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老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4章 真傳弟子,讀書無用?我言出法隨你跪什么?,余老九,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84章真傳弟子第12頁 當晚回到書院后,陸承安便將浩然煉氣法傳授給了陳淵。 而他自己則在書樓里靜坐了一夜。 這一夜,陸承安看著手中那面鎮國鏡沉思良久。 之前只是模糊感應,但經過今晚,他實實在在的感受到擁有這件重寶究竟意味著什么。 那宛如神明一般的能力,著實令人瘋狂。 心性若不足以掌控這份力量,必定會被這種掌控一切的能力引誘而迷失自我,從而變成一個為所欲為視蒼生如草芥的魔頭。 哪怕是陸承安在經過今晚的嘗試之后也忍不住心神搖曳,回來后不斷自省,以克己修身來減輕動用這份力量之后帶來的超然感。 也難怪當初北齊國師會說只有心懷天下之人才能掌控這件重寶。 這東西要是落在私心太重的人手里,后果不堪設想。 一夜靜坐自省,陸承安不由得告誡自己,若非不得已,最好還是不要輕易動用這份力量。 收起鎮國鏡,陸承安心有所感,心神投入識海,看到了那卷玉簡。 玉簡上多了兩個之前沒有名字。 姓名:陸承安 種族:人 年齡:十五 文道修為:五品 文道神通:筆落驚風雨,天涯若比鄰 文脈氣運:582 真傳弟子:何道哉(1縷浩然正氣,未入品),李仲明(1縷浩然正氣,未入品) 玉簡中多出了何道哉和李仲明的信息。 將浩然練氣法傳給他們也不過才過去了兩天,兩人終于借助這篇煉氣法成功入門文道。 陸承安瞬間明悟,在這枚玉簡的規則里,只有文道修行入門的弟子才算是他的真傳弟子。 這一點他并不在意,也無需玉簡來給他定義。 陳淵尚未入門,不一樣算是他的真傳弟子? 從玉簡反饋的信息來看,弟子修行出一縷浩然正氣,便能反饋他1點氣運值。 如弟子入九品,便能反饋他10點氣運值,以此類推,八品100點,七品1000點。 如今何道哉和李仲明不過才修行出一縷未入品的浩然正氣,一人也只反饋了他1點氣運值。 任重而道遠。 清晨,東方漸曉。 同樣一夜無眠除了陸承安之外還有何道哉和李仲明。 自從得傳浩然煉氣法之后,兩人便時刻不曾松懈的開始修行。 兩天過去,終于入門,感受到自己神庭紫府豁然開朗,其中有一道蘊含著無上光明的氣息流轉不休。 令他們頭腦清明,讀起書來事半功倍。 有了這個結果,哪怕是已經四十有五的何道哉都興奮的一夜無眠。 讀書是他的愿望,讀書之余還能掌握超凡力量,豈不是兩全其美。 李仲明則更是如此。 原本經過陸承安的點化,他已經放下了心中執念,心境豁然開朗。 如今卻發現柳暗花明,看到了一方更為廣闊的世界。 這種失而復得的驚喜,令他徹夜無眠。 第二天一早,兩人來到書院,第一件事便是找陸承安匯報自己的修行情況。 其實不用他們匯報,陸承安比他們還要了解他們自己的情況。 從文道修行來說,他們只是剛入門,文道經典甚至都未曾學全。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84章真傳弟子第22頁 如今兩人學的最多的也只是《千字文》,《小學》,《論語》這三篇。 相比于那浩然如海的經典典籍,他們甚至點入門都算不上。 所以他們如果想要有比較大的進步,比如說進入九品境界,要走的路還很長。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對于他們兩個的培養倒是可以加快腳步了。 文道浩然正氣雖然不會直接強化體魄,但卻能極大的影響一個人的心智。 會令他們耳聰目明,悟性提升,并且記憶力大增。 在這種情況下,陸承安抄錄的那些文道經典他們學起來的速度明顯會更快不少。 因此,兩人每天的課業不減反增,除了正常上課之外,還需要大量的抄錄書籍。 不管能不能理解,先背下來再說。 背下來之后再慢慢領悟。 這段時間陸承安自己也抄錄不少典籍。 除了四書五經之外,還有《爾雅》《楚辭》等經書。 這些都可以供給何道哉兩人來抄錄。 上一世的儒家經典浩然如海,陸承安看過的能夠記得的雖然不少,但他并不會全都給抄錄下來。 因為兩個不同的世界之間有著許許多多的分歧點。 另一個世界有些學問其實并不適合這個世界。 但不可否認,那些真正作為根基的學問,不管放到哪個世界都一定是站得住腳的。 比如此時此刻陸承安正在抄錄的一本新的典籍——《老子》,又名《道德經》。 在上一世,這本經書毫無疑問乃是道家無上圣典。 其中道理,就算放在這個世界,一樣說得通。 與玄幻色彩的道家不同,《道德經》講的更多的是人與人、人與天地的關系,以及如何按照天地大道規則來治理萬民的方法。 崇尚無為、守中。 其中至理,并不遜色于儒家半點。 而且以陸承安的角度來看,《道德經》所闡述的理論,某種意義上來說還要更高于儒家。 因為《道德經》的立意就像是一個從九天之上俯瞰人間的神明,大道無情無私,卻又大愛無疆。 以天地萬物為芻狗,視百姓君王如草芥。(這里的草芥不是貶義,請讀者朋友們以辯證的角度來看。) 無為而無不為。 當然了,也正因為如此,道家思想才無法成為社會的主流,無法成為為君者治理天下的思想導向。 因為這種高度非人力可達到。 人性本私,蠅營狗茍不過為了生存下去,如何做到‘’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還是那句話,任何事都要兩個面去看。 低矮務實的生存手段要有,高尚遠大的境界目標一樣不能少。 若無這些高遠的境界和目標存在,世人永遠都只能在泥濘里掙扎。 這個世上就不會出現覺者,就不會有人開悟。 更不會迸發出一個個璀璨耀眼的智慧光芒。 陸承安抄錄《道德經》時,剛一落筆,心中便有所感。 通過鎮國鏡,他仿佛能夠感覺到這天地氣運被瞬間攪動。 從此變得風起云涌,捉摸不定。 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旋渦,籠罩了整個九州世界。 而他,便處于這旋渦的中央。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讀書無用?我言出法隨你跪什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小說中文網只為原作者余老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余老九并收藏讀書無用?我言出法隨你跪什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