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雨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5章 檄文征夷:旗號與枷鎖,殺手崇禎,君雨秋,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崇禎十四年(1641年),五月,初夏的函館灣,海風依舊帶著寒意,但嘉禾城內卻熱血沸騰。城中心廣場上,新搭建的點將臺高聳,臺上旌旗招展,最醒目的是兩面新制的大纛:一為大明日月浪濤旗,另一面則是玄黑為底,上繡一條張牙舞爪的金色蟠龍,旁書“征東都護府大都護”字樣。
臺下,五千名護鄉軍精銳盔明甲亮,燧發槍上的刺刀在陽光下匯成一片鋼鐵森林。更外圍,是無數被動員的阿伊努輔兵、流放漢人役夫以及看熱鬧的市民,人聲鼎沸。
吉時已到,三聲號炮響徹云霄。全身甲胄的多爾袞,在范文程、多鐸等文武簇擁下,大步登上點將臺。他目光如電,掃過臺下肅殺的軍陣,深吸一口氣,從懷中取出一卷裱糊精美的檄文,朗聲宣讀。他的聲音通過鐵皮喇叭放大,在廣場上空回蕩,充滿了悲憤與決絕:
“維大明崇禎十四年,歲次辛巳,五月丙戌朔,越十有五日庚子,征東都護府大都護、鎮東將軍愛新覺羅·多爾袞,謹以昭告皇天后土,并諭日本國中臣民:”
“嗚呼! 憶昔萬歷年間,爾國平秀吉(豐臣秀吉),狂悖無道,興不義之師,侵我屬邦朝鮮,屠戮生靈,辱我使節,罪惡滔天,罄竹難書! 雖李如松將軍提王師犁庭掃穴,然倭寇兇頑,敗而不悛,此恨綿綿數十載,未嘗一日忘也!”
“今爾德川氏,竊據權柄,不思悔過,反縱容宵小,冒充海匪,屢劫我商旅,殺我子民!更藐視天威,拒我通商之請,實乃舊惡未償,新仇又添**!”
“本都護,世受大明皇帝陛下隆恩,鎮守東疆,保境安民。今忍無可忍,為雪祖先之恥,為拓生存之土,為彰天朝之威,恭行天罰!”
“即日起,設立‘征東都護府’,本將軍忝任大都護,統帥水陸雄師,克日東征!旌旗所指,倭寇束手;王師所向,玉石俱焚!”
“爾等日本臣民,若識天命,倒戈卸甲,開城納款,則秋毫無犯,仍為大明順民;若執迷不悟,負隅頑抗,則刀兵過處,雞犬不留**!”
“布告中外,咸使聞知!”
檄文將當前沖突與五十年前的萬歷朝鮮戰爭強行捆綁,巧妙地將多爾袞的侵略行為包裝成 “為國雪恥”、“奉天征討” 的正義之舉,極大地煽動了下層士卒(尤其是滿洲舊部)的復仇情緒和對土地的渴望。
“雪恥!東征!雪恥!東征!” 臺下軍隊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怒吼,士氣高漲到了頂點。
多爾袞趁熱打鐵,拔出御賜寶劍,直指東南方大海:“三軍聽令! 兵發九州! 不破倭寇,誓不還師!**”
“出發!”
戰鼓擂響,號角長鳴。港區內,早已集結的近百艘大小戰船(包括改裝商船)升起風帆,明輪開始擊水。士兵們有序登船,一場以“復仇”和“開拓”為名的遠征,正式拉開序幕。
幾乎在嘉禾城誓師的同時,一份關于清東省發布《討倭檄文》、成立“征東都護府”并誓師東征的六百里加急密報,被火速送入北京紫禁城文華殿。
崇禎皇帝朱由檢仔細閱讀著密報,臉上看不出喜怒。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垂手侍立一旁,小心翼翼地問道:“皇爺,這多爾袞竟敢私設‘都護府’,自封‘大都護’,是否……太過僭越?”
崇禎將密報輕輕放下,嘴角泛起一絲難以察覺的冷笑:“‘征東都護府’?名頭倒是響亮。” 他走到巨大的《坤輿萬國全圖》前,目光落在日本的位置。
“王承恩,你以為,多爾袞為何要打這面旗號?”
“奴婢愚鈍……想必是……虛張聲勢,籠絡人心?”
“不止。” 崇禎淡淡道,“他這是在試探朕的底線。”
“他打出‘為大明雪恥’的旗號,又將自身行動置于‘都護府’框架下,便是想將這次私掠,披上‘奉詔討逆’的外衣。若朕默許,他便得了大義名分;若朕斥責,他亦可辯稱乃‘權宜之計’。”
“況且,‘都護府’之制,源于漢唐,本是羈縻邊疆、統攝藩屬之職。他用此名,潛意識里,或許還想保留一絲裂土封疆的幻想。”
王承恩恍然大悟:“皇爺圣明!那……該如何處置?”
崇禎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冷酷的精光:“傳旨。”
“一、 明發上諭,申飭清東省巡撫多爾袞‘擅啟邊釁,僭越名器’之過,罰俸三年,以示懲戒。**” (輕描淡寫的懲罰,近乎縱容)
“二、 密令登萊水師提督,加強對馬海峽巡弋,‘保護’我往來商旅,嚴密監視戰局。**” (名為保護,實為監視施壓)
“三、 著兵部、工部,暫停向清東省撥付新一批‘迅雷’炮及防水火藥。” (卡住關鍵補給,加以制約)
“四、 告訴宋應星,之前‘延誤’的那批開花彈,可以‘酌情’發運一半了。” (給點甜頭,吊著胃口)
這一套組合拳,可謂帝王心術的極致:公開敲打,以示權威;暗中放行,任其消耗;關鍵掣肘,防其坐大;略施小惠,維系控制。崇禎根本不在乎多爾袞打什么旗號,他在乎的是戰略目標是否達成——即消耗清東省實力,試探日本虛實。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喜歡殺手崇禎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殺手崇禎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