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雨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9章 考核導向,殺手崇禎,君雨秋,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崇禎八年的春天,當西南的第一批蒙學堂里傳出朗朗讀書聲時,一場無聲卻更為嚴厲的考核,已經懸在了每一位新任流官的頭頂。崇禎皇帝深知,再好的政策,若執行者敷衍了事,終將淪為紙上談兵。
因此,在頒布《興學令》的同時,一部更為關鍵的 《教化考成法》 ,也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送達了西南各省的巡撫、布政使乃至每一位新上任的知府、知州、知縣的手中。
新任云南布政使周士樸,一位以干練著稱的北方官員,面色凝重地主持著司內會議。
大堂正中央,懸掛著一幅巨大的云南輿圖,但與以往不同的是,圖上密密麻麻標注的不再是關隘屯堡,而是已建成的官立蒙學堂(朱紅色)和計劃中待建的學堂(黃色)。
“諸位,”周士樸的聲音在大堂回蕩,他手中揚著一卷黃綾詔書,
“陛下的《教化考成法》已下,白紙黑字,字字千鈞!自今日起,我云南全省上下,錢糧、刑名、河防諸事雖重,然‘興學教化’一項,乃考成第一要務!權重獨占三成,遠超他項!”
堂下各府知府、省衙屬官無不凜然。
三成權重!這意味著,即便你收齊了賦稅,判清了案件,但若教育一項不合格,年終考績便注定是“中下”甚至“下下”,升遷無望,罷官有份。
周士樸指著墻上的輿圖,語氣斬釘截鐵:“考成之要,首重三端:
第一,入學率! 各府、州、縣,適齡孩童(八至十二歲),無論漢夷,無論男女,入學率年內需達五成,三年內需滿八成! 戶司即刻行文各地,著令縣衙、里甲,逐戶核查適齡人口,登記造冊!有敢隱匿不報、阻撓入學之家長、族長,嚴懲不貸!
第二,學堂之質與量! 按人口比例,鄉設蒙學,縣設中學,府設學官。工房、禮房需協同督辦,學堂需堅固敞亮,具講臺、桌椅、圣像、旗匾。陛下內帑及‘逆產’所出之銀兩,若有人敢從中克扣,挪作他用,本官認得你,王法認得你,尚方寶劍可不認得你!
第三,升學與選優之率! 蒙學升中學幾何?中學升大學堂幾何?大學堂中有幾人可被薦入北京國子監?此乃衡量教化成效之圭臬!”
他最后環視眾人,目光如刀:“年終考核,以數據說話!優者,本官不吝保舉,破格擢升!劣者,休怪本官無情,一票否決,立劾罷黜!諸位之前程,系于西南之教化;西南之長治久安,亦系于諸位之努力!”
詔令之下,壓力如山。
新任黎平知府張繼孟,到任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拜會地方士紳,而是帶著府學教授和衙役,直接下了鄉。
他選擇的第一個目標,是位于月亮山深處的一個大型苗族寨子,這里適齡孩童入學率幾乎為零。
寨老帶著族人,以“娃仔要放牛”、“女娃不需讀書”等理由搪塞。張繼孟沒有強行抓人,而是做了一件讓所有人意外的事。他請隨行的府學教授,在寨子中心的曬谷場上,擺開了桌子,掛起了崇禎皇帝的御容和日月旗。
“鄉親們!”張繼孟站在桌子上,用生硬的苗語夾雜著官話喊道,“我,知府張繼孟,今日來,不是來征糧,不是來派差,是來給你們送前程來了!”
他讓手下搬來幾口大箱子,打開一看,里面是嶄新的《新編三字經》、毛筆、紙硯。
“看清楚!這些,不要你們一個銅板!是皇上賞給你們娃仔的!”
接著,他使出了殺手锏,讓隨行的一個機靈的書吏,大聲宣讀一份剛從省城抄錄來的邸報:
“查,水西府首批蒙學優等生楊阿吉,因其通曉格物,已由西南大學堂保送,入京師國子監深造!此子,三年前,亦是爾等一般的山里娃!”
“聽見沒有!”張繼孟激動地拍著桌子,“讀書,就能去北京城,見皇上!就能當官,光宗耀祖! 比你們在山里砍一輩子柴、放一輩子牛,強不強?”
他又指著寨老:“老阿公,你想想,若是寨子里真出個進士舉人,那是整個寨子的榮耀!朝廷還有令,子弟入學之家,可減免部分徭役!”
軟硬兼施,利弊分明。
在“前程”和“實利”的雙重驅動下,再加上官府確實不收錢,還免徭役,寨老和村民們的態度動搖了。
第二天,寨子里幾十個適齡孩童,包括幾個膽大的女娃,被父母領著,怯生生地來到了張繼孟臨時設在寨口的“蒙學報名點”。
張繼孟親自為第一個報名的苗族男孩登記名冊,并當場發下書本。
他知道,這不僅僅是招到一個學生,更是他知府任上第一個實實在在的“政績”。
他立刻行文稟報布政使司:“黎平府月亮山苗寨,新開蒙學堂一所,首批入學童生四十七人……”
這行文字,在年終的考成簿上,將化為他升遷的堅實臺階。
年終考核如期而至。
貴州布政使司衙門內,氣氛肅殺。
各府縣的考成冊堆積如山,負責審核的官員們屏息凝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殺手崇禎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殺手崇禎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