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五十四章 “國之赤子,吾之手足!”,嫡明,戈昔,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至?和朱蕓娘站在廊下,走也不是,進也不是。 卻聽大哥怒道:“是沒有體面!可那又如何?說到底也是太祖子孫!哪怕窮死,也是大明的天潢貴胄!貧而不賤,窮而不卑,這才是骨氣!” “你少一頭毛驢回 沈仲遠回到府邸時,已是深夜。府門前兩盞燈籠在風中搖曳,映得影子斑駁。他翻身下馬,將韁繩遞給親隨,緩步走入府中。府內靜悄悄的,只有廊下幾盞燈還亮著,映得石階上的積雪泛出淡淡光暈。 他未喚下人,獨自走進書房,將披風解下,掛在衣架上。屋內炭火尚暖,他走到案前,緩緩坐下,望著案上那份遺詔副本,心中思緒萬千。 太子終究沒有選擇與遼東軍一道南下,而是獨自返回,向皇帝請罪。這一決定,不僅挽救了京城的局勢,也讓遼東軍失去了揮師南下的正當理由。張承業雖心有不甘,卻也無可奈何,只能率軍退回昌平,等待張懷遠的進一步指令。 然而,沈仲遠清楚,這場風波并未真正結束。太子雖已回宮,但他在遼東軍營中待了整整一夜,張承業絕不會輕易放手。遼東軍雖退,卻并未真正撤軍,昌平仍有重兵駐守,隨時可能卷土重來。 更令他擔憂的是,遺詔之事雖已暫時封鎖,但內閣檔案庫中仍有相關記錄,朝中亦有心懷異志者,若有人趁機散布流言,便可能引發更大的動蕩。而皇帝雖已下令封鎖遺詔內容,但其態度始終曖昧不明,似乎仍在權衡利弊。 沈仲遠沉思良久,終是起身,提筆寫下一封密信,命人送往兵部尚書李慎之府上。他知道,若要真正穩住局勢,僅靠封鎖消息遠遠不夠,必須在朝中建立穩固的盟友體系,以防不測。 寫罷密信,他揉了揉眉心,正欲起身歇息,忽聽門外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他微微一怔,隨即道:“進來。” 門被推開,一名身著青衣的男子緩步走入,神色凝重。 “大人。”男子低聲稟報,“屬下已查清太子昨夜的行蹤。” 沈仲遠眼神一凝:“說。” 男子上前一步,低聲道:“太子并未投靠遼東軍,而是昨夜便已離開東宮,獨自前往太廟。” 沈仲遠微微一怔:“太廟?” 男子點頭:“是。據守廟的內侍供述,太子在太廟中待了整整一夜,直至黎明時分才離開,隨后便前往昌平。” 沈仲遠沉吟片刻,心中已有計較。太子前往太廟,必然是為了尋求先帝的庇佑,或許……他早已察覺遺詔之事,甚至可能在太廟中找到了某些線索。 他緩緩起身,走到窗前,望著窗外飄落的雪花,心中隱隱生出一絲不安。 太子若已知曉遺詔的真正內容,那他為何會在關鍵時刻選擇回宮?是因為他不愿看到大明陷入戰亂,還是……他已察覺到了更大的陰謀? 沈仲遠皺起眉頭,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念頭??太子的失蹤,或許并非偶然,而是有人在背后操控。 他猛然轉身,對男子道:“徹查太廟昨夜值守的內侍,尤其是那名供述太子行蹤的守廟內侍,務必查明其來歷。” 男子應聲而去,沈仲遠則重新坐回案前,提筆寫下另一封密信,封好后交予親信:“即刻送去司禮監,務必親手交到王太監手中。” 親信領命而去。 沈仲遠知道,若真有人在幕后操控這一切,那人必定深藏宮中,甚至可能與皇帝身邊的近臣有關。而王太監,正是他安插在宮中最重要的耳目。 他緩緩靠在椅背上,閉上雙眼,腦海中浮現出太子昨夜在戰場上那番話。 “孤不愿因一己之私,令天下百姓受苦。” 這句話,究竟是真心,還是另有深意? 沈仲遠無法確定,但他知道,自己必須更加謹慎。太子雖已回宮,但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 次日清晨,京城尚未完全蘇醒,沈仲遠便已起身,換上朝服,準備入宮面圣。 剛出府門,便見一名身穿官服的男子迎面而來,神色匆匆。 “沈大人。”男子拱手行禮,“卑職奉兵部尚書之命,特來請大人即刻前往兵部議事。” 沈仲遠微微一怔:“李尚書可有說明何事?” 男子低聲道:“是關于遼東軍動向的緊急軍情。” 沈仲遠眉頭一皺,立刻道:“走。” 兩人一同上馬,直奔兵部。 --- 兵部大堂內,李慎之早已等候多時。見沈仲遠到來,他立刻迎上前來,神色凝重。 “沈大人,遼東軍昨日已撤回昌平,但今日清晨,又有大批兵馬自遼東方向南下,前鋒已至山海關。” 沈仲遠聞言,心中一沉:“張懷遠親自出馬了?” 李慎之點頭:“是。據前線斥候回報,張懷遠已親率五萬大軍南下,前鋒正是張承業。” 沈仲遠沉吟片刻,緩緩道:“看來,張懷遠并未因太子回宮而放棄計劃。” 李慎之皺眉道:“若遼東軍執意南下,京城恐有危險。沈大人,依您之見,該如何應對?” 沈仲遠目光微沉:“立即調集京營,加強京城防務。同時,派人前往昌平,勸說張承業停止進軍。若勸說無效,便只能備戰。” 李慎之點頭:“卑職這就去辦。” 沈仲遠卻擺了擺手:“且慢。此事還需陛下定奪。” 李慎之沉吟片刻,終是點頭:“好,那我們即刻入宮。” 兩人隨即動身,直奔皇宮。 --- 乾清宮內,皇帝正端坐御前,神色凝重。沈仲遠與李慎之入殿后,立刻將遼東軍動向稟報。 皇帝聽完后,臉色愈發陰沉:“張懷遠竟敢公然違抗圣旨,率軍南下?!” 沈仲遠沉聲道:“陛下,張懷遠此舉,顯然是因太子之事心存不滿,意圖以兵壓京,逼迫陛下做出讓步。” 皇帝沉默片刻,終是開口:“沈卿,你有何對策?” 沈仲遠拱手道:“陛下,臣建議,立刻派遣使者前往昌平,再次勸說張承業退兵。同時,調集京營主力,于昌平外圍布防,以防遼東軍突襲。” 皇帝緩緩點頭:“好,朕準你所請。” 沈仲遠躬身:“臣遵旨。” 就在此時,殿外又傳來急促腳步聲,一名太監疾步而入,臉色蒼白:“陛下,不好了!太子……太子昨夜又失蹤了!”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 皇帝猛然站起,怒聲喝道:“什么?!” 太監顫聲道:“太子昨夜并未在東宮歇息,侍衛與內侍皆不知其去向。宮門守衛稱,太子未曾出宮,但……但今晨有人在御花園發現了一封密信,署名正是太子。” 皇帝怒極反笑:“他又要做什么?!” 沈仲遠接過密信,展開一看,臉色頓時一變。 信中寫道: “父皇,兒臣已查明真相,遺詔之中‘擇賢而立’四字,實為先帝臨終前親筆所書,并非篡改。兒臣不愿因一己之私,令天下百姓受苦,亦不愿因皇位之爭,使大明陷入戰亂。故兒臣愿主動退位,以保江山社稷之安穩。兒臣已前往太廟,向列祖列宗請罪,并靜候父皇決斷。” 沈仲遠看完,心中一震。 太子竟主動退位? 他猛然抬頭,看向皇帝:“陛下,太子此舉,或許并非一時沖動,而是早有預謀。” 皇帝臉色鐵青:“他這是什么意思?!朕還未廢他,他竟敢自行退位?!” 沈仲遠沉聲道:“陛下,太子此舉,極可能是為了逼迫張懷遠退兵。若太子退位,遼東軍便失去了‘奉太子正統’的借口,張懷遠若執意南下,便成了公然叛亂。” 皇帝聞言,神色微變。 沈仲遠繼續道:“陛下,若此時對外宣布太子退位,或許能令遼東軍內部動搖,甚至引發內部分裂。” 皇帝沉默良久,終是緩緩點頭:“好……那就依你所言。” 沈仲遠躬身:“臣遵旨。” 風雪之中,京城再次陷入動蕩,而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