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雨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7章 精英培養,殺手崇禎,君雨秋,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小學”的瑯瑯讀書聲如同星火般在帝國基層蔓延時,一場更為精密的篩選與培養工程,也在更高的層級上緊鑼密鼓地展開。
與旨在“掃盲”和“教化”的普惠性小學不同,“中學”與“大學”的設立,目標極其明確——快速、高效地為帝國的現代化轉型鍛造一支急需的、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骨干隊伍。
這標志著教育改革進入了攻堅與產出階段。
中學的設立,是教育體系中的關鍵一環,它承擔著從基礎教育向專業教育過渡的重任。
選址與門檻: 中學通常設立在府城或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大縣。
這既是為了集中優質資源,也隱含了選拔的意味。入學并非如小學般強制,而是需要通過一場統一的資格考試。
考試內容主要測試學生在小學階段掌握的識字量、基礎算術能力,有時還會加入簡單的邏輯推理題目。
這道門檻,將大部分貧寒子弟(尤其是需要盡早回家務農的男童和幾乎所有女童)擋在了門外,確保了生源具備進一步深造的基礎。
課程深化與轉向: 中學的課程難度和廣度顯著提升,核心特征是從“識字明理”轉向“格物致知”。
教材不再是單一的蒙學讀物,而是引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專業書籍:
《幾何概要》:以徐光啟和利瑪竇合譯的《幾何原本》前六卷為基礎,進行簡化改編,重點講授點、線、面、體等基本概念和定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力。
這是工程、測繪、軍事等領域的基石。
《坤輿格致》:這是一本融合了簡易世界地理和基礎物理知識的啟蒙教材。
內容包括五大洲七大洋的輪廓、主要國家方位、地圓說證據,以及杠桿、滑輪、重心等力學原理。它旨在讓學生初步了解自己所處的世界及其運行的基本規律。
《崇禎歷算》:由欽天監牽頭編纂,結合了新歷法(崇禎歷)的測算原理,講授更復雜的算術、代數初步知識以及天文歷法常識,服務于農業、財政和天文觀測。
引入“操練”: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中學普遍設立了“操練”課(即體育課)。
內容包括隊列、行軍、拳腳、弓馬(部分地區)乃至簡單的器械體操。其目的不僅是強健體魄,更是為了培養學生們的紀律性、協作精神和尚武氣息,為日后可能從軍或從事高強度工作打下基礎。
這體現了崇禎“文武兼備”的育人思想。
中學的兩年,是一個重要的分流和塑造期。
它如同一個熔爐,將小學畢業生中的可造之材進行淬煉,為他們進入更高學府或直接進入某些技術崗位做好準備。
大學,是這套新式教育體系的塔尖,也是崇禎皇帝教育改革雄心最集中的體現。
初期,大學僅在北京、南京、西安、成都等少數政治、經濟或戰略重鎮設立,規模小,門檻極高,堪稱精英的搖籃。
殘酷的選拔: 進入大學,需要通過極其嚴格的中學畢業會考。
考試內容涵蓋中學所有科目,難度大,評分苛刻。
這確保了只有最聰明、最勤奮的學生才能踏入大學之門。競爭之激烈,不亞于傳統的科舉鄉試。
分科教學:專業化的開端:大學最革命性的特征,是徹底摒棄了科舉時代“通才”教育的模式,實行分科教學,旨在培養某一領域的專精人才。
主要學科設置如下:
師范科:這是優先發展的核心學科。
學生系統學習教育學、心理學(雛形)以及各科教學法。
畢業后,他們將被分配到各地的中學乃至師資緊缺的小學任教,成為推廣新學的“種子”和核心力量。
他們是教育體系能夠自我復制和擴張的關鍵。
算學科:為戶部的稅收、審計、預算,以及日月集團龐大的商業帝國培養賬房、精算師、統計員。
課程包括高等算術、會計學、貨幣學等。他們是帝國財政和商業運作的“活算盤”。
格物科(工科):這是直接服務于工業和軍事的學科。
學生學習基礎力學、材料學、機械原理、甚至初步的化學知識。
他們是宋應星“天工苑”、各軍工坊、造船廠急需的技術骨干,是未來工業革命的工程師。
農政科:專注于農業技術的改良與推廣。
深入研究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的育種、栽培技術,水利工程,土壤改良等。
他們是帝國糧食安全的保障者。
武備科:與大明皇家軍官學院的課程有部分銜接,但更側重于軍事技術。
培養懂得火炮操作與維護、筑城術、軍事測繪、后勤管理的基層技術軍官和參謀人員。
律政科:學習《大明律》及新頒布的各種法令,培養熟悉律法條文的司法輔助人員、刑名師爺,以充實地方司法隊伍,提高行政效率。
頂尖的師資: 大學的教師陣容空前強大。主講教授多是像徐光啟(農政、歷算)、李之藻(歷算、地理)這樣的西學大家和朝廷重臣;
各科教師則從工部、戶部、欽天監等實務部門抽調經驗豐富的專家;
甚至像湯若望這樣學貫中西、深受信任的西洋傳教士,也被聘為客座教習,講授最新的歐洲科學知識。
這種“學宦一體”的師資結構,確保了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前沿性。
通過“中學”的篩選與深化,再到“大學”的專業化培養,崇禎皇帝構建了一個底部寬厚(小學)、腰部堅實(中學)、頂部尖精(大學) 的新型人才金字塔。
這個體系的目標,不再是生產只會吟詩作對、空談道德的士大夫,而是要鍛造出大批懂技術、通實務、忠于朝廷的工程師、教師、會計師、農藝師和低級技術官僚。
他們或許沒有傳統進士的清高,但他們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正是這個古老帝國邁向近代化所最急需的“血液”和“骨骼”。
這條“精英培養的階梯”,其最終目的,是要為“崇禎中興”乃至更遙遠的未來,提供一個堅實而可持續的人力資源基礎。
喜歡殺手崇禎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殺手崇禎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