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夢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1章 申報,何以為民,好故夢心,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五”規劃綱要的墨跡未干,一場新的機遇與挑戰便如同夏日驟雨般,猝然而又強勢地降臨在紅星縣這片正在休養生息的土地上,再次攪動了已然微妙的政局平衡。
機遇來自省農業廳聯合省科技廳下發的一紙紅頭文件——《關于組織開展省級農業科技產業園創建試點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確,將在全省范圍內遴選不超過五個基礎較好、特色鮮明、具備創新潛力的縣(區),作為首批省級農業科技產業園創建試點,給予為期三年、總額度可觀的專項資金扶持,并在科技項目、人才引進、政策配套等方面予以傾斜。這對于任何一個農業縣而言,無疑是一塊極具誘惑力的“金字招牌”和實實在在的發展資源。
消息傳到紅星縣,立刻在縣委、縣政府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縣委書記鄭國鋒迅速做出批示:“此機遇千載難逢,務必高度重視,全力爭取!”縣長楊為民立即召集相關副縣長和部門負責人開會部署。
會議室里,氣氛熱烈而緊張。誰都明白,如果能拿下這個試點,不僅能為紅星縣農業的轉型升級注入強大動能,更是對“十五”規劃中“鞏固農業基礎、優化結構、綠色發展”思路最有力的背書和實踐,其政治意義和示范效應不言而喻。
然而,機遇也意味著激烈的競爭和高難度的挑戰。
“全省才五個名額!”農業局局長語氣激動,帶著強烈的緊迫感,“我初步了解了一下,起碼有七八個兄弟縣市摩拳擦掌,實力都不容小覷!像鄰縣的綠源縣,他們的設施農業和農產品電商搞得風生水起,是我們的強勁對手!”
主持會議的楊為民看向宋知遠:“知遠同志,這個產業園的申報和爭取工作,由你牽頭負責,有沒有信心?”
宋知遠沉穩地點點頭:“縣長,這是對我們前期農業工作思路的一次大考,也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大契機,我們一定竭盡全力!我認為,我們的優勢在于災后重建中積累的產業整合經驗,比如青林鎮的‘特色產業聯盟’模式,以及我們正在規劃的‘三區’建設構想,這些都是我們可以打造的亮點。”
“光有亮點還不夠。”坐在一旁的謝再興冷不丁地開口,語氣帶著慣有的審視,“省級產業園,規格高,要求嚴。我們的農業科技支撐能力怎么樣?有沒有像樣的科研平臺?引進和轉化新技術的能力如何?這些都是硬骨頭。別到時候材料寫得花團錦簇,實地一看,底子還是老一套,那可就丟人現眼了。”他這話,看似提醒,實則帶著幾分質疑,暗示宋知遠分管的農業領域可能存在“虛胖”的問題。
宋知遠不動聲色地回應:“再興同志提醒得對。科技支撐確實是關鍵,也是我們的短板。但這正是我們申報試點的目的之一——借助省級平臺,補短板、強弱項。我們有自己的農技推廣體系,可以和省農科院、農業大學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這些都是可以深挖的潛力。”
會議確定,立即成立省級農業科技產業園申報工作領導小組,宋知遠任組長,陳啟明憑借其省里的關系和專業背景任常務副組長,負責具體指導和關鍵環節的協調,李騰則作為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主任由農業局局長兼任),承擔起申報材料組織、撰寫和日常協調的重任。
壓力瞬間傳遞到了李騰身上。他知道,這份申報材料,是叩開省級試點大門的“敲門磚”,其質量直接關系到競爭的成敗。他立刻投入了緊張的工作,組織農業、科技、發改、財政等部門業務骨干,成立材料起草專班。
起草過程,本身就是一場內部資源的博弈和思路的碰撞。各個部門都希望將自己分管領域的工作亮點和項目需求塞進申報方案,一時間,專班收到的素材堆積如山,重點分散。
“李主任,我們林業局的林下經濟項目,絕對是生態循環農業的典范,必須重點體現!”
“李秘書,我們水利局的智慧灌溉系統,科技含量很高,這是硬支撐!”
“我們扶貧辦聯系的幾個農產品加工企業,帶動效應明顯,應該作為產業化典型案例!”
李騰耐心地聽取各方意見,但頭腦非常清醒。他牢記宋知遠的指示和陳啟明的提醒:申報材料必須緊扣“科技”和“創新”核心,突出紅星縣的特色和比較優勢,不能做成面面俱到的大雜燴。他帶著專班的同事,白天梳理資料、討論框架,晚上挑燈夜戰,撰寫初稿。他反復研讀省里的文件,準確把握申報要求和評審導向,力求將紅星縣的規劃設想、產業基礎、創新模式與省級戰略意圖精準對接。
內部資源的協調更是難題。申報方案中規劃的幾個核心建設項目和科技平臺,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縣財政局長看到初步的資金配套預算就直嘬牙花子:“李秘書,不是我不支持,縣里現在的情況你也清楚,哪里還能擠出這么多錢來配套?能不能把盤子縮小一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喜歡何以為民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何以為民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何以為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小說中文網只為原作者好故夢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好故夢心并收藏何以為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