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9章 揚名,四合如意,云霓,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茶館里坐滿了人。 柳四娘好不容易才跟著二哥擠進茶館,然后被安置在一個小小的套間里。 片刻之后,柳二郎偷偷送來了熱茶,還有一只小泥爐,柳家小廝將柿子、栗子和幾顆小紅果一同擺上了桌。 柳四娘常會跟著二哥出門,不過第一次來如此熱鬧的地方。 “別出去,”柳二郎道,“等我那邊忙完了,就來帶你一起回家。” 柳四娘點頭。 套間門關好,還是能聽到外面熱鬧的聲音。 大名府突然多了一個叫小報的東西,讀書人不必說,直接買一份來看,不識字的人就聽賣水的人街頭巷尾的傳。 那些賣水的人,走一段說一段,很快屁股后就跟了一群半大的孩子,甚至為了聽小報上寫的那些話本,主動幫忙賣水。 “最有意思的是,我看著幾個孩子在前面推車,賣水的漢子在后面拿著小報邊看邊讀,他肯定有許多字不認識,干脆就糊弄過去。” “那些孩子卻不肯放過,一直跟著讓他講完?!?/br> “這也就是順通水鋪發的小報,不然哪里能賣這么痛快?!?/br> “這點說的對,這小報都已經被帶出大名府了。” “怎么說?快講一講?!?/br> “就是那些挑洗面湯賣的人,將小報賣給了來往的客、商?!?/br> 這邊講的正高興,那邊喊伙計。 “加幾塊佛炭來?!?/br> 伙計跑來跑去,還被人拉住詢問:“是不是順通水鋪的佛炭?” “是,”伙計笑道,“除了他家,大名府也沒第二家賣藕炭……佛炭的?!?/br> “這小報上的文章寫得有些意思。” 柳四娘聽著外面那桌人說話,桌上的都是二哥的好友,一桌七八人,有六人都在府學讀書。 “聽說柳二郎早就知曉這樁事?” 柳二郎笑著道:“之前在童兄那里看到了,只覺得這主意好,也幫著看了幾篇文章,不過沒幫上什么忙。” “天覺兄太自謙了,小報出來之前,咱們一點風聲都沒聽到,童兄卻能將天覺兄請過去幫忙,可見認同天覺兄大才?!?/br> 童子虛是什么人,才高八斗,人又孤傲,寧愿縮在那里教一群孩童,也不肯被人舉薦入仕。就沖他能出入王府,這一點就是旁人所不能及。 “天覺兄,你再說說,這報頭是誰人寫的?” 柳二郎連連搖手:“這我可不知,都是童兄拿來的?!?/br> 眾人一瞬間安靜,幾個人互相看看。 摸不清什么情形的人終于開口問:“你們在打什么啞謎?” 柳二郎搖手:“弄不清楚的事還是不要說,咱們喝茶,喝茶?!庇行┤?,有些事不能輕易牽扯,而且他也覺得,一份小報而已,童子虛應該沒有那么大的面子,請來王晏親筆題字。 說話間,茶樓里的說書人來了,這次不說別的,他手里拿著的就是今日發的小報。 大家聚在這里,就是要聽說書人講這個。 自己看是一回事,經人講出來又是另一番感覺,還有那些沒有看全小報的人,正好也聚在這里,一并聽個明白。 那邊說書人講了一陣。 柳二郎這一桌又開始低語:“那雇工的消息你們看了嗎?” “一日一百文?!?/br> “就沖這個,咱們也得去寶德寺瞧一瞧,寶德寺拿出佛炭的法子,當得起大名府第一寶剎?!?/br> 柳二郎也跟著點頭:“這樁事還得感謝謝大娘子,寶德寺大殿失了火,眼見沒有銀錢重建,謝大娘子才將佛炭之事公布于眾?!?/br> 桌上一人不禁問道:“這是好事,為何寶德寺的方丈不愿意說出來呢?” 柳二郎伸手在桌子上畫了個圈。 一開始眾人不懂,不過仔細看了看,又互相交換了眼神,有人無聲地說了一個字:地。 這幾年道觀、寺廟圈地極多。 特別是有名的古剎,年年擴張,那些僧人的腰也跟著越來越粗。 “原來如此。” “謝大娘子勸說方丈,賣后山的碎石炭,一來能讓百姓賺些工錢,二來也能養活寺中僧人,若是銀錢不夠,僧人還能去礦場勞作?!?/br> “寺里有幾十個流民,如今就在做這樁事,只要肯賣力氣,都給銀錢?!?/br> 有人聽到這里道:“妙哉,這不就是范文正公說過的:召民為役,因而賑濟。道觀、寺廟都能這般,當是一樁大功德了。” “誰說不是。” “我們明日過去寺中送香火錢,也能再買些佛炭。” “香火錢可以,佛炭……不一定能買得到,”柳二郎伸手向外指了指,“今日順通水鋪外面擠滿了人,都是買佛炭的?!?/br> 小報一出來,從前沒在意藕炭的人,聽說這個叫佛炭,都要買來看看。 這一看不要緊。 人越聚越多。 誰也沒料到,正旦前兩日,大名府賣的最好的居然是佛炭。 “佛炭這價錢……” “一斤三文?!?/br> “還是一斤三文?”有人不禁感嘆,“這謝大娘子真乃女中豪杰。” 這位大娘子經歷也不一般。 若非她是女眷,他們定然要將她請出來,好好認識認識這個人物。 桌子角落里,一個衣服洗的發舊的措大,不由地嘆了口氣。 “尚英兄,何故嘆氣?” 左尚英家境貧寒,比眾人更早知曉那佛炭。 “不瞞諸位,若非今年有人賣藕炭,我恐怕都撐不過這個冬日,”左尚英道,“當時有人兜售藕炭的時候,我也是走投無路,才想著買回來試試,城中的木炭著實太貴,家中秸稈和柴禾已經快燒沒了。” “都說碎石炭有毒,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沒想到這藕炭果然好用,也是靠著這藕炭,我才能繼續讀書、寫字?!?/br> 柳二郎道:“既然藕炭有這般好處,如今人人都用,尚英兄卻怎么反倒憂心忡忡?是怕那藕炭漲價不成?” 左尚英搖頭:“我是怕……一樣東西太好了,就會被人惦記上。謝大娘子為了藕炭想得周全,可未必是那些人的對手?!?/br> 左尚英說著咳嗽兩聲,大家談論小報,聽著佛炭大名,看到的都是好處,卻不知道前陣子楊家和謝家爭買石炭礦鬧出了案子。 大名府那些商賈、富紳真的能不插手進來? 這話讓眾人一陣靜默。 柳二郎皺起眉頭道:“應當不會。” 左尚英道:“我也希望如此?!?/br> 剛好說書人又講到精彩之處,正是小報上的《法師取經記》。 柳四娘坐回椅子上,抿了一口茶。方才那人說的沒錯,恐怕這“經”沒那么好取。 …… 巡檢衙門。 陳舉焦急地看著屋子里的賀檀和王鶴春。 “兩位大人快想想法子吧,明日一早縣衙的人就會將公文送去永安坊?!?/br> “說是為了大名府的百姓,這就是明著搶人家的買賣?!?/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