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口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0章 長河萬里 新程再啟,武定天下一大唐風云錄,又一口田,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長安的上元節剛過,朱雀大街的燈籠還未完全撤去,李瑁踏著晨露登上了皇城的角樓。東方的天際正泛起魚肚白,第一縷晨光穿透云層,將曲江池的冰面染成一片金紅,遠處的終南山脈在薄霧中若隱若現,像一幅淡墨勾勒的屏風。他手里攥著一卷《大唐新政成效錄》,紙頁上的墨跡還帶著墨香,那是昨夜戶部與大理寺連夜匯總的——江南已清退非法兼并土地一萬七千畝,三百戶失地農戶重新領到了田契;長安的“善行榜”換了第三期,王二柱的故事被編成了小曲,在酒肆茶坊里傳唱;廣州港的新租約已正式生效,胡商們開始主動學習唐律,涉外糾紛比上月減少了四成。
“殿下,風大,披上吧。”侍從捧著件厚披風上前,上面繡著暗紋的“山河社稷圖”,是去年江南蠶農們聯名繡的,針腳里還能看出幾分生澀,卻比宮廷繡娘們的手藝多了幾分滾燙的心意。
李瑁接過披風裹在身上,目光掠過棋盤般整齊的坊市。西市的胡商貨棧已卸下門板,阿里商人正指揮伙計掛出新到的香料,招牌上用漢文和波斯文寫著“誠信經營,童叟無欺”;平康坊的酒肆前,幾個書生正圍著新貼的《勸農詩》討論,白居易那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被拓得很大,墨跡淋漓;城南的村學里,傳來孩童們的讀書聲,既有《論語》的“學而時習之”,也有算學館新編的“丈量田畝歌”,兩種聲音交織在一起,像兩根擰成一股的繩索,緊實而有力。
他翻開《新政成效錄》,指尖撫過“土地巡查使”一欄:蘇州巡察使李秀才,寒門出身,半月內查出五起隱田案,被農戶稱為“田埂上的青天”;湖州巡察使王二郎,曾是失地農戶,如今帶著人開墾荒地,已種出兩畝新苗。旁邊附著一幅畫,是巡查使們在田埂上核對地契的場景,農戶們捧著新出的糙米,往他們懷里塞,畫的角落寫著“官民一心”。
“系統提示:土地兼并遏制率達六成,社會道德風氣回升,民間凝聚力指數上升。”腦海中的聲音帶著平和的韻律,“但需注意,西域商路仍有盜匪襲擾,江南新稻種推廣遇阻,部分胡商對唐律仍存抵觸。”
李瑁抬頭望向西域的方向,那里的商路像一條金色的絲帶,從長安延伸到波斯灣。上個月,一支波斯商隊在蔥嶺遇襲,損失了三車絲綢,護送的唐軍雖擊潰了盜匪,卻也犧牲了五名士兵。他想起那五個士兵的家書,還壓在案頭,字里行間滿是對長安的眷戀——“待平定盜匪,想帶些西域的葡萄種回家,種在長安的院子里”。
“得讓商路更安全。”他低聲自語,指尖在城磚上劃出一條線,“從河西走廊到蔥嶺,每百里設一個烽燧驛站,駐兵五十,配備新造的‘連弩車’;再聯合大食、波斯的商隊,組建‘絲路聯防隊’,共享情報,互助護商。那些犧牲的士兵沒能種成葡萄,總得讓后來人能帶著西域的種子平安回家。”
角樓下傳來車馬聲,是鴻臚寺卿鄭虔帶著幾位外國使者上來了。為首的是大食商人伊德里斯,他手里捧著一卷《唐律選譯》,書頁上寫滿了阿拉伯文的批注;旁邊是新羅的留學生金允文,正拿著本《算學入門》,上面的例題被改成了“新羅與大唐的貿易賬”;最年輕的是日本的遣唐使,懷里揣著新抄的《農桑要術》,封皮上還畫著江南的水車。
“殿下,這是大食商人聯名寫的‘守法誓書’。”伊德里斯的漢文帶著幾分生硬,卻字字清晰,“我們保證在唐土遵守唐律,不搞‘法外之地’,還想在廣州港建一所‘唐律學堂’,讓胡商子弟都來學習。”他指著誓書上的印章,“這是二十七個胡商首領的印鑒,包括波斯的、天竺的、甚至還有羅馬的。”
金允文上前一步,展開一幅《新羅仿唐新政圖》:“我國已按大唐的法子設立‘土地巡查制’,還推廣了江南的新稻種,去年秋收增產了兩成。這是我國國王托我送來的‘互助倉’圖紙,想請大唐的工匠去指導建造。”
李瑁接過圖紙,見上面的倉房結構融合了大唐的防潮法與新羅的抗震術,忍不住點頭:“好啊,不僅要派人去指導,還要請你們的農學家來長安,看看江南的桑蠶互助社,咱們互相學習,讓稻穗長得更飽滿,絲綢織得更光亮。”
日本遣唐使捧著《農桑要術》,紅著臉道:“我國想仿制大唐的‘軋蔗機’,還想請百草谷的醫官去講講防疫法,去年我國的蠶瘟,若早用大唐的石灰消毒法,就不會損失那么多蠶寶寶了。”
李瑁笑著拍拍他的肩膀:“醫官可以派去,軋蔗機的圖紙也給你們,但有個條件——學會了要教給更多人,就像當年玄奘法師把佛經帶到大唐,如今我們也要把好法子傳到更遠的地方。”
使者們離開后,李瑁望著他們的背影,忽然想起系統里的“國際影響力圖譜”。圖上,大唐的光暈正沿著絲路向外擴散,與大食的、新羅的、日本的光暈交融,形成一片更大的亮色。他想起去年在藝匯樓看到的《和合圖》,長安的朱雀門連接著世界各地,如今這張圖正在變成現實——不是靠武力,而是靠良田、好書、好法子,靠百姓臉上的笑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武定天下一大唐風云錄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武定天下一大唐風云錄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定天下一大唐風云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小說中文網只為原作者又一口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又一口田并收藏武定天下一大唐風云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