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花季的安妮在线阅读,大唐乘风录在线阅读,黑道悲情3在线阅读

清風映明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2章 斬業非斬人,三藏識錯請悟空,西游:從拜師太乙救苦天尊開始,清風映明月,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超度他們到極樂世界??去吧!”
話音落下,豬八戒和沙悟凈各舉寶兵,毫不猶豫的斬向眾匪徒。
一蓬蓬鮮血自此飛濺,潑灑在墻壁之上,劃出道道血痕。
是時,有僧人念經聲響起,其聲顫顫巍巍,
海風拂過歸墟書院的檐角,銅鈴輕響,如低語呢喃。沈青蘿站在阿禾碑前,指尖撫過碑文上那道深深刻下的“張二狗”三字,仿佛觸到了百年前那個雪夜少年顫抖的手。她身后,數百名弟子肅立無聲,手中捧著新抄的《鳴心盟秘典》副本,紙頁在晨光中泛著淡淡的金紋??那是信光符之力滲透墨跡所留下的印記。
忽然,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名灰衣青年踉蹌奔來,臉上沾滿塵土與血痕,懷里緊抱著一只漆黑木匣。“青蘿師姐!”他跪倒在地,聲音嘶啞,“北境……出事了。”
沈青蘿神色一凜,蹲下身扶起他:“慢慢說,怎么了?”
青年喘息片刻,才斷續道:“慈航真人的‘安寧觀’……已在三十州設壇施藥。我們派去臥底的七人,三人被焚尸滅跡,兩人失蹤,剩下兩個……回來了,但眼神不對。”他顫抖著打開木匣,里面靜靜躺著一片干枯的舌苔,邊緣焦黑,中央卻浮現出詭異的符文,“這是從一名服藥致死的老婦口中取出的。郎中前輩驗過,說是‘安魂湯’煉化記憶時殘留在體內的‘識燼’。”
沈青蘿凝視那片舌苔良久,忽而閉目。她運轉“記憶免疫學”心法,以意念探入符文深處。剎那間,腦海中炸開無數畫面:孩童笑著焚燒家書,母親親手撕毀亡兒遺照,書生高呼“太平盛世”而焚燒《昭雪志》……每一張臉都帶著幸福的微笑,眼中卻空無一物。
她猛地睜開眼,額角滲出血絲。
“這不是簡單的遺忘。”她聲音冰冷,“他們在用痛苦反噬真實??將冤屈、憤怒、不甘這些情感本身,煉成維持‘安魂湯’效力的燃料。越是曾受苦難之人,服藥后越易沉淪,因為他們的記憶太重,一旦選擇逃避,便再不愿醒來。”
眾人倒吸一口冷氣。
“所以慈航真人并非邪修。”沈青蘿緩緩起身,目光如刀,“他是執念的共謀者。他知道人心不堪重負,便以‘安寧’為餌,誘使人主動交出記憶,換取虛假平靜。而這忘川瘴,并非來自歸墟海底,而是由百萬顆被壓抑的心共同滋生??它本就是我們的一部分。”
話音未落,天邊驟然陰云密布。一道赤紅閃電劈開蒼穹,映出云端之上一座懸浮道觀的輪廓,匾額上三個大字熠熠生輝:安寧觀。
與此同時,千里之外的長安城外,那位手持信光符的郎中正藏身于一座破廟之中。他面前攤開著《慧觀遺錄?天問篇》,筆尖蘸著混合了舍利粉與心頭血的墨汁,正在謄寫最新調查所得。突然,胸口符?劇烈發燙,他悶哼一聲,抬頭望向窗外??
一輪血月高懸。
廟門外,腳步聲漸近。不是一人,而是成群結隊。他們衣衫整潔,面帶祥和微笑,手中提著陶壺,壺中飄散淡淡幽香。為首的是一名白須道士,身穿杏黃道袍,眉心一點朱砂如淚,正是慈航真人。
“善哉。”他立于門檻之外,聲音溫潤如春風,“世間苦厄,皆因執念。放下即是解脫。施主何必苦苦執守那些過往?不如飲下一碗安魂湯,得清凈自在。”
郎中不語,只將手中毛筆輕輕擱下,右手緩緩撫過懷中的銅牌??那枚刻著“岸”字的舊物,此刻正微微震動,似有悲鳴。
“你不是真正的道者。”他終于開口,聲音沙啞卻堅定,“真正的慈悲,是幫人直面傷痛,而非替他們忘記。你不過是個逃兵,一個當年不敢為親人申冤、如今便要天下人都失憶的懦夫!”
慈航真人笑容不變,只是眼中閃過一絲裂痕般的痛楚。
“你說得對。”他竟點頭,“我女兒死于官府酷刑,只因她寫了本《冤民錄》。我抱著她的尸體跪在宮門前三天三夜,無人理會。后來我明白了,這世道不需要真相,只需要‘太平’的幻象。既然如此,何不讓所有人……都活得輕松些?”
他說完,揮手灑出一片霧氣。廟內頓時彌漫起甜膩香氣,郎中只覺頭腦一暈,眼前浮現女兒幼時笑顏,妻子臨終哀求:“別查了……放過自己吧……”
他的手開始顫抖,淚水滑落。
就在這時,胸前信光符猛然爆發出璀璨金芒,將迷霧盡數驅散。郎中咬破舌尖,清醒過來,怒吼一聲,抓起桌上的《遺錄》殘卷擲向空中,以血指凌空畫符:
“真言不滅,萬相破妄!”
書頁燃燒,化作漫天火蝶,每一只翅膀上都浮現一段被篡改的歷史原貌。火光中,無數冤魂齊聲吶喊,沖擊著慈航真人的心神。
道士身形劇震,嘴角溢血,卻仍癡笑:“你看,他們還是不肯放過我……哪怕我已經給了他們安寧……”
轟!
一道碧綠鼓聲自歸墟方向遙遙傳來,穿透千山萬水,直擊此地。
是沈青蘿敲響了鳴心鼓。
這一次,鼓聲不再是單向傳遞,而是引發共鳴。各地隱藏的鳴心碑同時震顫,百姓家中私藏的《昭雪志》無風自動,字跡泛光;邊關將士墳前石碑重新顯形;甚至連那些已服下安魂湯的人,也在夢中聽見親人的哭訴。
慈航真人終于露出驚懼之色。
“不可能……明明已經抹去了……為什么還會回來?!”
“因為你忘了。”沈青蘿的聲音仿佛跨越空間而來,“記憶可以被遮蔽,但情感不會消失。每一次講述,都是對靈魂的一次喚醒。你們壓制得越狠,反彈就越強。現在,百萬顆心正在同步跳動??它們記得痛,也記得愛。”
血月下,安寧觀崩塌一角。
而在天庭,照心鑒再次浮現人間景象。玉帝看著鏡中那一幕幕覺醒的畫面,久久不語。
太白金星輕聲道:“陛下,信光符已激發凡人內在之力。此戰,不在神通,而在信念。”
玉帝點頭:“傳令下去,開啟‘九霄回音壁’,將歷代忠烈事跡、民間義舉,借星辰之力投射于夜空,讓天下人抬頭即見。”
“可若有人不信?”南極仙翁擔憂道。
“那就讓他們親眼看著。”玉帝眸光深邃,“當千萬人同時見證同一段歷史,謊言便再也無法立足。”
當夜,萬里晴空突現異象。北斗搖曳,銀河流轉,一幅幅巨大光影浮現蒼穹??有阿禾伏闕上書的身影,有張二狗父親臨刑前寫下“記住”的瞬間,有郎中在疫村分發藥方的背影,也有沈青蘿點燃《新昭雪錄》時那團碧綠火焰……
百姓仰頭觀望,老者流淚,孩童發問,壯年握拳。
從此,每逢月圓之夜,九霄回音壁便會顯現一段塵封往事。人們開始自發組織“觀星會”,一邊看天,一邊記錄,再傳給下一代。
然而,黑暗并未退場。
數月后,一場“大赦詔”突然頒布,宣稱所有舊案一律不予追究,“以免擾民”。緊接著,朝廷設立“清言論司”,專查“煽動民心、虛構冤情”之舉。數十名鳴心盟成員被捕,罪名竟是“制造集體記憶紊亂”。
更令人震驚的是,連部分曾經支持正義的官員也開始轉變立場,公開批評:“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何必翻舊賬?影響穩定。”
沈青蘿意識到,敵人已進化。他們不再否認事實,而是用制度化的手段將其“合法化遺忘”。
她召集核心成員,在歸墟海底第九碑下召開秘密會議。八碑環繞,海水澄澈,唯有第七碑仍殘留些許黑晶碎屑,如同未愈的傷疤。
“我們必須改變策略。”她說,“不能再依賴單一渠道傳遞真相。我們要讓每一個普通人,都成為不可摧毀的記憶載體。”
于是,《鳴心盟秘典》中一項塵封已久的儀式被重啟??種心術。
此術源自唐代慧觀大師,原理是以特殊音律配合呼吸法門,將重要信息編碼進潛意識深層,再通過夢境、口訣、童謠等形式代際傳承。即使肉體死亡,只要還有人唱起那段歌謠,記憶便會復蘇。
第一代“心種者”共有九人,分別前往九州各地。他們中有說書人、繡娘、樵夫、漁女、戲班伶人……每個人都被植入一段核心記憶:關于阿禾之死的真相,關于歸墟九碑的意義,關于如何識別安魂湯的毒害。
他們不再書寫,而是吟唱。
一首首看似尋常的民謠悄然流傳: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幾人高樓飲美酒,幾人凍死橋下頭?
若問冤屈何處訴,請聽歸墟鼓聲吼。”
又有:
“爹娘教我三件事:認得字,記得痛,不怕說。”
這些歌謠旋律簡單,卻蘊含精神共振頻率。聽者不知不覺銘記于心,多年后某個雨夜,或許只為一句“橋下頭”,便會潸然淚下,繼而追問究竟。
慈航真人察覺異常,下令全國禁唱此類曲調,違者以“惑亂人心”論處。可越是禁止,傳唱越廣。有人因此被捕,臨刑前高歌不止,圍觀群眾跟著哼唱,歌聲如潮水般蔓延。
三年后,慈航真人最后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他在京城最大的安寧觀中設壇講經,宣稱將展示“終極安寧”??能讓整個城市進入無夢長眠,永離煩惱。
當晚,全城百姓齊聚觀前廣場。
郎中、沈青蘿、老驛卒三位持符者同時感應到危機降臨。他們各自取出信光符,遙相對望,默然發動最后力量。
三道金光沖天而起,在高空交匯,凝聚成一面巨大的透明屏障,覆蓋整座城池。
慈航真人登臺,正欲施法,忽然停住。
因為他看見,臺下萬人齊聲吟誦《昭雪童謠》。聲音起初微弱,漸漸匯聚成河。孩子們清澈的嗓音穿透夜空,與九霄回音壁上的星光呼應。
他的身體開始顫抖。
“不……停下……你們不該還記得……”
可記憶如洪流倒灌。他看見自己年幼的女兒趴在桌上寫字,燭光映著她稚嫩的臉龐;看見她被人拖走時回頭喊“爹”;看見她尸體上層層疊疊的鞭痕……
“我記得……我都記得……”他跪倒在地,放聲痛哭,“我對不起你……對不起所有相信我的人……”
那一夜,慈航真人自焚于觀中。臨終前留下遺書:
“吾以安寧之名行奴役之實,罪無可赦。愿余燼化風,吹散迷霧。若有來生,寧做執鼓之人,不做安魂之醫。”
安寧觀自此衰敗,三百六十座道觀相繼關閉。安魂湯配方被徹底銷毀,唯有一味藥材幸存??名為“醒心草”,據傳乃當年慧觀大師埋骨之處所生。
戰爭并未結束,但天平已然傾斜。
又十年。
歸墟書院迎來第一百屆承信禮。沈青蘿已是白發蒼蒼,卻依舊挺立碑前。她身后,新一代弟子手持竹簡、布帛、瓷片、木牘,甚至有人將文字刺在皮膚之上??只為確保真相永不消逝。
忽然,海面波瀾再起。
第九碑緩緩下沉,取而代之的是一塊全新的石碑浮出水面。碑身潔白如玉,上面無一字跡,唯有一面光滑如鏡的平面。
沈青蘿走上前,伸手輕觸。
鏡中映出的不是她的容顏,而是萬千眾生的臉:有笑,有淚,有怒,有思。
一個聲音響起,不分男女,不論老幼,仿佛來自時間盡頭:
“從此以后,鳴心碑不再由一人樹立,而由萬人共鑄。
每一個敢于說出真相的人,都在為它添一筆。
它不在歸墟,不在敦煌,不在天上。
它在你開口的那一刻,誕生于人間。”
沈青蘿笑了。
她轉身面向大海,舉起右手,輕輕一揮。
咚??
鼓聲響起,輕如嘆息,卻又穿透時空。
不知何處,一個小男孩正用炭條在墻上寫字。他寫得很慢,一筆一劃,極其認真。
“王阿婆,六十八歲,餓死在村口槐樹下。
她臨死前說:‘告訴外面的人,我們沒偷糧,是官府搶走了。’”
寫完,他摸出口袋里僅剩的一顆糖,放在墻角,當作祭奠。
然后,他走到院中那面小小的鳴心鼓前,拿起鼓槌。
輕輕一敲。
聲音很輕。
但足夠喚醒一顆心。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修真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