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口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2章 俠骨丹心 江湖揚名,武定天下一大唐風云錄,又一口田,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潼關城頭的血跡尚未干透,清晨的寒風裹著淡淡的硝煙味掠過街巷。李瑁踏著碎裂的磚石走過內城街道,看到幾名華山派弟子正蹲在墻角,將隨身攜帶的金瘡藥分給受傷的百姓。他們青布長衫上沾著塵土與血漬,手中的長劍卻擦拭得锃亮,劍穗上的紅綢在風里輕輕飄動。
“殿下。”洪七公拄著鐵杖從巷口走來,身后跟著幾個丐幫弟子,每人懷里都抱著鼓鼓囊囊的布袋,“老叫花子讓弟兄們搜了搜叛軍的糧倉,找到些沒燒完的糙米,先給百姓們熬點粥喝。”
李瑁望向不遠處的空場,那里已支起十幾口大鍋,米粥的香氣混著草藥味彌漫開來。昨夜從城墻上解救的百姓們圍著鍋臺,臉上雖有驚魂未定的惶恐,眼里卻已燃起生機。一個抱著孩子的婦人接過丐幫弟子遞來的陶碗,淚水混著熱氣落在碗沿上,哽咽著說不出話。
“這些江湖朋友,倒是比軍中的糧官還懂民心。”郭子儀不知何時站在身后,望著那片升騰的熱氣感嘆。他剛巡查完城防,甲胄上還凝著霜花,“昨日若不是華山派弟子攀崖破了飛石陣,禁谷奇襲怕是要多折損一半人手。”
李瑁點頭。他想起昨夜在禁谷棧道上,那些青衫弟子如靈猿般貼著巖壁滑行,指尖摳進石縫的力道,比玄甲士的鐵爪還要穩固。當叛軍點燃硫磺彈時,是點蒼派的弩箭精準射穿引線,才沒讓整段棧道化為火海。這些平日里隱于山林的江湖人,在國難當頭時展現出的勇毅,絲毫不輸沙場老將。
“傳我令,”李瑁轉身對親兵道,“在城主府前設壇,表彰此戰有功的江湖義士。另外,讓人把他們的事跡寫下來,貼在潼關四門,再抄錄百份,由快馬送往各州縣。”
郭子儀眼中閃過贊許:“殿下此舉,既能讓百姓知江湖俠義,也能讓這些江湖人與朝廷結下情誼,一舉兩得。”
午時的城主府前,臨時搭起的高臺上鋪著唐軍的玄色戰旗。李瑁身著明光鎧,與郭子儀并肩而立,臺下黑壓壓站滿了軍民。洪七公帶著各門各派的首領站在最前排,武當派的道長們青袍拂塵,丐幫弟子們雖衣衫襤褸卻腰桿筆直,連素來隱世的昆侖派都派了弟子前來,玄色勁裝外罩著雪白的披風。
“潼關之戰,逆賊勢大,”李瑁的聲音透過親兵的傳聲筒傳遍廣場,“若非諸位江湖義士拔刀相助,我軍斷難如此神速收復此城!”他指向身旁的木牌,上面用朱砂寫著各門派的功績:華山派破飛石陣,點蒼派阻硫磺彈,丐幫探得敵軍布防,昆侖派護送傷兵……每一行字都浸著血汗。
“華山派弟子柳輕煙!”李瑁高聲念道。
一名青衫女子應聲出列,腰間長劍的穗子隨動作輕搖。她正是昨夜在“一線天”用銀針射殺暗哨的姑娘,此刻臉上雖帶著倦容,眼神卻清亮如泉:“民女在。”
“你率十名弟子攀越百丈懸崖,斬殺禁谷暗哨七人,為奇襲掃清障礙,當受此賞!”李瑁讓人遞過一個錦盒,里面是玄宗御賜的“俠義”金牌,純金打造的牌面上刻著展翅的雄鷹。
柳輕煙接過金牌,卻沒有立刻退回,反而朗聲道:“殿下,民女有一請。”她指向臺下的百姓,“這些金牌若能熔了換糧,或許能讓更多人熬過這個冬天。”
廣場上先是寂靜,隨即爆發出雷鳴般的喝彩。李瑁望著女子眼中的澄澈,心中微動:“好!這金牌便暫由你保管,待平定叛亂,本王親自請旨,為華山派另鑄更重的賞賜!”
接下來是洪七公。老叫花子被兩個弟子扶著走上臺,鐵杖在石板上敲出篤篤聲:“老叫花子可不要什么金牌,”他咧開缺了門牙的嘴笑,“只求戰后朝廷能給丐幫一塊令牌,讓弟兄們在各州縣討飯時,別被官差追得像喪家犬就行。”
這話引得眾人哄笑,李瑁卻正色道:“丐幫弟子遍布天下,戰時傳遞軍情、救助百姓,功不可沒。本王在此承諾,戰后定奏請陛下,賜丐幫‘義社’之名,凡有災荒之處,地方官需接濟丐幫弟子,共同安撫災民。”
洪七公眼睛一亮,猛地挺直腰桿,竟對著李瑁深深一揖:“老叫花子替天下丐幫弟兄,謝過殿下!”
表彰持續了兩個時辰,當最后一名昆侖派弟子接過賞賜時,夕陽已將廣場染成金紅。百姓們圍著江湖義士們問東問西,孩子們纏著丐幫弟子要聽俠客故事,連受傷的士兵都掙扎著坐起來,要看看那些飛檐走壁的英雄究竟長什么樣。
“你看,”郭子儀低聲對李瑁說,“百姓心里,原是敬著這些俠義的。只是從前朝廷總視江湖為異類,才讓彼此隔了層紗。”
李瑁望向人群中那個給孩子演示劍法的華山弟子,他的動作并不花哨,卻引得孩子們陣陣歡呼。“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李瑁輕聲道,“這些人本就該是朝廷的助力,而非隱患。”
入夜后,城主府的偏廳里擺開了宴席。沒有絲竹歌舞,只有粗瓷碗里的烈酒和大盤的熟肉。李瑁端起碗,先敬了戰死的將士與江湖義士,然后對眾人道:“接下來進軍洛陽,還需諸位相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武定天下一大唐風云錄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武定天下一大唐風云錄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定天下一大唐風云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小說中文網只為原作者又一口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又一口田并收藏武定天下一大唐風云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