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里裝著歷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2章 馮太后再推均田制;拓拔宏敲定三長制,笑談資治通鑒之南北朝,兜里裝著歷史,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另外一件大事,是什么呢?
馮太后目光深邃,她準備了這么多年,終于有了這個契機,繼官俸制之后,均田制開始全國推廣!
這可了不得了,一個被用了一百多年的土地分配制度就這樣橫空出世。
公元485年冬十月,孝文帝下詔:各州郡,十五歲以上的男子,每人可得田四十畝,女子二十畝,如果家里有奴仆婢女的,也還多給點兒。
北魏那些依附于豪門強族的隱戶,聽說給地了,那還扯啥啊,投奔官府罷,無非上點兒稅,服個兵役,那也比在豪強貴族的手下混強,橫征暴斂不說,收的稅比官府還高出好幾倍,主要是沒準啊!
北魏還著眼于流民,發出橄欖枝:“你過來啊,給你地!”
這誘惑誰能抵擋得了!
當然還有很多具體細則,你想想馮太后研究了那么多年,集合了很多人的智慧的改革項目,能不細致周到嗎?
在這里就不一一細說了,均田制發起者李世安督辦此事。
根據當時特定歷史條件和背景之下,頒布的均田制有倆大好處。
第一對百姓而言,獲得土地保障,解決了最基本的生計問題,穩定多了。
而且還減輕了壓力,只需按規定向國家繳納租調(糧食、絹帛)和承擔徭役,避免了此前地主豪強的過度兼并和高額盤剝,生活負擔相對減輕。
所以生產積極性也就上來了,墾荒、耕作的熱情高漲,推動了農業生產的恢復。
對北魏的好處不言自明,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土地是需要與戶籍綁定的,大量隱漏的人口被納入國家戶籍管理體系,另外租調和徭役的征收對象也擴大不少,活好干多了。
社會秩序隨之穩定,以前四處民變不斷,如今大多安靜下來,種地去了。
另外均田制鼓勵墾荒,擴大了耕地面積,北方農業在經歷長期戰亂后,得以快速恢復,國家日益強盛,有了超越南朝的跡象!
一年時間飛速而過,公元486年春季朝會,十九歲的拓拔宏第一次穿戴上了漢族皇帝的禮服和冕旒。
玄色繡龍的漢族袞服,垂落如深潭,十二章紋在光影里流轉著莊嚴的華彩,拓拔宏肩背挺得筆直,目光橫掃,彰顯著特有的挺拔和沉凝。
他抬起那雙眼睛,眼窩里既有鮮卑人特有的野性,也有漢語文化浸泡的深邃,目光亮得像淬了火的寒星,英銳里藏著俯瞰山河的篤定。
階下的鮮卑貴族們卻像被雷擊中一樣,僵立如石。
“這還是我們的可汗嗎?”
一眾老親王們手緊緊攥著腰間的鹿皮刀鞘,渾濁的眼睛里滿是冷厲的審視,和天塌了的痛心疾首。
旁邊的貴族們或垂著眼,或抿著嘴,喉結無聲滾動,交換著隱晦的目光,那目光里有震驚,有不滿,更有一絲難以掩飾的警惕!
“這不玩完了嗎?我們固守了百年的鮮卑舊俗,我們那流淌在血管里的雄鷹血液,是不是涼了??”
空氣里都彌漫著一種無聲的對峙。
而馮太后依然坐在珠簾后面,望著拓拔宏背影,她眼底掠過一絲極淡的暖意,那暖意藏在深邃的眸光里,快得如同燭火跳動的微光,轉瞬便被慣有的沉穩覆蓋。
她的表情始終平靜無波,好像什么都沒發生,但是她內心還是很激動的,這一天她等得太久了,她必須穩坐釣魚臺,對所有暗流涌動從容掌控!
朝堂像一潭深湖,表面看風平浪靜,底下卻藏著能攪動一切的驚濤駭浪。
走出這一步,祖孫倆費老鼻子勁了。
拓拔宏朗聲說道:“李沖,李尚書何在?”
李沖上前一步,道:“臣在!”
“說說你的折子吧!”
李沖一拱手,道:“陛下,均田制已經下發,但是配套制度還沒有完善,咱們地方上缺少基層行政組織法規,宗主督護制根本跟不上均田制的腳步,臣特請實行三長制!”
太尉拓跋丕聽了腦袋瓜子囟門疼,問道:“啥意思?”
李沖侃侃而談道:“簡單,就是以鄰、里、黨三級組織取代舊的“宗主督護制”,五家為一鄰,設鄰長……”
“你慢點說?取消啥?”
“取消宗主督護制……我接著說,五鄰為一里,設里長;五里為一黨,設置黨長,官吏的職責負責戶籍管理、徭役攤派租調征收和基層治安。
三長從鄉中強干而又謹慎的人中選派擔任。
鄰長免一人的差役,
里長除二人差役,
黨長家則免三個人的差役。
為官三年之內,考核評定,沒有過失者,加升一級。”
拓拔丕聞言堅決反對,大聲斥責道:“宗主督護制已行百年,你說廢了就廢了?就不怕動搖大魏根基嗎?”
李沖剛要據理力爭,主推均田制的李安世突然站了出來,率先反駁,道:“舊制里由大家族的宗主來監督地方行政事務,弊端太大了,導致戶口隱漏,這難道不是事實嗎?有時三五十家才有一個戶口,國家稅基流失不說,均田制怎么推行?”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喜歡笑談資治通鑒之南北朝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笑談資治通鑒之南北朝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笑談資治通鑒之南北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小說中文網只為原作者兜里裝著歷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兜里裝著歷史并收藏笑談資治通鑒之南北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