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必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0章 皇太孫的隨身金牌,星月伴風云,坑必填,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月十六下午,戴憐星聽到鄭端允醒過來后,便急沖沖地來到了鄭端允房間,此刻的鄭端臉上寫滿疲憊。
”你終于醒了,太好了“戴憐星興奮地道。
”沒有什么好開心的,若可以的話,我寧愿今天還在夢境里“鄭端允雙眼卻是直勾勾地看著前方的窗格,悠悠地說道,眼中沒有了往日天真爛漫的神采。
戴憐星聞言,驚詫得張大嘴巴合不攏。她情不自禁地用手探了一下鄭端允的額頭,遲疑地道”你莫不是燒壞了腦袋吧?怎么說這些胡話了?"
"我沒事“鄭端允仿佛這才回過神來,抱歉地道。
”我們是無話不說的好朋友,你有什么心事盡管跟我說。是不是展光風惹你生氣了?“戴憐星輕輕地拉起鄭端允的小手,問道。
”不, 我剛醒過來,還沒見過他,他怎么可能惹我生氣呢?"鄭端允苦澀地搖搖頭道。
“不是他,那是什么事讓你這么反常?”戴憐星急切地問道。
鄭端允沉默不語,過了片刻,兩行清淚不自覺地從眼眶中溢出來,沿著臉頰滑落到尖細的下巴,然后滴落到地上。
“我的好允兒,你不要嚇我,快告訴我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戴憐星急得雙眼通紅。
鄭端允用手背輕輕把眼淚拭去,仰起頭,借此來阻擋眼淚的滴落,片刻后,她平復了心情,緩緩地說道“我醒來后,第一眼看到的是母親。她告訴我,這次之所以能醒過來,是因為我昨晚一直佩戴了這個東西”。說罷,左手揚了一下,露出蔥白的一小截皓腕。
“咦,你之前不是佩戴那條玉珠鏈子的嗎?怎么現在戴的是一個金鐲子了”戴憐星一邊說著,一邊好奇地輕輕握住對方的小手,湊近自己,這時她看到玉鐲上面鑲嵌著一個方方正正的金牌,金牌上面寫著一個“炆”字。
“這個鐲子上面的小金牌,是皇太孫從小佩戴的,上面篆刻的正是他的字”鄭端允嘆息道。
“皇太孫隨身戴的金牌怎么會在你手里,還有你醒過來跟這個金牌有什么關系?”戴憐星不解地問道。
“是這一次過來宣旨的欽差袁大人給我母親的,哦,那天我們下山時,在陸先生旁邊那個就是袁大人,你應該見面過“看到戴憐星點頭,鄭端允繼續道”那個袁大人說這個金牌陪伴了皇太孫多年,而皇太孫乃是真命天子,無形中這塊貼身金牌沾染了真龍之氣,而這個真龍之氣剛好可以抵御我身上的巫蠱厭勝甲子詛咒“鄭端允低聲道。
”巫蠱厭勝甲子詛咒?“戴憐星不經意地重復念叨著。
”嗯,這事說來話長,我也是剛從我母親口里聽說的。你應該聽過胭脂榜對于現在榜首的評語是:‘歐陽不出,誰與爭魁’這句話吧?”鄭端允道
看到戴憐星點點頭示意她繼續說下去,沒有打斷對方。
“我母親乃是歐陽晴晴的外孫女,而我當然也就是歐陽的血脈了。六十年前……”鄭端允輕聲地把母親聽到的關于歐陽晴晴與周如生的恩怨說了一遍。
“世上竟有如此惡毒的人!”戴憐星聽完憤怒不已。
“按照那個袁大人的說法,這種巫蠱厭勝甲子詛咒非常霸道,而我則是最后的應劫之人。世上唯一能克制這個詛咒的就是嫁給真龍天子,通過皇家的真龍之氣屏蔽這個詛咒,否則活不過三十五歲,我的外婆、大姨就是樣例。而我母親之所以能幸免于難,則是因為她曾是魏末帝的王妃”鄭端允無奈地嘆息。
“呸,我覺得這個所謂的袁大人根本就在胡說八道,我半句都不相信”戴憐星不屑地道。
“我母親開始也是不相信的。但是那個袁大人昨天來找過她,跟她打個賭,說只要我佩戴了這個金牌手鐲,今天肯定能借助皇家氣運讓我清醒過來。我母親將信將疑之下,就試了一次,結果”說到這,鄭端允苦澀一笑,道”結果你也看到了……“
“允兒,莫要聽他們的,我覺得這事就是那個所謂的袁大人為了讓你嫁給那個皇太孫,所以憋出來的壞招。我看那個袁大人賊頭賊腦的,不像是個好人的樣子。”戴憐星恨恨地道,其實袁乾罡長得那是一個一表人才,但是戴憐星這個人喜惡隨心,根本不管那么多。
“我開始也是這么想的,但是母親告訴我,其實這個袁大人算得上是她的一個故友,絕對不會害我的;而且袁大人乃是當今周易之數的第一人,甚少算錯。從他給我的這個手鐲便能緩解我的病癥就知道他的厲害之處。我母親一直都希望玉成我和展光風的事情,她絕不會在這個事情上欺騙我。“鄭端允此刻反而顯得非常平靜。
”好,我就當他說的是真的,但是現在皇太子的玉佩已經在我們手里了,我們就不還過去了,又咋地?“戴憐星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誰的態度。
”憐星姐姐,你可聽人養玉玉養人這個說法,袁大人說,這個玉牌只能保我一年半載的,此后玉牌的真龍之氣將會散盡,我唯一能活的法子就是嫁給皇太孫。而且袁大人說……”說道這,鄭端允略微遲疑,才繼續道”我和展光風并非是天生的一對,展光風的真命夫人其實另有其人,而且他們兩個乃是宿世姻緣。“鄭端允嘆息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喜歡星月伴風云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星月伴風云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星月伴風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小說中文網只為原作者坑必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坑必填并收藏星月伴風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