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花季的安妮在线阅读,大唐乘风录在线阅读,黑道悲情3在线阅读

君雨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6章 改土歸流,殺手崇禎,君雨秋,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西南戰事的硝煙逐漸散去,但空氣中彌漫的緊張感并未消失,而是從軍事對抗轉向了一場更為深刻、觸及根本的變革。

對秦良玉和崇禎皇帝而言,軍事上的“犁庭掃穴”只是手段,真正的勝利,在于能否成功實施接下來的 “改土歸流”——這場旨在將帝國秩序徹底根植于西南疆土的政治與社會革命。

其核心,不僅是更換統治者,更是要摧毀延續千年的土司封建農奴制度的經濟基礎與社會結構。

戰爭的勝利,為推行最徹底的政令掃清了武力障礙。

秦良玉以雷霆手段,開始了對舊有政治秩序的清算與重建。

在叛亂的核心區——水西宣慰司(安邦彥)、永寧宣撫司(奢崇明)等地,秦良玉發布《廢司設流告諭》,宣布永久廢除其土司建制及一切特權。

安氏、奢氏宗族近支作為“逆酋”,或已伏誅,或被押解進京,其家族勢力被連根拔起。

告諭明確聲明:“此等逆惡,世襲之職永革,子孫永不敘用!” 展現了前所未有的決絕態度。

在原水西地區,設立水西府(治所大方),下轄黔西州、平遠州等;在原永寧地區,設立永寧縣(后升府),歸四川省直轄。

這些新設立的府、州、縣,其最高長官——知府、知州、知縣,全部由朝廷直接從湖廣、江西、浙江等內地科舉出身的官員中選派。

這些“流官”與當地豪強無任何瓜葛,任期有限(通常三年一考),完全聽命于中央,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地方勢力坐大,確保朝廷政令暢通無阻。

他們帶來了內地的戶籍管理制度、司法體系與儒家教化理念。

對于在叛亂中始終忠于朝廷的酉陽宣慰司、石砫宣慰司(秦良玉本家)等土司,朝廷則采取了 “存其名而削其權” 的策略。

予以保留名號,作為“忠順典范”進行褒獎,但其兵權、司法權、稅收權被大幅削減,置于新設的流官知府、兵備道的嚴密監管之下。

此舉既安撫了忠順者,也昭示了所有土司:順者存,逆者亡,但存者亦需恪守朝廷法度。

這是整個“改土歸流”戰略中最核心、最具顛覆性的一環,直指土司統治的根基——土地壟斷與人身依附關系。

秦良玉從軍中抽調精干吏員,并奏請朝廷戶部派遣精通算學的專員,組成龐大的 “清丈田畝使團” ,在軍隊的護衛下,對所有沒收的叛逆土司、土目、頭人的莊園、山林、草場進行地毯式清查、丈量、登記造冊。

過程公開,允許原耕種的農奴在場見證,以防胥吏舞弊。

此舉徹底摸清了被隱藏數百年的土地資源,為重新分配提供了依據。

清丈完畢后,秦良玉頒布《均田令》,宣布將這些沒收的土地,按“丁口”(每戶成年男丁數量)平均分配給原隸屬于這些土司的“娃子”(農奴)以及無地、少地的貧苦山民、平民。

每戶分得的土地面積均有法定下限,確保基本生存。

最關鍵的一步是,由大明戶部統一印制、蓋有戶部大印和皇帝玉璽的正式地契,會頒發到每一戶受田百姓手中。

地契上明確寫明田畝位置、大小、四至,并永久承認其土地所有權,允許繼承、買賣(需報官備案)。

同時宣布,永久廢除土司時代的一切“牛租、馬租、火塘錢、草鞋錢”等五花八門的苛捐雜稅。

受田百姓只需按照《大明律·戶律》的規定,繳納“皇糧國稅” (田賦、丁銀),且稅率遠低于土司時代的盤剝。

此令一出,真如春雷炸響,大地回春!

無數世代為奴、在土司皮鞭下“披星戴月,食不果腹”的農奴,顫抖著雙手接過那象征自由與希望的紙片(地契),跪倒在地,面北叩首,高呼“皇上萬歲!青天大老爺萬歲!”

他們從“會說話的牲畜”,一夜之間變成了擁有自己土地的自耕農。

“皇帝分田地” 的消息,以驚人的速度傳遍西南的每一個角落。

那些尚未改流地區的農奴人心浮動,對土司的忠誠蕩然無存。

那些被保留的土司,其統治基礎也從根本上被動搖——因為他們的屬民都知道,只要忠于朝廷,將來也有機會獲得屬于自己的土地。

任何試圖再次反叛的土司,都將發現自己再也無法驅使這些擁有了土地的百姓。

為鞏固政治經濟改革的成果,文化上的整合隨之展開。

在各府、州、縣治所,撥款興建官學、社學,招募內地生員任教,強制推行以《三字經》、《百家姓》、《大明律例》為核心的儒家教育,規定土司、土目子弟必須入學,并對優秀學子提供補貼,允許其參加科舉。

旨在從思想上培養對中央王朝的認同。

鼓勵駐守的流官、軍士與當地百姓通婚,并由官方組織節慶活動,推廣漢語官話,逐步改變“夷俗”,促進民族融合。

秦良玉主導的這場“改土歸流”,其深度和廣度遠超歷代。

它不再是表面上的“改土官為流官”,而是一場徹底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革命。

它通過廢除世襲特權、設立流動官僚,實現了政治上的中央集權。

通過丈量土地、均田于民、頒發地契,實現了經濟上的土地革命,創造了億萬忠于朝廷的自耕農,徹底瓦解了土司統治的根基。

通過興教易俗,實現了文化上的整合認同。

當第一批來自水西的糧食稅收和歌頌皇帝“均田”仁政的萬民傘送達北京時,崇禎皇帝知道,西南這片廣袤的土地,終于不再是羈縻的邊陲,而是真正融入了帝國的肌體,成為了大明王朝牢不可破的“內地”。

帝國的秩序,經過鐵與火的洗禮,終于在這片土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

這場變革的成功,也為崇禎皇帝接下來在整個帝國范圍內推行更深層次的改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堅實的信心。

喜歡殺手崇禎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殺手崇禎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軍事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