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王2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流民,明末,從西北再造天下,小兵王2,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7章,流民第12頁 聽到徐晨的話,村長搖搖頭走開了,自己也是昏了頭了,居然聽徐晨這個沒下過地的人胡說八道。 土根小聲道:“哥哥哎,打一口井就要七八兩,有的花費還更高,但能澆灌十幾畝地都是多的,村里有3000多畝地,這要打多少井才能澆的完,有這個錢還不如買糧食,想辦法扛過這次旱災。” 徐晨聽到也撓撓頭,這個時代打一口井的成本這么高嗎?出水量也太小了。我怎么記得壓水井那個水是不斷絕的,小時候日都累哭了也沒等到沒水。 很快他反應過來了,雙方說的就根本不是一回事,他說的是壓水井,村長他們聽到的卻是村里的那種老井。 于是他說道:“知道蜀中的自貢嗎,當地的鹽丁為了能出鹵水,弄出來一種可以深入地下500丈的井,我說的就是這種井,直接打到水脈上,讓水噴出來灌溉土地,這樣的一口井應該可以澆個幾十上百畝地吧?” 徐晨也不敢確定,因為即便是壓水井也是很久以前的記憶了。 土根苦笑道:“人家那是鹽井,打出一口就是金礦,這種井我們哪里用得起。” 徐晨道:“算了,和你說不清楚,等我打出一口井的時候,你就會知道這種壓水井的好處了。” 天啟5年(1625),六月二十七日。 徐晨帶著最后的手稿和小五一起踏上了去米脂縣的方向。 這一路看到的景象讓徐晨憂心忡忡,道路兩旁的田地當中,都是忙碌挑水的農戶,此時他們全家老小竭盡全力的想要保住自己的口糧。 道路兩旁也時不時出現如同乞丐一般的流民,他們步履蹣跚的向著米脂縣方向走過去。 眼前的這一幕讓徐晨受到了極大的沖擊,餓殍遍地,人盡相食,這些文字記錄的歷史,第一次形成畫面沖擊著徐晨腦海。 他本想給點錢給這些流民,但卻被小五阻止。 “徐爺,您心善想要救他們一次,但米脂縣城外流民的數量已經破千了,您救不過來。被這些流民知道您身上有錢,只怕我們回不到縣城。您真想救人也有辦法。縣令聯合城里的老爺們,籌集了五百石麥子,就在城東搭個施粥的鋪子,您可以買點小麥去城東施粥。” 這么快就有上千流民,徐晨更加擔憂了,每個流民都是一顆火星,當他們匯集到千千萬萬的時候,就會引爆整個大明。 小五反而沒有太太的危機感了,他從小就生活在這種環境當中,災年他遇到太多了,陜西一向是一年豐收一年在中間有兩三個平年。 這些流民只要挖野菜,啃樹皮的,挨過幾個月就好,只要旱災過去了,他們自然會回到自己老家去。 他自然想不到陜西的干旱會一年接著一年,最后干旱最嚴重的那一年,整個北方糧食減產一半。 徐晨問小五道:“米脂縣糧食的價格如何?” 小五道:“去年的收成不好,糧食價格本就偏高,今年又鬧了旱災,麥粉的價格已經漲三成,一石麥粉要一兩三,小麥也要九錢銀子。” 不妙呀,夏收才過去了不到兩個月時間就漲了三成多的糧價,再過段時間只怕有錢都買不到糧食啊,要想辦法屯糧,把高家寨武裝起來。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7章,流民第22頁 高家寨距離米脂縣并不算太遠,兩人走了不到一個時辰,就看到了米脂縣城墻。米脂縣的城墻不高,比后世的一層樓稍微高一點,大概也就是4多的樣子,縣城內部的面積也不算大,也就是幾條街道,幾個巷子,用這個世界的詞來說,標準的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現在的米脂縣并不算出名,是大明上千個縣城當中普普通通的一個縣,甚至都可以說是比較貧困,直到幾十年后,出了一個大西皇帝才變得天下聞名。 米脂縣東門已經被封鎖,徐晨和小五是從南門進入。 城外的旱災并沒有太影響到米脂縣城內,小商小販依舊在熱情的叫賣自己的貨物,縣城的居民依舊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并沒有太大的恐慌心理,在他們看來,米脂縣高高的城墻足夠阻擋一切災民。 變化最大的可能是街道上的乞丐多了一些,賣身葬父,或者是為了口飯吃,賣身為奴的人多了一些。 沒多久,兩人來到米脂書鋪前。 東叔看到徐晨和他手中的書稿激動道:“讓老夫先睹為快。” 武侯篇主要講5次北伐的事,東叔已經看完了前4次北伐了,最后一章講的是秋風五丈原,即便東叔已經知道結局了,但還是想先睹為快。 說完東叔就看起書稿,沒多久東叔就雙目通紅眼,眼淚直流,可惜道:“悠悠蒼天,何薄于我,上蒼終究不給武侯機會。” 在嘆息武侯之余,也在為自己嘆息,東叔也是個讀書人,還考上了秀才的功名,但后面他連考了十余次,卻沒有中舉,反而把他的心氣給打沒了,連考場都不敢進了。 年輕時期他也是有名的神童,也有像武侯一樣平天下的政治抱負,想要遇名主而仕,想要齊家治國平天下,但卻被科舉攔住了,連官場都進不去。滿腔的抱負只能壓抑在心中,也就是家族有錢,讓他還有個書鋪可以養老。 半天之后東叔才反應過來笑道:“讓賢侄看笑話了。” 徐晨道“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東叔你這是名士風流。” 東叔笑道:“老夫算得了什么名士,在整個米脂縣,也只有賢侄算名士。” “英雄記武侯篇質量不輸給關羽篇,定可以引起整個陜西紙貴。” 而后東叔端出四個50兩的銀錠道:“這是武侯篇的定金。” 徐晨推了回去道:“是200兩,其中五十兩請東叔購買一些麥子,小侄要在米脂東城門施粥。 余下的150兩,我想東叔幫我找三種作物,分別是土豆,紅薯,玉米,我以五十兩的價格,每種糧食收購一石。” “土豆,紅薯,玉米?”東叔滿臉怪異,他也是第一次聽說這三種作物。 這三種作物傳到大明已經有好些年頭了,只可惜大明朝廷不重視,根本就沒想過要推廣它們。 不能說上蒼沒有給大明機會,但這些機會都像雨點一般被大明躲過。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明末,從西北再造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小說中文網只為原作者小兵王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兵王2并收藏明末,從西北再造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