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雨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3章 護鄉軍的利刃:淬火待戈,殺手崇禎,君雨秋,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崇禎十三年(1640年)秋,九月的蝦夷地,已有深秋的肅殺。海風卷著咸腥氣息,掠過鎮北演武場枯黃的草場。這片依山傍海的平坦地域,如今已被改造成一個頗具規模的軍事基地。高高的了望塔上,日月浪濤旗與清東省黑龍旗并列飄揚。
演武場中央,三千名護鄉軍精銳步兵,排成三個嚴整的空心方陣。士兵們身著清東省特有的藏青色棉甲,外套輕便的胸甲,頭戴綴有紅纓的鐵盔,在秋日略顯蒼白的陽光下,肅立無聲,唯有旗幟獵獵作響。他們手中的武器,已非昔日的弓箭刀矛,而是清一色烏黑發亮的燧發槍,槍口套著防止異物的桐油布罩,槍管下的套刺刀卡榫閃爍著寒光。
方陣兩側,各部署著一個炮兵哨(每哨裝備六門“迅雷”式輕型野戰炮),炮手們立于炮位之后,神情專注。更遠處,還有數隊身著皮甲、背負火銃的阿伊努獵兵散兵線,以及一支約五百人、騎乘蝦夷蒙古馬的斥候騎兵。
點將臺上,清東省巡撫、鎮東將軍多爾袞,一身戎裝,外罩御賜的黑狐皮端罩,在一眾將領及三名身著大明軍服、神色冷峻的“軍事顧問” 的陪同下,肅然站立。他的弟弟多鐸、謀士范文程分立左右。那三名明朝顧問,名義上是“協理營務”,實則是北京派來的耳目,此刻正目光銳利地審視著場下部隊。
“開始操演!” 中軍官令旗揮下。
首先進行的是燧發槍射擊。
“第一列——舉槍!” 各營把總的口令聲此起彼伏。
“嘩——” 一陣整齊劃一的金屬摩擦聲,第一排士兵同時舉槍,動作干凈利落。
“瞄準——放!”
“砰!砰砰砰——!”
震耳欲聾的齊射聲猛然炸響!白色的硝煙瞬間彌漫了整個方陣前沿。三百步外的木制靶墻應聲碎裂,木屑紛飛!
“第二列——放!”
“第三列——放!”
三輪射擊,連綿不絕,火力密度和射速遠超舊式火繩槍。硝煙尚未散盡,命令再起:
“上刺刀!”
“咔!咔!咔!” 雪亮的三棱刺刀迅速卡上槍口,陽光下泛起一片死亡的寒光。
“前進!殺——!”
士兵們挺起刺刀,邁著堅定的步伐,發出震天的怒吼,發起了白刃沖鋒演練。氣勢如虹,銳不可當。
多爾袞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滿意。這套“排隊槍斃” 加“刺刀沖鋒” 的戰法,是明朝顧問帶來的“新軍操典”核心,簡單、粗暴、有效。
緊接著是炮兵協同演練。
觀測兵通過旗語報出目標方位。炮長迅速下達指令,炮手們熟練地操作火炮,進行瞄準、裝填。
“放!”
“轟!轟!轟!”
炮彈精準地落在預設的“敵陣”區域,炸起團團煙塵。射擊完畢后,炮兵迅速前移陣地,動作嫻熟,顯示出良好的訓練水平。
最后是步炮協同演練。在炮兵火力掩護下,步兵方陣交替前進、射擊,散兵線前出偵察擾敵,騎兵兩翼包抄,戰術配合有板有眼。
整個操演過程,緊張有序,殺氣騰騰。這支以八旗舊部為骨干,吸收阿伊努獵手、流放漢人組成的軍隊,在明朝提供的裝備和訓練大綱框架下,已然脫胎換骨,成為一支頗具戰斗力的近代化火器部隊。
操演結束,部隊集結,肅立待命。全場鴉雀無聲,只有海風呼嘯。
多鐸難掩興奮,低聲道:“哥!瞧這火力!這陣勢!倭國那些還拿著太刀竹槍的所謂‘武士’,如何能擋?”
范文程撫須沉吟,雖也面露得色,但仍謹慎提醒:“王爺,我軍銳氣正盛,器械精良,誠為虎狼之師。然,跨海遠征,補給艱難,地形不熟,民心未附,仍不可輕敵。**”
多爾袞沒有立即說話。他走下點將臺,緩步來到一個步兵方陣前。隨手從一名士兵手中接過燧發槍,掂了掂分量,檢查了燧石機和藥池,又看了看槍托上烙印的 “大明兵仗局監制” 字樣。冰冷堅硬的觸感,傳來一股令人心安的力量。
他又走到一門“迅雷”炮前,拍了拍猶帶余溫的炮管。這些武器,是朝廷“售賣”給清東省的,價格不菲,消耗的彈藥更是需要真金白銀向日月集團購買。這既是支持,也是枷鎖,讓他離不開朝廷的供應鏈。
“王顧問,” 他轉向一名明朝軍事顧問,語氣平靜,“依你之見,我軍與倭國常備之兵,相較如何?”
那名王姓顧問面無表情,語氣刻板地回答:“回將軍,倭國承平已久,戰法陳舊,火器寥寥,且多劣質。其軍制,仍以武士個人武勇為主,缺乏隊列紀律與協同作戰。以我軍今日之操演觀之,正面野戰,一旅可擊其萬眾?!?他頓了頓,補充道,“然,倭國城砦林立,山地崎嶇,若其據險固守,或行夜襲、騷擾之術,則戰事恐遷延。**”
這番評價,客觀而冷靜,既肯定了護鄉軍的優勢,也點出了潛在的困難。多爾袞聽出了弦外之音:明朝顧問希望他們速戰速決,避免陷入消耗戰。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喜歡殺手崇禎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殺手崇禎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