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6章 寶德寺,四合如意,云霓,小說中文網(wǎng)),接著再看更方便。
提起寶德寺,謝玉琰就想起當(dāng)年在道觀時的一些事。 每年到了節(jié)日時,他們師兄弟想要拜祖師,師父都會阻攔。 “無論是玉帝誕辰還是上元節(jié)、道祖節(jié)、三月三都不用拜祖師爺。” “就在正月初九時,去小院子里點(diǎn)柱香,奉上點(diǎn)瓜果就行了。” 正月初九,可是佛教的大日子。寺廟會供佛齋天祈福法會,那天要感恩三寶慈光加被、感恩諸天護(hù)持。 他們一個道觀,卻要在那時候拜祖師。 師兄弟們幾次問及此事,師父都不肯說,謝玉琰被接出道觀的前一晚,她指點(diǎn)師兄弟做了些飯菜,趁著師父吃得高興時再次提起。 師父說:“因為你們的祖師從前是個和尚,還掌管過一處寺廟,可惜將寺廟管的破敗不堪,被手下僧人一起攆了出去,心灰意冷之下,只得還俗,之后幾次想要重新拿度牒,可惜總是在要緊時出差錯……” “那會兒我也才跟他四處游歷,差點(diǎn)因此餓死,幸好你們師祖丟下顏面,投奔了一位故友,為師也得了一塊地方遮風(fēng)擋雨。后來你祖師問我,將來想要做什么。” “我說想做道士,你祖師干脆就先一步入了道門。” 這話聽得他們師兄弟發(fā)怔,后來師父只是開玩笑。 她回到宮中,重掌大權(quán)后,讓人去查問過,卻沒在文書記載中發(fā)現(xiàn),有哪位方丈被攆出寺廟。她又問師父,師父也是含糊其辭,不肯再提及過往。 直到她因病再次落腳普寧寺,聽老沙彌提及,幾十年前普寧寺救人之事,救人的不是什么慧心法師,而是一位叫智遠(yuǎn)的和尚。 她不知智遠(yuǎn)和尚是誰,也就沒太放在心上。 前些日子去市集,她問起普寧寺,楊欽告訴她,根本沒有普寧寺,只有一個破敗的寶德寺。 寶德寺的主持就是智遠(yuǎn)和尚。 前世一直沒有查到與師父所說那般相似的過往,回到六十四年前的大名府,卻讓她遇到了。 有些事情,不過相隔幾十年,就被傳的面目全非。 無論是人還是事都不那么可靠,除非親眼所見。她明日就去看看,那位智遠(yuǎn)和尚是不是師父口中的師祖。 謝玉琰收回思量,立即聞到一股香氣。 于媽媽將飯菜端進(jìn)屋。 現(xiàn)在三房有了廚娘,張氏卻還是會進(jìn)去幫忙,只因為謝玉琰和欽哥兒喜歡吃她做的飯菜。 “大娘子用飯吧,”于媽媽說著向窗外看了看,“不過別出院子,今晚只怕不得消停。” 謝玉琰道:“族里有人來了?” 于媽媽應(yīng)聲:“謝大老爺被抓了,北城那塊地也有兵卒把守,不準(zhǔn)任何人進(jìn)入。跟著楊宗道一同湊錢買地的那些族人就坐不住了。” 沒出事的時候,還能騙自己就算多花了銀錢,總歸還有石炭可以賣。 眼看雞飛蛋打,銀錢花了,地卻不能給他們,真要急死了。 謝玉琰道:“北城那塊地,謝家不敢再向朝廷要銀錢,但楊宗道買的都是林地和山地,朝廷還是會論價給些補(bǔ)償。” 張氏有些好奇:“能給多少?” 謝玉琰道:“四五百文一畝。” 于媽媽聽到這話忍不住笑出聲,原來大娘子說五百錢收地,不是隨便給價兒,而是有所依照。 楊宗道知曉了,恐怕又要暈厥過去。 楊欽不知道啥時候,抱著貍奴湊過來:“都在二伯家中哭訴,二老太太已經(jīng)急病了,二伯喊了郎中過去診治。” 楊欽去探聽消息回來的時候,在二房的西屋看到了躲在那里的楊裕,楊裕一臉驚駭,生怕有人將他抓去問罪似的,縮在那里瑟瑟發(fā)抖。 “活該,”楊欽道,“要是這次我們吃了虧,他們不知道會如何逼迫我們,興許這會兒已然將我們攆出了楊家大門。這處院子,包括外面的水鋪都會被收回族中。” “我們待他們夠好了。” 張氏頷首,從前她可能還會心軟,見識過那些族人的嘴臉后,就算她們再痛哭流涕,看在她眼里依舊是兇神惡煞的勢利和貪婪。 “不用理會他們,”謝玉琰看向楊欽,“用過飯,將你的書冊拿來,背給我聽。” 楊欽的臉頓時垮下來,嫂嫂哪里只是讓他背書,還會問他其中的道理,有時候空口就能出幾道難題,他甚至覺得嫂嫂比童先生更有學(xué)識。 張氏不禁莞爾:“是該考一考,這些日子心都散了。” 說完,張氏又故作威嚴(yán):“背不下來,我就用竹條打你的手心。” …… 二房里,楊明經(jīng)揮揮手讓人將飯食端下去。院子里哭鬧的厲害,他委實(shí)沒有胃口。 楊宗道閉門不出,族人就找到了他,若非聽了二老太太的話,他們也不會將銀錢從三房要回來,所以現(xiàn)在楊明經(jīng)定要幫他們一把。 大娘子總不能看著他們凍死、餓死,他們也不要別的,只想將買地的銀錢拿回來,絕不會分什么利錢。 這些人居然認(rèn)準(zhǔn)了,謝玉琰帶回的銀錢中有他們的一份兒。 不管他們將銀錢給了誰,換回了多少土地,總歸那些錢到了謝玉琰手中,謝玉琰就得還給他們。 楊明經(jīng)與他們說不清楚,干脆躲進(jìn)書房。 “大老爺,”管事低聲道,“謝家送信來了。” 一件事沒處置完,就又來了一樁。 楊明經(jīng)將書信接在手中打開一看,眉頭鎖得更深了些。謝家想要請謝玉琰撤回訴狀。書信中言辭懇切。 謝玉琰何必弄得魚死網(wǎng)破,將三河村的土地也搭進(jìn)去。 謝家認(rèn)準(zhǔn)了,謝玉琰不舍得那些石炭,他們也愿將北城的地補(bǔ)償給楊家,只要能了結(jié)這樁誣告案。 “這都是什么?”楊明經(jīng)將紙箋丟進(jìn)炭盆中,“她怎么可能答應(yīng)?” 她就算不賣藕炭,也不會饒過謝家。 這些事他該怎么處置?總不能去向謝玉琰要個主意。 …… 第二日,謝玉琰將布帛和花樣交給楊氏,讓楊氏拿去分給族中女眷。 “做象生花吧,”謝玉琰道,“到了正旦也好戴著。” 楊氏笑著應(yīng)聲,今年她們多賺了銀錢,置辦了不少年貨,更加期盼正旦到來。 將謝玉琰送上馬車,楊氏還囑咐護(hù)院:“小心護(hù)著。” 寶德寺就在南一廂,也多虧離得近,否則他們哪里能放心?謝崇峻進(jìn)了大牢,謝家哪里肯善罷甘休,還不知道要如何對付大娘子。 謝玉琰倒是很輕松,約她去寶德寺的可是王晏,她馬車周圍一定會有王家人盯著。 馬車進(jìn)了后山就開始顛簸,臟腑仿佛都能翻個個兒,車廂似是隨時都會散架,就連張氏也覺得頭暈?zāi)垦#僮邘撞街慌戮鸵鲁鰜怼?/br> “停了吧。” 謝玉琰出聲,小廝才勒住馬,上前告罪:“大娘子,這路實(shí)在不好走。” 謝玉琰下了車,向遠(yuǎn)處山坡上看去,隱約能看到古剎的一角,看起來格外的殘破。 前世她來的時候,這里的路很是平整,只是站在山腳,就能瞧到恢弘的廟宇。 不是親眼所見,真是很難相信。 守著這么個古寺,智遠(yuǎn)和尚怎么就弄成這般模樣? “大娘子,你看。” 不遠(yuǎn)處有人牽著兩匹馬慢慢接近,等那人面容能夠看清楚時,謝玉琰認(rèn)出來那是桑典。 “大娘子可會騎馬?”桑典到了跟前行禮詢問,“我家郎君準(zhǔn)備了馬匹,若是大娘子能用,騎馬到山腳會更容易些。”
本章未完,點(diǎn)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四合如意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小說中文網(wǎng)只為原作者云霓的小說進(jìn)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云霓并收藏四合如意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