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雨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章 帝國加速,殺手崇禎,君雨秋,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錢謙益的“暴斃”,如同一場突如其來的寒流,凍結了朝堂上所有不該有的心思。
持續多年的黨爭喧囂,在這一刻戛然而止。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在絕對皇權籠罩下的、壓抑卻高效的沉默。
崇禎高踞御座,清晰地感受到了這種變化。
以往奏對時,那些引經據典、夾帶私貨、互相攻訐的冗長言論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各部院大臣就事論事的簡潔匯報,以及對自己職權范圍內事務的明確請示。
所有的掣肘,似乎真的在這一刻,煙消云散。
帝國的權力,前所未有地集中到了乾清宮的那張御案之上。
崇禎沒有浪費這用鮮血換來的寶貴窗口期。
他深知,這種“和諧”建立在恐懼之上,并非長久之計。
必須用實實在在的成果,用國力的迅猛提升,來鞏固這短暫的平靜,并將其轉化為真正的凝聚力。
于是,一道道旨意,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決斷力,從紫禁城發出,如同給一臺已經預熱完畢的龐大機器,注入了最強的動力:
一、 軍械制造,全面提速。
“大明一式”燧發槍生產線結束試運行,開始全速運轉。內庫資金充足,物料供應優先,工匠獎懲分明。
日產燧發槍從最初的寥寥數支,迅速提升至日產三十多支,并且還在穩步增加。
目標直指半年左右完成武衛營首批五千支的換裝。
“大明一式”野戰炮的流水線生產模式逐步成熟。
雖然工藝更復雜,但在嚴格的流程控制和標準化的模具、工具輔助下,合格炮管的產出速度遠超傳統方式。
每月可組裝成型合格火炮十門以上。
一支專業的炮隊雛形,開始在南海子大營內搭建。
洪承疇統籌下的“大明皇家軍官學院”首批畢業生,除部分進入新軍擔任基層軍官外,另一部分被優先補充進軍械局,擔任生產監督、質量檢驗和后勤管理職務,將軍隊的嚴謹作風帶入生產環節。
二、 新軍訓練,進入實戰化。
南海子大營的五萬新軍(含已完成基礎訓練的五千人),訓練強度再次加大。
曹文詔、周遇吉等人根據崇禎提供的現代陸軍訓練大綱(簡化版),瘋狂錘煉著這支軍隊的體能、陣型、戰術協同以及火力運用。
新列裝的燧發槍和野戰炮被迅速投入訓練。
盡管實彈射擊消耗巨大,但在崇禎“不惜代價”的旨意下,火藥和鉛彈如同不要錢般供應。士兵們從陌生到熟悉,逐步掌握著新式武器的性能。
軍官學院的戰術教官(白桿兵、關寧軍老兵)將他們的實戰經驗與崇禎傳授的新戰術思想結合,開始演練如何將燧發槍的齊射火力、炮兵的火力支援與騎兵的機動突擊有機結合。
三、 農業推廣,初見成效。
皇莊之內,宋應星主持播種的紅薯、玉米、土豆,在精心照料下,已然破土出苗,長勢喜人。
尤其是紅薯和土豆,其頑強的生命力在皇莊相對貧瘠的邊角地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成功的示范效應,開始吸引周邊農戶的好奇與觀望。
張彝憲趁機組織了幾次“觀摩”,由宋應星親自講解新作物的好處和種植要領,并承諾可由皇莊提供少量種苗試種。
崇禎密令孫傳庭、盧象升在其轄區內擴大試種范圍,并給予減免部分稅賦的優惠政策,悄然推動著這場農業變革。
四、 財政金融,根基深植。
晉商抄沒的巨額財富,除了支撐龐大的軍費和工業投資外,崇禎開始有計劃地將其一部分,通過“日月寶源”鑄成成色十足、工藝精美的“大明龍元”。
這種標準銀元因其便于攜帶、易于計算、信譽卓著,首先在日月商行體系內和與徽商的貿易中流通開來,隨后逐漸向京畿地區擴散,開始沖擊并取代雜亂無章的碎銀和劣質銅錢,為未來的金融統一打下基礎。
王承恩掌控的日月商行,利用徽商的銷售網絡,將晉商遺留的各類物資快速變現,資金如滾雪球般壯大,成為崇禎掌控國家經濟命脈的又一利器。
五、 情報與戰略,緊盯北方。
洪承疇領導的總參謀體系(以五軍都督府為框架)高效運轉,錦衣衛、東廠、毛文龍部、以及袁崇煥部傳來的關于后金的情報被不斷匯總、分析。
皇太極頻繁調動兵馬、囤積糧草的跡象愈發明顯。洪承疇與孫承宗、秦良玉等人研判后,幾乎可以肯定,秋高馬肥之時,便是建奴大舉入寇之期。
針對性的防御預案開始制定。袁崇煥負責的關寧錦防線被要求加強戒備,穩守為主。
真正的殺手锏,則放在了即將換裝完畢、嚴陣以待的御馬監新軍身上。
整個崇禎二年的春天,大明帝國就像一臺被卸掉了所有剎車裝置的戰車,在崇禎這個冷酷而清晰的“駕駛員”操控下,沿著設定的軌道瘋狂加速。
沒有扯皮,沒有內耗,沒有陽奉陰違。
有的只是高效的執行,和對皇帝意志的絕對服從。
朝堂之上,再也聽不到雜音。
只有帝國齒輪高速運轉時,發出的低沉而有力的轟鳴。
崇禎站在權力的頂峰,冷靜地審視著這一切。
他知道,眼前的平靜是暫時的,是用鐵血手腕換來的。
真正的考驗,即將到來。
后金的鐵騎,就是檢驗這臺帝國機器成色的最好試金石。
他期待著。
期待著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來徹底奠定他的權威,來告訴所有人——
順我者,未必昌。逆我者,必亡!
而這大明,朕說了算!
喜歡殺手崇禎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殺手崇禎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