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給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章,水滸:后周遺孤,開局撕詔書,想要給0,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殿下的樞密使童貫急忙進諫:陛下三思!
柴皓雖狂妄,卻如跳梁小丑,朝廷稍有動作便聞風而逃。
此等癬疥之疾,動用五路西軍實乃大材小用。
況且與金國的海上之盟已定多年,約定南北夾擊遼國。
種師道等西軍奉詔東來,本為北伐燕云做準備。
更兼這些年在河北、河東邊境囤積的糧餉輜重,皆為北伐而備。
若轉道征討柴皓,這些物資又需調往京東...
路途遙遠艱險,這些軍需物資尚未運抵前線,途中就會損耗大半,還需額外籌集糧餉補充。若用于北伐,對朝廷而言實在得不償失。
若能先揮師北上,一舉收復燕云十六州,完成五代以來諸多 未竟的偉業,陛下的威望必將如日中天。
屆時獲得燕云這片天然牧場,便可培育大批優良戰馬,組建起真正所向披靡的鐵騎勁旅。
待這支精銳騎兵練成,再調轉矛頭征討柴皓。任他腿腳再快,也插翅難逃!
童貫這番陳詞懇切,條理分明,聽得趙佶長嘆一聲,打消了先前的念頭。
愛卿所言,實乃忠君體國之論。也罷,朕姑且忍耐些時日。待收復燕云后,不僅要剿滅柴皓,連江南的方臘之流也要一并鏟除!
趙佶捋著胡須,眼中終于浮現出期待之色。
自后周 柴榮,到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歷代君主屢次北伐遼國,皆未能收復燕云。宋太宗雍熙北伐時,更被遼軍追得乘驢車倉皇逃竄,五代以來積蓄的中原精銳,就此毀于一旦。
徽宗之父神宗皇帝,曾借王安石變法勵精圖治,在位期間重創西夏,卻始終不敢正視遼國。為激勵將士,曾立下誓言:后世收復燕云者,雖異姓亦可封王!
若能收復燕云十六州,趙佶便是五代以來最杰出的君主。屆時柴皓造成的顏面損失,根本不值一提。
殿下,童貫見趙佶收回成命,暗自松了口氣。他并非真心為國,亦非偏幫柴皓,實有私心考量。
作為宦官出身的將領,童貫懷揣著常人難及的野心。若非如此,大宋監軍宦官眾多,何以唯獨他能官拜樞密使?
他力主先北伐,正是沖著神宗皇帝的遺詔——收復燕云者封王!此次北伐趙佶已欽定由他掛帥,若成功收復燕云,他便是史上首位封王的宦官!
至于梁山柴皓?在童貫眼中不過是個泥沼。勝之無功,敗則損威。何況梁山易守難攻,當年宋江據守時尚且難克,如今換了柴皓更無勝算。
不如專心北伐,既掌數十萬大軍糧餉可中飽私囊,又能立不世之功封王拜爵,豈非兩全其美?
就在宋朝朝廷暫緩討伐柴皓,全力籌備北伐之際......
數日后,柴皓率領輕騎疾馳而歸,幾乎與先前返回的公孫勝等人同時抵達梁山。
安頓好李師師后,柴皓立即召集眾將,在議事堂升帳議事。
拜見主公!
眾將齊聲行禮,人人面帶崇敬,難掩喜色。此次汴梁之行,不僅令梁山威名遠揚,更使實力大增。
李俊、童威、童猛等近二十位頭領,以及何成所率三千精銳重歸梁山。更從朝廷養馬場奪得數千匹青唐良駒,使梁山馬軍戰力驟增。
諸位請起。柴皓抬手示意,在眾將熱切目光中朗聲道:此番汴梁之行收獲頗豐,我梁山聲威更勝往昔。借此良機,當重整軍制。
羽林軍仍為親軍。另依大周舊制,增設六軍:馬軍分鐵騎、龍捷二軍;步軍設控鶴、虎捷二軍;水軍立定海、平海二軍。每軍分左右兩廂,共十二廂。
鐵騎!龍捷!控鶴!虎捷!定海!平海!
六個嶄新的軍號在廳中回響。眾將神情振奮——這意味著梁山正從草莽山寨向正規大軍蛻變。更意味深長的是,其中四個軍號正是當年周 親軍旗號。
若他日柴皓君臨天下,他們便是新一代天子親軍!
柴皓將水軍命名為平海、定海,彰顯了他的雄心壯志。
后周時期對水軍并不重視,因此沒有現成的軍號可循,但從此以后,平海、定海軍將與控鶴等四軍一同,成為柴皓的親軍。
或許,有朝一日,它們會被稱作——皇家海軍!
因為水軍的終極目標,是浩瀚的大海!
眾將齊聲應道:“謹遵主公之命!”
梁山軍制改革與六軍軍號就此確立。
柴皓繼續宣布:“六軍各分左右兩廂,共十二廂。暫不設軍主將,僅設廂主將。軍主將之位,日后依戰功而定。”
眾將紛紛贊同。梁山上人才濟濟,若直接任命軍主將,難免有人不服。以戰功論高低,最為公平。
十二個廂主將之位,足以安排馬、步、水三軍的佼佼者。
“鐵騎軍左廂主將史文恭,右廂主將林沖;龍捷軍左廂主將秦明,右廂主將楊志。此四將統領馬軍。”
“控鶴軍左廂主將王進,右廂主將史進;虎捷軍左廂主將魯智深,右廂主將武松。此四將統領步軍。”
“平海軍左廂主將阮小二,右廂主將阮小五;定海軍左廂主將阮小七,右廂主將李俊,童威、童猛為副將。此六將統領水軍。”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喜歡水滸:后周遺孤,開局撕詔書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水滸:后周遺孤,開局撕詔書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水滸:后周遺孤,開局撕詔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小說中文網只為原作者想要給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要給0并收藏水滸:后周遺孤,開局撕詔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