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彼得安得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2章 改變小事,末日時鐘:循環與永恒的史詩,西門彼得安得烈,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七研究所地下三層的核心實驗室,與其說是房間,不如說是一個巨大的球形空間。墻壁由某種能吸收能量和信號的暗色金屬構成,穹頂高聳,中央懸浮著一個結構復雜的環形裝置,無數線纜和能量導管如同血管般與之連接,發出低沉的嗡鳴。這就是進行“能量共振測試”的地方。空氣中有一種粘稠的能量壓迫感,讓呼吸都變得困難。
陸沉站在環形裝置下方,身上連接著幾個非侵入式的傳感器。吳先生站在不遠處的觀察平臺上,隔著厚重的防護玻璃,面容在冷色調的燈光下顯得更加莫測高深。幾名身穿白色防護服的技術人員在各控制臺前忙碌著。
“陸沉先生,放輕松。”吳先生的聲音通過擴音器傳來,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第一次共振可能會有些許不適,這是正常現象。我們需要收集你的意識與‘時間核心’預備單元之間的諧振數據,這對后續的‘校準’工作至關重要。”
陸沉心中冷笑,面上卻保持著合作的平靜。他能感覺到,這個環形裝置正在緩緩積蓄能量,一種試圖滲透、掃描甚至同步他意識深處某種頻率的力量正在形成。這絕對不僅僅是“測試”,更像是一種深度的探知和控制嘗試。他必須干擾這個過程,為林薇爭取時間。
他回想起陳博士資料中關于能量共振的一些邊緣理論,特別是關于“意識自主性”對諧振穩定性的影響。一個完全被動、開放的意識固然容易同步,但也更容易被控制。而一個保持著高度自主性、甚至帶有“雜念”的意識,則可能像雜質一樣干擾純凈的諧振。
他決定冒險一試。
當裝置的能量場強度達到某個臨界點時,陸沉沒有像預期那樣放空思緒,反而主動在腦海中極其精細地構建起一個場景——不是宏大的計劃或強烈的反抗意念,那樣太容易被察覺。他選擇了一個微不足道、卻又與他個人經歷緊密相關的“小事”。
他集中精神,回憶并“重放”著第137次循環中,一個極其普通的午后。那天,醫院窗外的陽光角度,護士換藥時一個不同于往常的細微手勢,隔壁病房傳來的一段模糊的音樂旋律……這些毫無意義的、循環中微不足道的偏差細節,此刻被他無比清晰地復現出來。
這些記憶碎片,構成了他意識中一道獨特而“不和諧”的背景波動。
果然,環形裝置的嗡鳴聲出現了一絲極其細微的、不穩定的顫音。控制臺前的一名技術人員抬起頭,疑惑地看了一眼數據屏。
“諧振頻率出現非預期波動,幅度0.7%。”技術人員報告道。
吳先生的目光透過玻璃,落在陸沉身上,依舊平靜:“繼續,提高能量輸入,嘗試穩定諧振。”
更強大的能量場壓迫下來,試圖強行“抹平”陸沉意識中的“雜質”。陸沉感到太陽穴陣陣刺痛,但他咬緊牙關,不僅沒有放棄回憶,反而更加深入地沉浸到那個循環午后的細節中,甚至開始“虛構”一些原本不存在的細微觸感,比如空氣中一絲本不存在的消毒水甜味。
這種基于真實記憶卻又摻雜主觀虛構的“小事”,形成了一種更加復雜的干擾模式。
“波動幅度增大至1.3%。諧振模型出現輕微偏離。”技術人員的語氣帶上了緊張。
吳先生的眉頭幾不可察地皺了一下。他拿起內部通訊器,低聲說了幾句。
陸沉知道,干擾起效了,但也引起了更深的懷疑。他必須把握好度,既要拖延時間,又不能表現得像是故意破壞。他開始適度地“配合”,允許部分諧振建立,但又時不時地用那些“小事”記憶制造一些小波瀾,讓測試過程變得磕磕絆絆,進展緩慢。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對地下室的林薇和麥克來說都至關重要。
---
書店地下室,林薇強忍著意識投射后的劇烈頭痛和惡心感,趴在控制臺上,用顫抖的手將腦海中記憶的星圖密碼和關鍵參數輸入電腦。麥克在一旁緊張地遞水,同時監控著外界動靜,生怕“委員會”的人突然闖入。
“包容度參數Δτ……這個太關鍵了!”林薇一邊輸入,一邊快速心算,“如果沒有這個參數,基準模型就是僵死的,根本無法對抗‘委員會’那種試圖抹殺一切不確定性的‘校準’!”
她的腦海中不時閃過年輕陸沉那清澈而略帶憂慮的眼神,心中一陣刺痛。但現在不是分心的時候,她必須將全部精力集中在破解上。
隨著參數逐步輸入,一個復雜的數學模型在屏幕上構建起來。這代表了陳博士和他導師最初設想的、健康的時空基準。它與“委員會”追求的絕對秩序截然不同,它允許誤差,包容偶然,承認不確定性是時間流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還需要最后幾個關聯常數……”林薇的手指在鍵盤上飛舞,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
---
第七研究所實驗室,陸沉感到壓力越來越大。吳先生似乎失去了耐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喜歡末日時鐘:循環與永恒的史詩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末日時鐘:循環與永恒的史詩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末日時鐘:循環與永恒的史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小說中文網只為原作者西門彼得安得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門彼得安得烈并收藏末日時鐘:循環與永恒的史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