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花季的安妮在线阅读,大唐乘风录在线阅读,黑道悲情3在线阅读

君雨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9章 驚濤駭浪,殺手崇禎,君雨秋,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場自上而下、疾風暴雨式的教育改革,絕非在鮮花和掌聲中推進。

它觸動了延續千年的利益格局和思想根基,所激起的反抗浪潮,如同暗礁與漩渦,時刻企圖將這艘剛剛啟航的改革之船擊碎。

阻力首先來自意識形態的核心——傳統的士大夫階層。

許多皓首窮經、以科舉為正途的儒生,將新學視為洪水猛獸,是“以夷變夏”、“毀滅圣學”的亡國之舉。

他們利用尚存的輿論影響力,在私下的文會、詩社中大肆抨擊。

指責新學“重利輕義,敗壞人心”,培養出來的都是只知奇技淫巧、不懂圣賢大道的“匠戶”和“吏胥”,而非真正的“士”。

甚至有人撰寫檄文,暗中流傳,將天災異象(如某地旱災)附會為“上天對變亂祖制的警示”。

許多鄉紳、致仕官員拒絕將子弟送入新式學堂,寧愿在家中延請塾師,教授傳統的四書五經,準備走“正宗的”科舉道路。

在一些地方,甚至發生了儒生鼓動民眾,沖擊正在修繕的校舍,驅逐新學教師的事件。他們將新學堂污蔑為“招引邪魔”之地,氣氛一度十分緊張。

盡管崇禎皇帝竭力控制成本(利用舊房產、低薪招募教師),但如此大規模的教育普及,其開銷仍是天文數字。

校舍的修繕與新建、教員的薪俸(雖不高,但總量龐大)、教材的印刷與分發、以及承諾的“官給膏火”(學生伙食補貼),每一項都需要真金白銀。

戶部尚書倪元璐的賬本上,赤字驚人。

傳統的農業稅收早已捉襟見肘,龍元改革的紅利尚需時間沉淀。

龐大的軍費開支已是壓在胸口的大石,如今又添上教育這一沉重負擔。

朝廷的財政,幾乎完全依靠日月集團的巨額利潤和崇禎皇帝的內帑在持續輸血。

這種依賴商業和皇室內庫的模式,雖然高效,卻也充滿了不確定性,一旦經濟出現波動,整個教育體系可能瞬間崩盤。

“女子入學”這一條,在保守的鄉村和士紳家族中,引發了最為劇烈的觀念地震。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訓,早已深入人心。

讓女孩拋頭露面,與男童一同坐在學堂,在許多人看來,簡直是傷風敗俗、悖逆人倫。

除了極少數開明家庭,絕大多數農戶和士族都拒絕讓女兒上學。

地方官對此也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因為強制推行可能激起民變。

這一條款在現實中幾乎形同虛設,但它如同一個標志,宣告了皇權對傳統倫理秩序的強勢干預,其象征意義遠大于實際效果,也預埋了未來社會變革的引信。

面對重重阻力,崇禎皇帝展現了他一貫的冷酷決斷和政治智慧。

他毫不猶豫地動用了廠衛(東廠、錦衣衛)這把利劍。

對于公開散布言論、煽動破壞的士人首領,予以嚴厲懲處,或革除功名,或流放邊陲,甚至以“謗訕朝政、阻撓新政”的罪名投入詔獄。

對于沖擊校舍的暴行,當地官員若鎮壓不力,立刻罷官查辦。

這種高壓手段,迅速遏制了公開的、有組織的抵抗,為新學的推行掃清了最直接的障礙。

提供“出路”導向(最關鍵的一步): 崇禎深知,僅靠暴力無法長久。

必須讓天下人看到,走新學之路,同樣有光明的前途,甚至比舊的科舉之路更快捷、更實惠。

于是,他頒布了 《學校出身任用條例》 。

新式學堂的優秀畢業生(尤其是中學和大學畢業生),可進入國子監,無需經過科舉,可直接由吏部選派,進入各級官府擔任具體的實務官職,如戶房的書辦(負責錢糧賬目)、工房的匠作監(負責工程營造)、刑房的典吏等。

表現優異者,甚至可以破格擢升,與科舉正途出身的官員享有同等的升遷機會。

這一招,精準地擊中了舊科舉體系“錄取名額極少、上升通道狹窄”的痛點。

對于廣大的中下層平民乃至一些家道中落的士紳家庭而言,科舉之路漫漫長夜,而新學之路卻提供了一條看得見、摸得著的體制內晉升捷徑。

一時間,“讀書做官”有了新的解讀

——不一定要熟讀詩書,精通算學、格物,同樣可以端上“鐵飯碗”。

這一巨大的利益導向,極大地吸引了潛在的生源,使得新學在底層擁有了頑強生長的沃土。

許多原本抵制新學的家庭,開始悄悄打聽入學條件。

盡管步履維艱,爭議不斷,但到崇禎五年底六年初,新式教育的幼苗已然在帝國板結的土地上破土而出。

在北京西山的“格物大學堂”里,第一批遴選出的青年學子,正圍著湯若望帶來的地球儀,好奇地指認著歐羅巴、亞美利加的位置;

在南京的“算學大學堂”,學生們用新式的算符演練著復雜的方程;

而在成千上萬所簡陋的鄉村“小學堂”里,孩子們用稚嫩的聲音齊聲誦讀著改編版的《三字經》: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喜歡殺手崇禎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殺手崇禎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軍事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