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彼得安得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8章 爆炸,末日時鐘:循環與永恒的史詩,西門彼得安得烈,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點微弱的藍色閃光,如同宇宙誕生之初的第一縷星芒,在絕對過載的純白風暴中頑強地閃爍了一下。它太渺小了,相對于那吞噬一切、無限增殖的能量,它就像狂濤中的一粒塵埃,瞬間便被淹沒,甚至無法在陸沉即將徹底消散的意識中留下任何成形的念頭。
它未能改變任何事。
過載達到了臨界點。
不是聲音的回歸,而是沉默本身的爆炸。
那團凝聚到極致、向內塌陷的純白能量球,先是極不自然地、違反物理直覺地收縮到了一個無限小的奇點,仿佛整個備份點實驗室,連同其中的一切,都被壓縮進了一個沒有體積的針尖。
時間感在這一刻徹底錯亂。或許是一瞬,或許是永恒。
然后——
釋放。
無法用任何已知的物理量來描述這種釋放。它不是沖擊波,因為沖擊波需要介質,而這里的空間結構本身正在被改寫。它不是光輻射,因為所有頻率的光譜都已被絞碎成混沌。
它是一種存在性質的強行更迭。
以那個奇點為中心,一種“非存在”的狀態,如同滴入清水中的墨跡,以超越光速的速度(在這種環境下,速度已失去意義)向著四面八方渲染開來。
首先被渲染的是距離最近的物質。那些扭曲的金屬、破碎的儀器、老王湮滅后殘留的能量塵埃……它們沒有破碎,沒有飛濺,而是像被橡皮擦掉的鉛筆痕跡,憑空消失了。不是化為基本粒子,而是從“有”到“無”的概念性抹除。
緊接著是空間本身。地板、墻壁、天花板……建筑的結構如同遇熱的蠟像般融化、流淌,然后融入那片不斷擴張的“無”之中。備份點實驗室這個物理概念,正在被從現實的地圖上徹底擦去。
陸沉殘存的意識,在這無法言喻的渲染過程中,感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為宏大的痛苦。那不是肉體的疼痛,而是他作為“陸沉”這個獨立個體的信息結構被強行分解、打散、融入這片“無”的終極過程。就像一幅復雜的油畫被潑上了強效溶劑,所有的色彩、線條、構圖都失去意義,融合成一團渾濁的、毫無特征的底色。
他最后的感知,是那片溫柔的、蘊含著林薇生命氣息的藍色閃光,如同投入大海的鹽粒,無聲無息地溶解在那片席卷一切的純白(或者說,純“無”)之中。
薇……
這個意念的碎片,是他作為獨立意識存在的最后一點漣漪。
然后,渲染抵達了他。
沒有撞擊,沒有撕裂,只有一種徹底的、平靜的消融。
“陸沉”這個概念,連同他365次循環的記憶、他的愛恨、他的掙扎、他最后的犧牲,一起被抹平了,歸一了,成為了那片不斷擴張的“無”的一部分。
也就在他意識徹底消融的同一瞬間——
下方深處,核心反應區。
那早已過載運行、與備份點能量產生致命共振的裝置,終于再也無法承受內外交加的壓力。備份點的終極過載,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場更加符合物理規律、卻也更加宏偉和暴烈的物質-能量轉換爆炸,在時空科技大樓的地基深處,轟然爆發!
這一次,有聲音。
那是億萬噸混凝土和鋼筋被瞬間汽化、等離子化時發出的、足以撕裂耳膜的巨響!是地殼板塊被強行撼動的沉悶咆哮!
熾熱到無法形容的光芒從地下迸發,瞬間吞噬了大樓的地下部分,然后向上蔓延,如同火山噴發!
堅固的時空科技大樓,在這雙重爆炸(概念性的“無”之渲染與物理性的物質爆炸)的內外夾擊下,如同被巨錘擊中的積木玩具,從結構核心開始,寸寸斷裂、瓦解、崩塌!
巨大的建筑構件如同雨點般從高空墜落,砸向地面,引發二次爆炸和沖擊。煙塵混合著能量余燼,形成一朵巨大的、猙獰的蘑菇云,騰空而起,遮天蔽日。
爆炸的光芒和巨響,撕裂了城市的夜空,驚醒了沉睡中的人們,也驚動了遠方的監測機構。
備份點的“無”之渲染在擴展到一定范圍后,似乎耗盡了能量,或者被物理爆炸的狂暴能量流所干擾、中和,其邊緣變得模糊,最終停止了擴張,緩緩向內坍縮,消失不見,只留下一片絕對的、連塵埃和能量都不存在的虛空區域,鑲嵌在大樓崩塌的廢墟之中。
而物理爆炸的沖擊波則繼續向外擴散,摧毀著沿途的一切。
毀滅,以兩種截然不同卻又互為因果的形式,降臨了。
喧囂取代了寂靜。
物質的狂舞取代了概念的抹除。
而在那爆炸的中心,在那片剛剛形成的虛空與廢墟之上,只有混亂的能量亂流和沖天的火光,再也感知不到任何屬于“陸沉”或“林薇”的意識波動。
爆炸,帶走了似乎所有的一切。
末日時鐘的指針,在瘋狂的旋轉后,似乎終于……走到了終點。
一切歸于毀滅的轟鳴與死寂的塵埃。
喜歡末日時鐘:循環與永恒的史詩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末日時鐘:循環與永恒的史詩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末日時鐘:循環與永恒的史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小說中文網只為原作者西門彼得安得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門彼得安得烈并收藏末日時鐘:循環與永恒的史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