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里裝著歷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3章 劉駿哭父痛失聲;慶之臨危扛大旗,笑談資治通鑒之南北朝,兜里裝著歷史,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公元453年二月,劉宋太子劉劭,弒父殺君,自立為帝。
但是對外怎么交待呢?他再不是人,也是知道好賴的,殺父奪位怎么聽著都不是人干的事兒。
他撓著腦袋琢磨,對了,徐湛之、江湛不是也被自己殺了嗎?那就來個栽贓陷害:“我對外就說……就說……就說他倆大奸臣,把父皇殺害了,自己進宮討逆,把他倆也宰了,簡直太完美了,天衣無縫!”
他覺得別人能信,畢竟北朝拓跋燾不是也讓宦官殺了嗎?
可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這么大的一個宮廷政變,攪入其中的人成千上萬,怎么可能一點口風不露?
劉宋有三個關鍵人物,那也是耳聰目明,眼線眾多的主兒,通過各種途徑得到了事情的真相。
一是:沈慶之!
二是:柳元景!
三是:臧質!
好巧不巧,事發之時,沈慶之碰巧準備去五州見一個人,這人就是劉駿,就是最初被劉義隆pass掉的那位皇子。
這劉駿也和父親劉義隆當初一樣,生下來不受待見,同樣位居老三,可是這個皇子卻素有才能,胸懷大志,只是喜歡掩飾鋒芒罷了,歷史上的老三大都有故事。
除了劉劭、劉浚之外,他是最年長的皇子,在宗室中有著強大的號召力,而且兵力雄厚,理所當然成為為父報仇,討伐叛逆軍的主力!
古來有句話怎么說的?偏疼兒女不得濟,誰知老了哪個行!
劉駿駐扎在五洲(今湖北浠水西南),統領各路將帥,沈慶之從巴水(今湖北蘄春)出發與劉駿會合,本來想討個將令,順便研究防備北魏之戰略,也就是正常工作安排。
沈慶之還沒到,劉駿的典簽董元嗣卻風風火火從京城返回來了。
進了門就跪伏在地,嚎啕大喊,講述了太子劉劭弒父殺君,篡位稱帝的暴行。
劉駿當時就傻眼了,直勾勾看著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這是真的嗎?然后捶足頓胸,痛哭不已,差點昏死過去!
正傷心欲絕時,突然有人回報:“沈慶之求見!”
劉駿腦袋“嗡”一聲,立馬不哭了, 他來干什么?是不是接到了劉劭之命,前來殺我?!于是連擺手帶搖頭,喊道:“不見,不見,就說我病了!”
劉駿確實絕頂聰明,他擔心的很對,沈慶之真的接到了劉劭的親筆信,劉劭也真的是這么吩咐沈慶之的,殺劉駿,奪兵權!此時那封信就揣在沈慶之懷里!
沈慶之聽說劉駿托病不見,擼胳膊挽袖子,推開護衛,闖了進去!
只聽得大門響處,沈慶之沖了進來,整個衣衫不整,帶著破帽子,扎著綁腿,一看就是特別著急,劉駿一頭鉆進了桌子底下,瑟瑟發抖。
沈慶之進了屋子,看他撅著半個屁股露在桌子外面,哭笑不得,連拖帶拽,將個驚魂未定的皇子弄了出來!
他趕緊跪在劉駿面前,把劉劭的親筆信拿給劉駿看,劉駿戰戰兢兢打開,只見信中囑咐沈慶之殺死自己,奪下兵權,又允諾了沈慶之諸多好處,禁不住淚如雨下。
沈慶之要想殺他,他是插翅難飛,他手下大將柳元景還不在身邊!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啊!
劉駿悲痛欲絕,叩頭在地,哭著請求道:“請將軍看在我父皇的情面上,容我與母親訣別……”
沈慶之也把頭磕在地上,連連說:“不敢,不敢!臣是來輔順討逆的,之所以把劉劭的信給殿下看,是不想有所隱瞞,如今先帝被殺,國家重器落入兇兒之手,殿下要自強勉勵,臣堅決擁戴殿下!”
劉駿聽后大為感動,又要叩頭,唬得沈慶之不停回磕,腦門子都磕青了,身子也快趴到地上去了,道:“殿下這是要折煞老臣嗎?”
劉駿這才站起身,沒等說話,眼淚又流了下來,連稱:“家國安危,全在將軍”,說完還要下拜,嚇得沈慶之“撲通”一聲先跪下了,抱著他的大腿道:“殿下盡管放心,臣定竭盡全力!”
劉駿抹了眼淚,看來暫時是死不了了,趕緊請沈慶之召集軍隊,并處理內外事務。
沈慶之當即吩咐手下,四方各處召集人馬。
沈慶之見劉駿還是心有余悸,安慰他道:“殿下不必擔憂,劉劭,劉浚所倚仗之人,無非蕭斌,這個人太了解了,沒什么真本事,不足為懼,其余的更是烏合之眾,很容易對付。”
劉駿聽他這樣說,才眼淚吧差的點了點頭,這個時候,他太需要沈慶之這樣的主心骨了。
沈慶之又對部下義正辭嚴道:“如今大宋遭受前所未有之難,我等不才,要輔佐順應天命之人,只管勇往無前,不必擔憂前程!”
別看沈慶之農民出身,不識字,也不會寫字,但是戰功卓著,威震天下,有他振臂一呼,穩定軍心的作用可大了去了!
劉駿駕前主簿顏竣,得知劉駿準備起兵,特特的來了,聽聞馬上要討伐逆賊,趕緊提出自己的見解,道:“此時并非起兵的最佳時機吧?”
沈慶之瞪著他問:“你啥意思?”
顏竣還來了本事,搖頭晃腦裝犢子,道:“我覺得咱們身單力薄,應先聯合四方藩鎮,諸事齊備后再行動,茲事體大,不得從長計議嗎?”
“黃口小兒,你給我閉嘴吧,等到諸事齊備,黃花菜都涼了,你能干點啥,干點啥,不能的話,別在這里擾亂軍心!”沈慶之還從來沒發過這么大的火!
劉駿見狀,嚇得一哆嗦,急忙呵斥顏竣,看著門,用手一指道:“出去!立刻!”
然后又滿面堆笑的對沈慶之說:“將軍勿惱,繼續籌劃,怎么弄,您一人說了算!”
沈慶之迅速整備軍隊,可以這么說北有高允,南有沈慶之,那都是不世出的人才,鬧呢?不到十天,諸事安排妥當。
當時的百姓圍觀探看,禁不住拍手驚嘆:“這沈慶真乃神人,難道是搬來了天兵天將嗎?看看這陣勢!”
可真是旌旗蔽日,金鼓震天,鐵騎踏地如雷鳴,甲胄映日似霜雪!
軍隊集結完畢,劉駿任命沈慶之為征虜將軍,總督一切內外政務!
喜歡笑談資治通鑒之南北朝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笑談資治通鑒之南北朝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笑談資治通鑒之南北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小說中文網只為原作者兜里裝著歷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兜里裝著歷史并收藏笑談資治通鑒之南北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