭給她臉上涂點紅色,玉蘭高興地對母親說:“媽,你真好看,像個新娘子!” 玉蘭提著燈籠和母親一道去西曬場,一輪明月從東方冉冉升起,潔白的月光撒滿了田野,家家戶戶張燈結彩,鞭炮聲不斷,成群結隊的小孩打著燈籠玩耍,不時傳來歡聲笑語,彩云覺得王家峪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美麗。 西曬場的北側搭起了一個臨時戲臺,戲臺兩側的木柱上,各掛一盞汽燈,耀眼的光芒照得整個曬場如同白晝一般。 各個生產隊的人們早已聚集到西曬場,把這里圍得里三層外三層,曬場周邊的樹上和墻上掛滿了紅燈籠,大隊楊書記致辭后,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演出正式拉開帷幕。 演出的主要內容有踩高蹺、舞龍、扭秧歌、花挑舞、錢桿舞、劃旱船等傳統節目。 場外周邊有許多孩子在“撂火把”,“燃篝火”,孩子們將扎在一起的秸稈或廢掃帚點燃,在曠野里撂擲,邊撂、邊奔跑、邊歡呼:“向東撂,結冬瓜,向西撂,結西瓜,向南撂,結南瓜,向北撂,結白瓜,向上撂,結大瓜”,火光飛舞,忽而游龍,忽而流星,煞是好看,熱鬧非凡,以此慶祝豐年。 玉蘭拉著玉軍擠到里面,看見母親手持彩扇、步履輕盈,邊扭邊舞的樣子,高興地問弟弟:“你看見媽媽了嗎?” 玉軍道:“看見了,媽媽真棒!” 演出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現場不時爆出熱烈的掌聲,其中《二龍戲珠鬧新春》、《歡樂秧歌王家峪》、《花挑載著幸福年》、《錢桿齊舞慶豐收》、《旱船奔向幸福路》、《喜慶花船迎新娘》等節目最受歡迎。 正月十七晚,公社業余劇團來演出廬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彩云全家一人不拉,早早的來到西曬場占位置。 彩云是第三次看這個戲,她一邊看,一邊給玉蘭講戲中的人物、角色和劇情。 演出結束后,放電影《劉三姐》。 玉蘭現在也是戲迷和電影迷,只要聽說有戲或有電影,不管多遠,都要和母親一起去。 迪安有這么一個順口溜:“正月好過年,二月好賭錢,三月好看戲,四月好做田。” 王家峪也不例外,一到正月,女人就開始忙著過年的事,男人就開始推牌九,一些愛看戲的人就跑到街上去看戲,有時村里也搭戲臺,請戲班子來唱一些大家喜愛的廬劇和黃梅戲,一直到三月底都是農閑時間,四月份才進入農忙季節。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