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雨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6章 抗旱救災,殺手崇禎,君雨秋,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崇禎二年四月,陜西大地赤野千里。
自去年起便滴雨未降的土地上,裂縫縱橫交錯,如同龜甲般猙獰。
枯黃的草木在灼熱的春風中瑟瑟作響,天空呈現出一種詭異的赤紅色,仿佛整個世界都被籠罩在一片血色之中。
西安城內,陜西巡撫兼三邊總督孫傳庭正焦急地等待著京城的消息。
望著城外荒蕪的田野和街道上日漸增多的流民,這位封疆大吏的眉頭緊鎖。
大人!八百里加急!
一名親兵快步奔入巡撫衙門,手中捧著用火漆密封的緊急文書。
孫傳庭急忙拆開,只見崇禎的親筆手諭:
朕已知陜省大旱,特命北直隸調撥賑災物資,不日即到。著孫傳庭即刻推行以工代賑,組織災民打井抗旱,搶種耐旱作物。內帑撥付五十萬龍元,務必穩定糧價,安撫民心......
隨信附來的還有工部新編的《抗旱救災手冊》,詳細記載了打井技術、紅薯玉米種植方法等。
孫傳庭讀罷,熱淚盈眶:陛下圣明!陜西百姓有救了!
他立即召集陜西各級官員,緊急部署救災事宜。
立即張貼告示,告知百姓朝廷賑災之策。組織青壯災民,以工代賑,遍地打井!
命令一出,整個陜西官府立即行動起來。
五月初,第一批賑災物資抵達潼關。
長長的車隊滿載著大明方便面紅薯粉絲土豆粉絲等耐儲存食品,還有從安南緊急調運的占城米。
這些新式食品立即被分發到災情最嚴重的縣鄉。
在延安府,災民們領到了一種從未見過的食品——方便面。
這面餅用開水一泡就能吃,還帶著調料,太神奇了!
朝廷真是想得周到?。?/br>
在榆林,紅薯粉絲和土豆粉絲成了救命糧。
這粉絲耐儲存,煮湯還能脹發,一斤能頂三斤糧食!
與此同時,孫傳庭親自督導的以工代賑工程也全面展開。
在關中平原,數以萬計的災民被組織起來打井。
按照工部手冊上的新式打井法,災民們先挖直徑一丈的圓井,然后用磚石砌筑井壁。
每日勞作,除管飯外,另發龍元五角!
這個政策極大地調動了災民的積極性。
在西安郊外,一位老農看著新打出的井水,激動得老淚縱橫:
出水了!出水了!這下莊稼有救了!
孫傳庭還按照崇禎的指示,大力推廣耐旱作物。
從北直隸運來的紅薯、玉米、土豆種子,被迅速分發到各地。
紅薯耐旱,玉米抗災,這些都是陛下特意推廣的救命糧!
官員們向農民耐心講解新作物的種植方法。
為了穩定市場,孫傳庭嚴厲打擊囤積居奇的好商。
查!所有糧商必須按官價售糧,違者嚴懲不貸!
內帑撥付的五十萬龍元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些新鑄的銀幣成色十足,很快就獲得了百姓的信任。
這龍元做工精美,含銀量足,比碎銀子好使多了!
商人們也愿意接受龍元交易,市場秩序逐漸恢復。
五月下旬,崇禎特意派來的農技專家抵達陜西。
這些由宋應星培訓的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種植新作物。
紅薯要起壟栽培,這樣既保墑又利于塊根生長。
玉米株距要在一尺五寸左右,太密了影響產量。
在專家的指導下,新作物長勢良好。
六月初,一場期盼已久的小雨終于降臨。
雖然雨量不大,但足以緩解旱情。
配合著新打的水井,大部分農田都得到了灌溉。
綠油油的紅薯苗破土而出,玉米也開始拔節生長。
望著這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孫傳庭感慨萬千。
若在往年,這樣的大旱必定導致赤地千里,餓殍遍野。
但在朝廷的有力措施下,災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流民們通過以工代賑獲得了生計,農民們靠著新作物看到了希望,商人們在穩定的市場中正常經營。
這一切,都源于皇帝的深謀遠慮和及時應對。
七月,第一批早熟紅薯收獲。
當農民們挖出一個個碩大的紅薯時,無不歡欣鼓舞。
畝產八百斤!這要是在往年,想都不敢想?。?/br>
玉米也獲得了豐收,金黃的玉米棒子掛滿秸稈。
這玉米不但產量高,秸稈還能喂牲口,真是好東西!
秋收后,陜西的災情基本解除。
孫傳庭在給崇禎的奏折中寫道:
蒙陛下圣恩,陜省大旱得解。新打水井三千口,種植紅薯、玉米、土豆百萬畝。災民得以安置,民心大為安定......
收到奏報,崇禎終于松了一口氣。
這次抗旱救災的成功,不僅挽救了大批百姓的生命,更驗證了他推行的各項新政的可行性。
新式食品在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工代賑既解決了災民生計又改善了基礎設施,新作物顯示出強大的抗災能力,龍元為穩定市場立下汗馬功勞。
這一切都說明,大明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雖然前路依然漫長,但至少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望著西方,崇禎知道,在那里,千千萬萬的百姓正在重建家園。
而這,正是他作為皇帝最大的責任和使命。
喜歡殺手崇禎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殺手崇禎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