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花季的安妮在线阅读,大唐乘风录在线阅读,黑道悲情3在线阅读

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62、不對啊,快婿,我的長槍依在,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陽縣不是個大縣,縣城不大,城墻最矮處只有一丈多高。
大軍只能駐扎在南面河谷,入城布防的只有五千左右。
“大帥,這批火藥比之前在宣州做的還好。”趙三激動的說。
后院里積雪掃盡,眾將圍觀。
火線嗤嗤燒到最后,瞬間橘紅火球一閃,大團青煙騰起,蒸騰氣浪震落枝頭積雪,簌簌而下。
火藥是直接放在瓦片上的,沒有用陶罐密封,就是要看其燃燒情況。
這批火藥比明顯比他們在宣州自制那批燃燒更快,更充分。
如果封入陶罐里,威力肯定更大。
這說明這些硝石商不愧是專業的,制出來的硝石比他們這些半路出家的純凈多了。
他也問過那些商人,他們的硝石別人買去主要做什么。
被告知主要兩個大頭,一個是夏天京城制冰,制冷飲用。
這個他知道,原理就是硝石溶解時,其分子與水分子相互作用破壞晶體結構,需從周圍環境吸收熱量,會導致水溫顯著降低。
但另一個則令他目瞪口呆,那就是用作藥石。
就是當藥用,這老中醫真是什么都敢開啊!不過考慮到水銀都有入藥的,這也就不奇怪了。
商人們告訴他,他們這上千斤過去,根本不夠京城用的。
關中那邊也有許多制硝的商人。
制硝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刮廁所墻角,糞坑邊上的土去浸泡過濾蒸煮。
工序和他們差不多,但產出比伏龍山挖出來的硝石礦土低多了。
也有些人靠土法制硝糊口,但賺不了什么大錢。
整個周國范圍內,做這買賣的就是大梁山上的伏龍山附近,還有就是關中也有硝石礦,那里也有不少硝石商。
趙立寬現在對火藥已經不擔心了,一千二百斤硝石,足夠制一千五百斤左右的火藥。
幾班加點能不能造完都是問題。
現在關鍵在火線。
點火的火線防潮不太好,而且燃燒太迅速,半米長的火線幾息間就燃燒殆盡,延時的效果太差。
之前他們是這么用的,因為足夠把火雷丟出去。
可現在要當地雷用,就必須加長延時效果。
現在的火線的核心是火藥,并摻入麻纖維、松脂粉末扭制作而成。
趙立寬讓軍中的工匠們想想辦法,給他們提了個思路,或許可以用不同的比例,比如降低硝石,增加木炭,硫磺,加入松脂粉做一種燃燒不那么充分迅速的火藥。
將其用于引線上,或許就能讓其燒得慢點。

時間飛逝,趙立寬每日整兵備戰,又從軍中挑選出五百能識字,手腳靈活,個子不高的,組了個“神機營”,讓他們專門開始練習地雷戰術。
這幾天代軍也開始逐漸失去耐心,不斷派人南下到城外挑釁。
不過來的人不多,都是騎兵,最多一次也只有四五百騎的樣子,就在城頭叫罵。
二月初五早上,晨霧剛散盡,太陽灑進河谷,有五百來輕重騎兵頭立白羽毛,排著大隊,又抵近到城外三百來步。
直到周軍弩利,不敢太近,只在那邊象征性往城里放箭,又派輕騎靠過來叫罵。
趙立寬讓守軍不要理會,同時在正中多豎旗幟。
派人在城頭與他們對罵。
罵人不是目的,是為分散代軍注意力。
同時讓工匠悄悄在東西城頭借著女墻掩護組建起六架床弩。
媽的誰跟那你們打嘴炮,老子直接起大狙!
雙方僵持到下午,代軍那邊也累了。
見周軍死活不出來,不少人紛紛下馬在地上墊著斗篷休息。
就在這時,正好風停了。
谷中弦響,早瞄了半天的周軍工兵抓住這機會。
三百步外,代軍旗下軍官應聲落馬,旁邊一位站在地上舉水帶喝水的倒霉士兵被釘在地上。
剎那間,代軍大亂,早躬身埋伏在女墻下,城墻后院子中的八百神臂弩兵早大體校對好彈道,紛紛放箭。
神臂弩三石多的恐怖拉力發射出去的箭矢呼嘯,大片落在三百步外休息的代軍頭上。
一時間慘叫連連,都慌忙上馬往北逃竄,丟下了二三十具尸體,還有十多個跑不動的傷兵。
仔細觀察兩刻鐘,確定北面敵人確實是逃走后。
趙立寬下令開城門放出五百騎,令將傷兵俘虜回來拷問,不準往北追擊。
二月初八早上,已派出七八天,去由當地獵戶帶路的斥候陸續回來了。
當天中午,侯景蓬頭垢面,人都瘦了一圈,就來向他匯報,趙立寬正和鐘劍屏一道在河邊給眉雪刷洗。
外圍的親兵放人進來,侯景和一位老獵戶,行禮就道:“大師真是料事如神,運籌帷幄!”
趙立寬哈哈一笑,把刷子丟給鐘劍屏,笑道:“馬屁少拍,直接說,什么情況。
侯景嘿嘿一笑,上前道:“果然如大帥所料想那樣。
我們沿著西面的山上走了三十里左右,遠遠從山頂見代軍河谷里當大道扎營。
又繼續北進,到大帥說的那個什么郭家村后山,看到村里都是營帳,有近二百頂。
我們不敢近了看,繼續從山上小路走繞道山后北進,中途有兩個弟兄摔傷,還有一個踩空滾下山崖,沒回來…………………
后面的路更難走,我們輕裝簡行,只帶了五個好手跟著老獵戶走,從山上攀巖過河,到西面白草溝上游。
真如大師說的那樣,那河兩畔的河谷里,十多里都是帳篷!
我們根本數不過來,粗略算了一下,那河谷上下十余里,瘦少說駐扎了兩萬代軍。
全不在大道上,從河谷出去到北上梁州的大道,可能有七八里路。
全蹲在那就等著我們上去呢。”
趙立寬點頭,心里大概知道了代軍這次伏擊的全局部署。
兩千左右的前鋒在北面三十里左右當道扎營,應該是誘餌。
后大道西面山坡上的郭家村駐扎了兩三千,要么是想等他們過去后斷后。
要么是想給前鋒增兵,不斷增加兵力黏住他們,給他們一種遇到主力的錯覺。
而真正的主力則等在北面七十里左右的百草溝河谷里,一旦他們深入,從最前線一路追過去,不說前后不濟,至少戰斗隊形會被拉長。
而且從三十里左右打到七十里外的百草溝附近,全軍也該疲憊了,士兵的體力也消耗得差不多。
這時代軍兩萬真正的主力就會出白草溝,從側面進攻,或者作為生力軍從正面補充進戰場,徹底擊潰他們。
這套部署至少說明對方領軍主帥不是個草包。
知道數萬大軍完全匯聚一處,在河谷里根本發揮不出來戰斗力。
同時根據水源梯級部署兵力,分配上也合理,距離上完全得當。
即便他們摸清了敵人的大體布置,也不敢北上了。
因為敵人這三個梯級兵力部署是很合理的,兩兩之間相距在十到二十里左右,都有水源和補給。
最前方是輕重騎兵為主,戰事不利后方可以及時支援,也不會造成兵力無法展開的浪費。
不過他腦子靈光一閃,忽然想到那天路上和郭家村大爺的談話,皺眉道:“不對啊,郭家村真扎了二百營帳?你們仔細數過嗎。”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軍事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