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花季的安妮在线阅读,大唐乘风录在线阅读,黑道悲情3在线阅读

子率以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五十三章 海峽,大明國士,子率以正,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明國士第四百五十三章海峽三天時間一晃而過。

  陳堪換上戰甲,立身于寶船的船頭之上,身后是兩百武裝到牙齒的親衛。

  張動將頭盔遞給陳堪,陳堪接過來戴好,拉下可以活動的面甲。

  自此,陳堪就只有一雙眼睛是弱點。

  除非敵人的弓箭能夠射到他的眼睛,不然他就是不死的存在。

  看著眼前已經集合的船隊,一萬兩千名將士身著皮甲,立于戰船之上,陳堪心中滿是豪氣。

  “譚叢領前軍五千,以寶船開路,竇興領后軍五千,以寶船斷后,本侯領中軍兩千居中策應,全軍出發!”

  陳堪沒有廢話,誓師大會早在從大明出發的時候就已經開過了。

  現在,養精蓄銳三月有余,將士們需要的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

  他們,終將在南洋,這個遠離大唐本土萬里之遙的地方,留下不朽的傳說。

  “嗚”

  號角聲吹響,戰鼓聲雷動。

  令旗揮舞,由三艘龐然大物率領的船隊逐漸駛離了獅子國港口。

  領頭的寶船已經過了獅子國國都,船尾依舊有巡航將才駛離港口,長長的船隊綿延數里,軍旗獵獵,甲葉森森,好不壯觀。

  獅子國國都所在的島嶼上有一座山,山高數百米,獅子城依山而建,最高處便是獅子國的王宮。

  王宮了望臺上,獅子國大相劉耶與一位和他面容相似,但身材比他高了一個頭的青年男子并肩而立。

  二人靜靜的看著大海之上綿延的船隊朝海峽深處駛去。

  “王叔,您說,咱們獅子國何時才能有一支如此強大的艦隊賓服四海呢?”

  劉耶面露思索之色,搖搖頭道:“除非大明天崩逝,四海起颶風。”

  二人所用的是大明的語言,而且聲音很小。

  所以立身在二人身后伺候的宮人聽見兩人談話,臉上不由得閃過些許茫然。

  青年男子正是獅子國這一帶國王迪蘇里拉,當然,他也有漢人名字,叫做劉拉。

  聽見自家王叔這句長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的話,頓時忍不住輕輕嘆了口氣。

  遙想三年前,那個沒有胡子的男人宛如神兵天降,帶領一支龐大的船隊浩浩蕩蕩的自獅子國門口經過,他也曾派出使節求過同樣的事情。

  當時他以為大明就算再怎么強大,那樣一支龐大的艦隊,也該是那個老大帝國最強的底牌了。

  畢竟強如獅子國的兩個鄰居,蘇門答臘和滿剌加都不曾擁有這樣的艦隊。

  但三年后的今天,他又送走了一支更加強大的艦隊。

  這支艦隊比三年前那支更強,他們的船更新,武器更先進,士氣更旺盛。

  而這樣的艦隊,都是出自那個強大的大明帝國。

  據路過的商隊所言,像這么強大的艦隊,大明還不止這兩支,他們的陸軍更加強大。

  迪蘇里拉不敢想象,那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國度。

  為何能夠強到如此離譜?

  長長的嘆息了一聲,迪蘇里拉的面容忽然堅毅起來,他抬起頭,看著眼前的劉耶,堅定的說道:“王叔,我要去大明,去覲見那位傳說中的大皇帝陛下。”

  劉耶一愣,隨即搖搖頭道:“王上,大明有一句古話,叫做國不可一日無主,您若是去了大明,我獅子國百萬眾又該何去何從,還是讓臣去吧。

  還請王上放心,大明那位大帥收了咱們的禮物,臣去了大明,有他的照拂,就算買不到大明的寶船,想必多購買一艘福船并非難事。”

  迪蘇里拉堅定的搖搖頭,一字一句道:“此生若不能去大明,生亦何歡?王叔不必再勸,我一定要去大明,見識一下天朝上國的威勢,我絕不愿再做那井底之蛙!”

  劉耶聞言,一臉倉惶道:“王上當真欲棄我獅子國百萬國民耶?”

  迪蘇里拉深吸一口,定定的看著劉耶:“我未有子嗣,去了大明,王叔便為獅子國國主,庇護我獅子國百萬民眾于麾下,如何?”

  “這如何使得?”

  劉耶一下子就慌了,急忙跪在地上,拒絕道:“不可,自古以來,王位接替皆有定數,臣恐難當此大任。”

  “我意已決,王叔不必推卸,我信王叔,定能庇護我獅子國民于羽翼之間。”

  迪蘇里拉一臉堅定的做出最后的抉擇,隨即轉頭用南洋語言吩咐道:“來人,傳召上師,我要問詢,另,責令國眾,拜里阿耶兒自此為我獅子國王主!”

  “不可,王上,不可啊!”

  劉耶拉住迪蘇里拉的袖子,急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但迪蘇里拉并未聽勸,甩開袖子便大步離去,了望塔不遠處,一個大明商賈打扮的文士正在等著他。

  “王上!”

  “上師,還請帶我去大明。”

  迪蘇里拉走得堅決,只剩下拜里阿耶兒癱坐在了望臺上倉皇垂淚。





  

  

  陳堪的船隊航行一天一夜之后,終于到了進入了海峽之中。

  馬六甲海峽,自前宋海上絲綢之路興起以來,便是中原王朝溝通世界的咽喉要道。

  海峽呈東南至西北走向,西段屬印度洋,東南端連接大明南海。

  海峽全長超過兩千里,最寬處超過七百里,而最窄處僅有七十余里,是連接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

  漢人的足跡,自前宋開始,便已深入這片領域,從這處海峽去,帶回了遠至歐洲,非洲的各種貨物。

  彼時南洋眾多國度,皆以學習漢人文化,說漢人語言為榮。

  但自前宋崖山海戰之后,蒙古人肆虐中原大地,漢人淪為最低等的民族。

  海上絲綢之路就此斷絕。

  而南洋眾多國度也足足百年未曾見過漢人的蹤跡。

  一直到四十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重開大宋天,漢人的足跡再一次深入海峽。

  而漢人一來到南洋,便迅速在南洋扎下根來。

  各國重新開始學習起了早已被他們忘記的漢人語言,重新穿上了華美的漢人衣衫。

  甚至很多漢人商賈被眾多南洋國度拜為國師或王師。

  但彼時大明施行海禁政策,往來的船隊,皆以江南士紳豪族的船隊居多。

  所以那個時候的南洋眾國只知北方那個龐大的國度再一次被漢人統治,新名字叫做大明,但對于那個國度究竟有多強大卻不怎么清楚。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鄭和出海。

  鄭和龐大的船隊讓那個南洋一眾國度見識到了什么叫做大國天威,也讓他們知道了大明究竟有多么富足。

  于是,許多小國紛紛派出使節北上,請求冊封,請求通商,并尊稱朱棣為大皇帝。

  只是朱棣的天威也有籠罩不到的地方。

  蘇門答臘與滿剌加自持遠離大明,膽敢覬覦鄭和麾下寶船。

  所以,陳堪來了,陳堪領著另一支強大的艦隊來了。

  朱棣特意將陳堪從北京叫回來領著船隊遠征,自然不只是單純的要陳堪接回鄭和。

  若只是接鄭和回國,完全用不著陳堪這個膽大包天的人出手,隨便遣一只水師南下即可。

  而對于朱棣的心思,陳堪也能猜到幾分。

  無非就是要自己盡可能的發揮自己膽大包天的性格,給膽敢挑釁天威者一個狠狠的教訓。

  只是有些話不能明說,畢竟大明需要在四海諸國面前維持一個仁義的外表。

  所以陳堪才會在船上和宋青定下來攻滅兩國首都,活擒兩國帝王的策略。

  此舉,不僅是要讓南洋諸國知曉大明的強大,也是要讓他們知道,大明的天威不能觸怒,觸怒者死。

  至于陳堪圖謀南洋的計劃,與朱棣的打算并不沖突。

  畢竟南洋太大了,國度之多,局勢之雜,遠非遼東之地可比,要納入麾下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的。

  而在這之前,大明的商隊還是要繼續做生意的,關稅也是要繼續收的,不然大明哪里來錢繼續造堅船大炮?

  “報”

  打頭的巡航艦返程了,遠遠的便大吼出聲。

  陳堪所在的中軍寶船之上,親衛放下船梯,一個將士順著船梯爬了上來,迅速跑到陳堪面前。

  單膝跪地拱手道:“大帥,前方六十海里處,發現滿剌加國戰船!”

  陳堪大馬金刀的坐在一張四腳固定在甲板上的椅子上,單手拄劍,聞言,半闔的眸子睜開,淡淡的問道:“對方有多少人,多少船?”

  “戰船百余艘,人手三千左右,譚將軍猜測,應是滿剌加國的先頭艦隊。”

  斥候口中迅速報出敵人的詳細配置。

  陳堪想了想,淡淡的吩咐道:“回去告訴譚叢,本帥授他臨機決斷之權,可自決進攻或是暫避鋒芒。”

  “得令!”

  斥候的將士來得快去得也快。

  陳堪起身走到甲板處,也沒有多說什么。

  海戰不像陸戰,可以有那么多戰爭形勢,還能打成藝術。

  海戰憑借的就是堅船大炮,遇見敵人的船隊,大炮轟過去,如果彈藥打完對方的艦隊還沒有沉海,那就開船撞過去。

  至于跳蕩作戰,跳入敵方船上殺人奪船之類的事情,僅限于沒有熱武器那個時期的小規模海戰。

  而現在,大明有了大炮。

  但,也只有大明有。

  所以,沒有大炮的滿剌加艦隊在海上就是陳堪麾下艦隊的活靶子,還是逃都沒地方逃的那種。

  若非鄭和的彈藥打光了,也不可能被他們攔在海峽之外。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軍事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