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花季的安妮在线阅读,大唐乘风录在线阅读,黑道悲情3在线阅读

好故夢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1章 腳上有泥土,何以為民,好故夢心,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夏末秋初的青林鎮,空氣中依然殘留著暑氣,但山間的風已然帶上了一絲不易察覺的清爽。李騰婉拒赴省城學習機會的決定,如同在紅星縣這潭不算大的池水里投下了一顆石子,漣漪緩緩擴散開來。

在青林鎮政府內部,反應各異。宋知遠書記對李騰的選擇表示了極大的贊賞和更深的信任,在許多場合明確表態:“李騰同志這種不慕虛名、扎根基層的作風,值得我們每一個干部學習!青林鎮現在正是用人之際,需要的就是這樣沉得下心、干得實事的干部!”他將更多涉及經濟規劃和產業發展的權限下放給經發辦,讓李騰能夠更順暢地施展拳腳。

鎮長吳國忠態度依舊持重,但也在不同場合肯定李騰“有定力,能干事”。而副鎮長錢衛東,則在私下里流露出幾分不屑與嘲諷:“到底是年輕人,眼皮子淺,只顧著眼前一畝三分地,錯過這種鯉魚跳龍門的機會,以后有他后悔的!”他和他身邊的小圈子,似乎認定了李騰是“因小失大”,更加篤信自己“穩妥至上”的為官哲學。

外界的議論,李騰有所耳聞,但他無暇也無意去理會。他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青林鎮這片正在煥發生機的土地上,如同一個老農,在屬于自己的田地里精耕細作,他要的不是一時的喧嘩,而是秋后實實在在的收成。

他的“深耕”,首先體現在對云霧村茶葉產業的精細化管理和標準化探索上。

茶炭疽病的風波過后,李騰深刻認識到技術管理和風險防控的極端重要性。他不再滿足于依賴外部專家的偶爾指導,而是推動建立了“鎮—村—組”三級聯動的茶園管護責任制。他將省農科院專家留下的技術要點,結合本地實際,細化為通俗易懂的《云霧村茶園月度管護手冊》,發放到每一位參與管護的村民手中。同時,他要求經發辦小陳定期收集氣象信息,并與縣農業局茶果站建立熱線聯系,提前預警可能出現的病蟲害或極端天氣。

“李主任,這是不是太細了?老祖宗種地也沒這么多規矩。”有老農嘀咕。

李騰耐心解釋:“大叔,咱們這茶,將來是要賣出大山,甚至賣出東原省的,不比自家種點菜自己吃。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質量不穩,牌子就立不住。”

更重要的是,他啟動了《青林云霧茶地方生產標準(初稿)》的制定工作。他組織鎮農技站的力量,并邀請縣農業局趙曉波副局長(以其專業身份)擔任顧問,開始系統地記錄、整理云霧村特定小區域的氣候、土壤、水源數據,以及茶苗生長周期的各項指標。他目標明確:“我們要做的,不是模仿龍井、碧螺春,而是要定義屬于我們青林自己的‘云霧茶’特質。有了標準,以后擴大種植、申請地理標志產品、甚至定價,都有了科學依據。”這項工作繁瑣而漫長,卻是在為產業的未來鋪設堅實的基石。

其次,他的“深耕”在于推動產業的跨界融合與價值鏈延伸。

竹藝合作社與“文創坊”的合作穩定,但李騰不滿足于此。他敏銳地察覺到茶葉與竹藝之間的天然聯系。“為什么不能開發一套具有青林特色的竹制茶具,或者用竹編來包裝我們的‘青林云霧’茶呢?”他在合作社的骨干會議上提出設想。

起初,一些老師傅覺得這是“瞎折騰”,“竹器是竹器,茶葉是茶葉,不搭界”。李騰沒有強求,而是請小陳搜集了國內外高端茶葉的包裝和茶具設計案例,又讓老王算了一筆賬:一套設計精美的竹茶具,其附加值遠超幾個普通的竹籃。

他親自參與設計討論,將青林的山形水紋元素融入茶盤、茶則的設計中。第一批試制的“青林山水”系列竹茶具和“竹韻茶香”茶葉禮盒樣品出來后,其獨特的文化韻味和精致工藝,立刻贏得了合作社內部的一致好評。李騰將樣品寄給了“文創坊”的劉總監,對方回饋非常積極,認為這完美契合了文創產品“故事性”與“獨特性”的要求,當即表示愿意下單試銷。

這一步棋,不僅提升了竹藝產品的附加值,也為尚未上市的“青林云霧”茶提前營造了市場期待,初步實現了“1+1>2”的產業協同效應。

最后,他的“深耕”還體現在對“月亮灣”生態旅游潛力的耐心挖掘上。

露營地一期投入使用后,憑借其原生態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戶外愛好者。李騰沒有急于求成搞大規模開發,而是采取了“小火慢燉”的策略。他委托鎮小幾位文筆好的老師(通過張薇的關系),撰寫了一系列描繪青林山水、竹海、古村落的優美散文,配上精美的照片,在東月市本地的旅游論壇和報刊上發表,悄然提升青林鎮的知名度。

同時,他開始著手規劃二期建設:在保持生態底色的前提下,增設更環保的生態廁所、垃圾分類點,規劃出更清晰的徒步路線和觀景平臺,并開始調研引入本地農戶提供“農家飯”體驗的可行性。他要做的,不是喧囂的景區,而是一個能讓都市人安放鄉愁的“心靈棲息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何以為民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何以為民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