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七章 烏梁素海之戰!,嫡明,戈昔,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嗚嗚嗚??咚咚咚!” 蒼涼的號角聲和隆隆戰鼓聲敲響,主帥高車上的杏黃令旗往前一指,戚繼光終于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號角戰鼓聲中,各軍各級將領的令旗也全部揮舞,頓時戰旗高舉。 數萬明軍發出了一陣令天地驚悸的吶喊,猶如一頭巨大的怪獸,動了! 腳步聲、甲衣聲、車輪聲、吶喊聲、腳步聲混合在一起,海嘯一般響起。 地動山搖! 三千車營排成一線向前,猶如一度移動的城墻,緩緩向著蒙古大軍壓來。 “轟隆隆!” 但見各種戰車上,火炮、火銃、火箭等火器呼嘯而出,硝煙彌漫,日月無光。 最前面的蒙古騎兵,頓時人仰馬翻,慘叫聲此起彼伏。博碩克圖只能下令退后,扔下幾十具人馬的尸體,重新整隊。 蒙古將領皆色變。因為他們還沒有見識過如今密集的火器發射。 如今,明軍兩邊一邊是黃河一邊是烏梁素海,前面是城墻一樣發射火器的車營,兩側還有騎兵護衛,他們怎么進攻? 正面沖擊肯定不行,總不能從湖中和河中迂回攻擊吧?他們只有騎兵,沒有水師。 除了退卻,別無他法。 本就因為瓦剌南下杭愛山而軍心浮動的蒙古騎兵,在這種退卻之下,士氣更是低落不少。 于是戰場之上,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幕:四萬明軍不緊不慢的沿著黃河北岸,望西進逼。 一萬幾千蒙古騎兵,卻是勒馬調頭,緩緩退卻。 蒙古騎兵仍然是當年世界的一流騎兵,即便被逼的步步退卻,軍心也受到瓦剌南下,援兵不來的影響,卻仍是有條不紊。 他們一人三馬,軍中還在吹奏馬頭琴和胡笳。 蒙古軍隊在軍中奏樂,當然不是為了耳福,而是提振士氣。蒙古人喜歡聞樂而舞,就算騎在馬上,聽到馬頭琴和胡笳的聲音,也會興致雀躍。 眼見蒙古騎兵拉開了安全距離,悠揚蒼涼的胡笳聲遠去,戚繼光立刻揮旗,下令停止火器射擊,節省彈藥。 明軍車、騎、步配合前進,簡直無懈可擊。 一萬五千騎兵,分為五隊,在李如松、馬林、陳琳、李如柏等人的統帶下,三隊在后,兩隊在兩翼,保持半里的距離。 再后面,是三千最擅長肉搏的白桿兵,在秦良玉的率領下,跟在騎兵之后,人人散放著狂野剽悍的戰意。 再后面,是中軍所在的戚家軍。這是戚繼光精心訓練的又一只戚家軍,兵源都是河北礦工。 再中間是戚繼光的兩千重甲家兵,其中五百重騎兵。也是寧采薇幫著戚繼光,細酒肥羊、好糧厚餉喂養出來的。 再中間,是朱寅的三百多家兵家將。 最中間才是蘭察、毛文龍、丁紅纓護衛的高車。高車很寬大,是四頭牛拉動。因為牛車更安穩,逃走也慢,以示主帥不會逃走。 朱寅穿著一身量身定做的都督級華麗盔甲,坐在小馬扎上,靠著車壁閉目養神。 少年人,覺多。 黑虎穿著畫了虎紋的狗甲,坐在他的身邊,露出眼睛。 商陽穿著綿甲,站在戚繼光身邊,手中折扇一指,笑道: “戚帥,遙想當年,在下隨戚帥抗倭,至今三十年了。今日又隨戚帥平房,何其幸哉。此地乃蒙恬、衛青擊匈奴、收河套之故道也。” 戚繼光一身華麗的明光甲,胸前掛著其他明將沒有的望遠鏡,冷峻如石雕的蒼然面龐下,是隨風飄舞的花白胡須。 猶如山岳挺立。 他手中不同顏色的令旗每一揮動,就代表著不同的命令。 數萬大軍在他的指揮下,組成一個嚴密之極的攻防大陣,猶如一個巨大的碾盤,逼著蒙古騎兵不斷后退。 朱寅打了個盹,忽然被胡笳聲驚醒。 他站起來扶著車軾,但見黃河滾滾東流,烏海波光萬頃,大軍氣勢磅礴,揉揉眼睛道:“爹,蒙古人退了多少里?” 車上沒有外人,叫爹當然沒問題。 戚繼光頭也不回的說道:“最少退了七八里了。他們要是不戰,就一直逼到他們的金帳和鐵木真的靈堂。” “雅虎啊,可真有你的。這個當口,你居然睡得著。” 朱寅笑道:“該做的孩兒都做了,戰場上就是爹指揮若定,我管那么多作甚?還不如睡會兒。” 戚繼光無須笑道:“哪有你這么當監軍的?朝廷要是知道你這么監軍,就會定你玩忽職守之罪。” 朱寅忽然詩意上涌,片刻間就有了新詩一首,忍不住吟道: “日月有光狼星黯,白發老將戰陰山。黃河水流胡笳遠,烏海波冷烽煙寒。飛城滾滾壓萬騎,戰車轔轔鎖九原。若問戚公何如似,漢朝衛青秦蒙恬。” 戚繼光朗然大笑道:“衛青蒙恬千古名將,老夫不敢相比,只能破敵于此,不教愧對先賢可也!” 說完手中杏黃色的令旗陡然一揮,旁邊鼓車之上,鼓聲驟然急促起來。 “咚咚咚咚??“ 隨著戰鼓聲加急,前面的戰車頓時加快,兩翼的騎兵也開始提速。 蒙古騎兵戰車的加速進逼下,只能加速后退。博碩克圖等人都忍不住怒罵起來。 這種地形下,明軍的戰車實在厲害!蒙古勇士們居然被逼的一退再退。 再退下去,明軍就會通過烏梁素海了。 明軍士卒眼見之前囂張的蒙古騎兵被戰車逼的連連后退,都是軍心大振,士氣更加高昂。 戚繼光選擇這個時機如此布陣,也正是為了提振士氣,讓明軍士卒克服對蒙古鐵騎的畏懼之心。 名將的工夫,絕不僅僅體現在戰場廝殺。 朱寅看到城墻一般往前推動的戰車,忽然想起了坦克沖鋒戰術。 真的很相似了。 明軍很早就使用戰車,從明初的武鋼車、明中期的噴車,到晚明的火器戰車,戰車一直在用。戰車其實是明軍的常設兵器。 同樣,后金軍也經常使用戰車,當然也是和明軍學的。 但是眼前這種戰車,卻是戚繼光改良的。他就是車戰的戰術大師。這種坦克戰術般的戰法,也是戚繼光發明的。 每輛戰車兩匹挽馬拉動,后面還可以推動,前面,兩側都是擋板,配備一門虎蹲炮或者一門小型佛郎機炮或者火箭,再配備兩只鳥銃。 這種輕型火炮雖然攻城不行,殺傷力不大,可是因為重量輕,可以裝載在戰車上,對騎兵和步兵很有威脅。 每輛戰車配置十人,火器兵五人,弓箭手兩人,長槍兵四人。 何良臣說的好:“欲擋戎馬之沖,非車壁不可。欲擋戎馬之銳,非車擊不可。” 這東西,就是蒙古騎兵的克星。 車營的缺點,戚繼光也告訴過朱寅,就是協調很難,對訓練,配合有很大要求,而且戰車和火器要造的好。 而且,戰車是對戰利器,但不能追擊騎兵。 用朱寅的話說,乃是戰術難度大,需要士卒,各級指揮官具備比較高的素質,同時要保證戰車、火器、火藥的質量。同時呢,機動性遠不如騎兵,無法對騎兵打殲滅戰。 明末車營之所以不行了,是因為腐敗和訓練造成的系統性塌方,并非這種戰術本身不行。 此時,炮手們有條不紊的發射車載虎蹲炮和佛郎機炮,長槍兵和弓箭手在戰車之后小跑著前進,踩著鼓點穩步上前。 一陣西風吹來,空氣中滿是戰馬和蒙古騎兵傳過來的汗酸味,濃郁的似乎給這個空間加了醬料。 明軍士卒聞到被風吹來的氣味,都是直皺鼻子。 “呸!熏死我了!”明軍陣中的大同巡按鄭國望,忍不住啐了一口,心中作嘔。 她騎著一匹棗紅馬,穿著一身總兵戰甲,像個英姿颯爽的女將。 周圍的親兵都有點恍惚,四爺真像個巾幗女將啊,和那個秦良玉有點相似了。 不過他們只能心里想想,是絕對不敢說出口的。 鄭國望可不是弱書生,嬌小姐,她也是精通騎射,是鄭氏少有的文武雙才。所以她并不怕上戰場,甚至有點興奮。 出塞殺房,奮擊狂胡,這是大丈夫的功業,自己身為男兒,當然要上馬彎弓! 不遠處的郝運來也穿著盔甲,卻有點吃力,歪歪扭扭的騎著馬,十分笨拙。他是個純粹的書生,此時兩股戰栗,臉色發白。 鄭國望卻是瀟灑多了。 “化吉兄有所畏懼?”鄭國望心中有點鄙視,她抬起春蔥般的手指往前一指,“蒙古人怕了,有何畏懼?今日便是建功立業之時。” 郝運來強顏歡笑道:“朱雅虎書生一個,從未統過兵,萬一今日” 鄭國望哈哈一笑,露出雪白的貝齒,“他固然沒有統過兵,可有戚少保坐鎮,我軍有勝無敗,咱們就等著敘功升遷吧。” 說到這里,她又是冷笑一聲。 “朱雅虎只會躲在戚大將軍身后,他估計都不會騎馬,這一路盡坐車了。哼,他是神童狀元不假,可是到了戰場,可有絲毫自保之力?會彎弓射箭么?諒他沒這本事。” 郝運來也笑了,“騎馬射箭?月盈兄這話真是難為他了。他總不能樣樣比我們強吧。朱雅虎想當諸葛亮,怎能親自上陣?” 又是三里之后,前面豁然開朗,終于繞過了烏梁素海,進入海西。 到了這里,地勢開闊,蒙古騎兵終于不用后退。 他們也不能退,因為身后不遠就是成吉思汗的八白室,以及濟農金帳所在。 而此時的明軍騎兵,因為加快了馬速,頓時在蒙古鐵騎面前暴露了缺點。 蒙古人發現,明軍騎兵的騎術不太熟練,大部分騎兵需要加緊馬肚才能坐穩馬背。 騎術比他們差了一大截。 “哈哈哈!”博碩克圖等人忍不住大笑,原來明軍騎兵雖多,可多是樣子貨。 這種蹩腳的騎兵,蒙古騎兵一個能打兩個、三個! 這就是明軍的弱點! 果然,漢人騎兵終究是不行! 那就能以少勝多了。 只要先擊敗漢人的騎兵,只剩下步兵的明軍在這草原之上,就是勇士們的獵物,會被蒙古騎兵活活拖死。 “嗚嗚嗚??” 蒙古軍中的進攻號角吹響,被明軍逼退十里,早就郁悶無比的蒙古鐵騎,終于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 只要到了有利于騎兵馳騁的地帶,蒙古人就信心百倍。 博克圖命令停止退卻,隨即大聲說道:“黃金家族的族人!成吉思汗的子孫!蒼狼白鹿的后裔!草原的主人!沐浴佛法的有福者!我說你聽著!” “我受到佛祖的啟示,燒過了老馬的琵琶骨占卜,那是比漢人燒烏龜殼更加靈驗的!琵琶骨的裂紋有著大玄機啊大玄機!我說祭祀你斷著!祭祀他斷了!他說你聽著,我斷出這是大兇變大吉的好事情!” 眾人聽到博碩克圖的話,心道大祭祀不是被佛爺當做邪神降服了嗎?部落里已經沒有大祭司了啊。 博碩克圖說到這里,猛然醒悟過來,發現自己說錯了話。 于是,他的語氣立刻又變了。 “勇士們!佛祖會保佑鄂爾多斯!勇士的威名,會因為守護佛法而不朽的!”博碩克圖抽出裝飾寶石的華麗彎刀,站在蘇魯錠下厲聲喝道。 “成吉思汗的靈堂,就在我們的身后!我們的妻子和財富,也在我們的身后,我們不能懦夫那樣退卻!” “懦弱的羊羔一樣的漢人,蹩腳的騎著馬,就像是剛學會騎馬的孩子!看?!他們拿著馬鞭的樣子就像拿著一條死蛇!你們說,他們能讓蒙古鐵騎停下風火雷電般的馬蹄嗎?!” “勇士們!聽從祖先的召喚,服從我的指揮,像撕碎羊群那樣,撕碎明軍的騎兵吧!佛祖保佑!” 博克圖兩次提到佛祖,至于長生天騰格里,他似乎已經忘卻很久了。 博碩克圖一聲令下,騎兵大隊立刻調轉馬頭,迅速變陣列隊。 “轟轟轟一” 一萬兩三千蒙古鐵騎,分為了三隊。兩隊迂回沖向明軍的兩翼騎兵,中間一隊騎兵則是推出數百輛車,護住了蘇魯錠大纛。 別以為蒙古人只會用騎兵,他們也用?車。 蒙古騎兵不到一萬三千人,兩翼各分出了五千鐵騎,中間只剩下兩三千人,用?車護住博碩克圖的中軍大纛。 這其實是兵力處于劣勢之下,最好的戰術。 中軍大營在?車的保護下,穩住陣型,吸引明軍的車兵和步兵,掩護兩翼主攻的騎兵。 更重要的是,中軍的大陣之中,藏著整整五百重騎兵,都是雙甲胄,最健壯的馬,還有馬甲,騎士也是最勇猛的戰士。 這是博碩克圖身邊僅存的五百具裝重騎了。剩下的五百重騎兵,早就去支援寧夏的?拜了。 等到明軍的騎兵被擊敗,失去騎兵保護的明軍大陣露出破綻,這五百重騎兵就會發出雷霆一擊,撕破明軍的車陣。 “喔嚯嚯一”一萬蒙古鐵騎發出令人驚悚的吆喝,如兩道鐵流,決堤一般席卷而來。從兩翼迎向明軍騎兵,主動出擊。 “轟隆隆一”隨著一萬蒙古鐵騎的沖鋒,萬馬奔騰之下,大地都在顫抖。 不遠處的烏梁素海,似乎水波都開始蕩漾了! 明軍大陣中的高車上,戚繼光看著鋪天蓋地而來的蒙古大軍,蒼茫的眸子微微一瞇。 朱寅看著兩只巨大鐵鉗夾過來般的蒙古騎兵,不禁精神抖擻。 來了! 蒙古鐵騎,不愧是天生的馬上戰士啊。 蒙古騎兵精湛的騎術,此時表現的淋漓盡致。 根本不需要韁繩,也不需要夾緊馬腿,卻像長在戰馬身上一般,隨著戰馬的奔騰,上下起伏著打浪而行。 仔細觀察,會發現他們的身體時不時會短暫的離開馬背,利用慣性在空中飛翔。 這種騎術,會讓戰馬最省力,速度也最快。 然而即便在這種打浪式的奔馳下,他們仍然熟練的彎弓搭箭。 “嗖嗖嗖一” 蒙古騎兵距離明軍騎兵只有數十步時,紛紛射出羽箭,頓時箭如雨下。 反觀明軍騎兵,卻沒有這個騎射本事,馬上射箭的速度和射程,都不如蒙古騎兵。 “退后!”明軍將領揮舞令旗大吼,明軍兩翼騎兵頓時望中間靠攏,企圖拉開距離,靠近車陣。 率領兩翼騎兵的李如柏和陳琳,都勒令騎兵收縮。兩邊空出來的地方越來越大。 要是從天空俯視,會發現蒙古騎兵的迂回戰術非常成功,兩只大鉗子般,左右牽住了明軍的兩翼騎兵,通過精湛的騎射,實施最拿手的莽古歹戰術。 他們沖向明軍騎兵,不斷射箭,然后迂回著拉開距離,再接近放箭。他們一人三馬,時不時跳到另外一匹馬上換馬。 而且他們的空馬會跟著他們,如骨附蛆般跟著主人奔馳,以便主人在馳騁中隨便跳躍換馬。 一旦踏破敵軍的大陣,這些空馬也會沖擊敵軍,起到沖陣的效果。對于蒙古騎兵來說,戰馬不僅僅是坐騎,也是戰友。 他們的騎弓能拋射八十步,而且箭頭都用糞便泡過。 “啊??”慘叫聲中,時不時有明軍騎兵面門中箭,哀嚎著墜馬。 明軍騎兵的騎射此時表現的很差,無論箭雨的密度還是射程都不如蒙古騎兵。他們要沖上去打馬戰,蒙古騎兵就立刻拉開距離,無奈之下只能繼續收攏。 如此一來,明軍馬速立刻消失,優勢俱喪。 明軍騎兵后面的車營和火器兵,因為怕誤傷明軍騎兵,也不好對兩翼的蒙古騎兵發射火器。 于是,火器兵只能對著正前方的蒙古中間發射。 “轟轟轟一”明軍火器大作,天雷地火般轟向對面的蒙古中軍。 整個明軍陣地上方,都是硝煙彌漫,火藥味嗆的戰馬打著響鼻。蒙古騎兵甚至因為硝煙的遮掩,看不清明軍大陣的具體情況了。 蒙古中軍雖然成功的吸引了明軍的火器火力,但無時無刻不在承受著傷亡。 可是明軍火器的射程和發射速度也有限,一時破不開蒙古中軍的?車防護。蒙古中軍下了戰馬,用步弓射擊,箭雨從?車之后飛出,射的又遠又狠。 “嗖嗖嗖一” “轟轟轟!” 車營抵近射擊,火炮、火銃、火箭傾瀉而出。 蒙古戰士時不時被?彈集中,哪怕盔甲也擋不住。被火銃擊中的人如果被盔甲擋住多半還沒事,可要是被打中面門,那就必死無疑。 對面的明軍也紛紛中箭。蒙古步弓的羽箭射程驚人,力道也很強。尤其是重箭,輕甲都很難擋住。 從戰果看,蒙古人的弓箭威力,一點也不比明軍的火器差。因為此時的明軍火器,比洋人的差了一大截。質量、威力,都不太靠譜。 有的火炮,發射了幾炮就炸了。 火銃也是。 至于火箭,有的還沒有發射出去,就在明軍陣地中炸開的。 可即便如此,密集的火器發射,還是讓蒙古中軍死傷累累。 “啊??”五六百蒙古戰士被打死打死,傷者哀嚎不已。 時不時有一架架?車,被?彈轟碎,木屑橫飛,血肉模糊。 被轟的肚破腸流的戰馬,徒勞的在地上蹬著腿,散放著濃郁的血腥氣。 明軍之中,也不時有人捂著臉,或者吃都不吃的倒地,或者長聲慘嚎。 更有很多明軍士卒,拔出掛在盔甲上的羽箭,繼續戰斗。 “明軍騎兵不行了!”博碩克圖大喊,“堅持住!不能退!等到明軍騎兵崩潰,就是出擊之時!” 而明軍火槍兵之后,也傳來一陣陣明軍將領的怒喝: “不許退!頂住!” “后退者斬!” “火銃炸了就拿刀!起來!” 一時間,雙方咬住了廝殺,相互收割著人命。戰況很快就慘烈無比。 如果此時有人站在高山俯視,就會發現,明軍空有四萬人,但陣型非常死板,很難發揮兵力優勢。 很多明軍步兵,只能在大陣中間閑置,無法和敵軍接戰。 和蒙古軍接戰的,只有兩翼六千騎兵,以及騎兵之后的弓箭手、火器兵,加起來也就一萬幾千人,不到總兵力的一半。 而蒙古騎兵雖然只有一萬多人,卻十分靈活,打的又狠又快。 這個局面,明眼人立刻能看出,關鍵就在雙方兩翼的騎兵的對決。 蒙古兩翼的騎兵如果鎖定勝局,蒙古軍就能以少勝多。 如果明軍兩翼騎兵崩潰,那么明軍步兵大陣就可能崩潰。 戰場上,兵力多的一方從來都沒有必勝把握。 蒙古兵多次以少勝多,打敗兩倍以上的明軍。 然而奇怪的是,明軍的仗打成這樣,戚繼光和朱寅卻一點也不著急。 就是李如松、秦良玉、熊廷弼等將領,也都十分冷靜。 如果蒙古軍中有厲害人物,此時就能看出,明軍騎兵的蹩腳表現和退縮,似乎有點問題。 但是,郝運來和鄭國望卻是著急了。 “這打的什么仗!”鄭國望又氣又恨,忽然縱馬向前,帶著親兵拉弓射箭,一箭射中一個靠的最近的蒙古騎兵。 郝運來兩股戰戰,他不敢上前,只能靠向朱寅的高車。 他想回家! 然而正在這時,忽然號車之上,傳來一陣悠長的號角聲:“嗚嗚嗚……” 與此同時,高車上的戚繼光,揮起一面紅色的令旗。 緊接著,明軍騎兵兩翼因為不斷收縮而空出來的地方,沖出來大隊的騎兵! 這兩隊騎兵從后面沖出,馬速很高,足有九千騎! 統帥左翼的是李如松,統帥右翼的是大同總兵馬林! “xx--“ 已經奮戰很久,馬速大降的兩翼蒙古騎兵,頓時和這兩支后翼繞出的、生力軍般的明軍鐵騎,狠狠撞在一起!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