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零三章 一舉成名,就在今朝,九龍奪嫡,我真不想當太子,三山風,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馮秀才的死,愈演愈烈,鬧得越來越大了。 不但天天有御史彈劾毓慶銀行,連翰林院那幫人也跟著動了。 幾十名年輕翰林憑著一腔熱血,聯名寫了一道奏折。 內容就一個,查封這個害人的毓慶銀行,還 夜色如墨,京城深處卻燈火未熄。紫宸殿內,燭火搖曳,映照出一道蒼老而威嚴的身影。皇帝沈元昊端坐龍椅之上,手中正捧著一卷戰報,指尖微微顫抖。那紙上字跡剛勁有力,墨痕猶新,正是沈昭親筆所書的捷報。 “無錫大捷……帥旗傾覆,沈葉北遁?”皇帝低聲念出,聲音沙啞卻不失銳利,“三破敵騎,斷其糧道,內外夾擊,一戰定江南?” 他緩緩放下奏章,目光投向殿外深邃的夜空,久久不語。 身旁的老太監李德全垂首侍立,屏息凝神,不敢多言。他知道,此刻陛下心中波瀾萬丈。 良久,皇帝才輕嘆一聲:“昭兒……竟有如此手段。” 這句話說得極輕,卻似有千鈞之重。李德全心頭一震,連忙躬身道:“殿下智勇雙全,臨危不亂,以少勝多,實乃我大周之福。” 皇帝冷笑一聲:“福?朕的兒子們互相殘殺,血染疆場,這是福?這是劫!是朕治國無方,致使諸子相爭,幾欲骨肉相殘!” 李德全頓時冷汗涔涔,跪伏于地:“陛下息怒,此乃逆黨沈葉先起兵禍,殿下被迫應戰,保境安民,功在社稷啊!” 皇帝沉默片刻,終于揮了揮手:“起來吧。你說得對,錯不在昭兒。錯在朕,錯在那些挑撥離間、推波助瀾之人。” 他重新拾起戰報,細細再讀一遍,眼神漸變復雜。那一句“兒無意儲位,唯愿天下太平。然若有奸佞禍國,兒亦不懼執劍而起,肅清朝堂”,如針般刺入他的心。 “無意儲位?”皇帝喃喃,“誰信你這話?打贏了仗,斬了兄長兵馬,逼得太子候選人狼狽逃竄,還說無意儲位?” 可他嘴角竟浮現出一絲笑意:“但這份膽識,這份氣魄……倒是像極了年輕時的我。” 就在這時,殿外腳步急促,一名內侍疾步而來,跪稟道:“啟奏陛下,九皇子沈淵求見,已在宮門外候旨。” 皇帝眉頭微皺:“這么晚了,他來做什么?” 內侍低聲道:“九殿下說,有要事面奏,關乎江南戰局與朝中人心浮動。” 皇帝冷哼:“又要來表忠心?還是來告狀?讓他進來。” 不多時,一道清瘦身影步入殿中。沈淵身穿素色錦袍,頭戴玉冠,面容俊朗,眉目溫潤,仿佛書生多過皇子。他行至階前,恭敬跪拜:“兒臣參見父皇,夜深驚擾,罪該萬死。” “免禮。”皇帝淡淡道,“你說有要事,講。” 沈淵起身,神色沉靜:“兒臣聽聞無錫戰報已至,沈昭大勝,沈葉敗走。此事震動朝野,百官議論紛紛。有人稱頌沈昭功高蓋世,堪當儲君;也有人憂心邊將擁兵自重,恐生尾大不掉之患。” 皇帝眸光一閃:“那你呢?你怎么看?” 沈淵低頭,語氣平和:“兒臣以為,沈昭此戰勝得漂亮,但也勝得太快、太巧。趙恒能在城中埋下伏兵,聯絡豪族,絕非一日之功。若無沈昭事先授意,豈能成事?這分明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圍殲之戰。” 皇帝不動聲色:“所以?” “所以……”沈淵抬眼,目光清澈,“沈昭并非被動突圍,而是主動設局。他故意示弱被圍,誘使沈葉分兵,再以趙恒為餌,耗其兵力,最后雷霆反撲。此計環環相扣,步步為營,非尋常將領所能為,更非一般皇子可及。” 他頓了頓,聲音低了幾分:“兒臣斗膽直言??沈昭之心,不止于平叛,而在奪嫡。” 殿內一時寂靜,連燭火都仿佛凝固。 皇帝盯著沈淵,良久才道:“你是在提醒朕,要防著他?” 沈淵搖頭:“兒臣是在提醒父皇,天下未定,人心難測。今日沈葉敗,明日或許便是他人落馬。若朝廷不能公正裁決,僅憑勝負論英雄,則諸子必將爭相效仿,以兵權搏儲位,終致天下大亂。” 皇帝緩緩點頭:“你說得不錯。可若不賞功,何以服眾?若不懲過,何以立威?” 沈淵躬身:“賞功當賞,但不可過重。宜嘉獎其平亂之功,擢升軍職,賜金帛田宅,以示恩寵;然儲位之事,須待宗廟議定,群臣共推,不可因一戰之勝而輕許。” 皇帝瞇起眼睛:“你倒是條理分明。可你不怕……他說你嫉妒?” 沈淵淡然一笑:“若因直言而被視為嫉妒,那這朝堂,也就真的沒救了。” 皇帝忽然笑了:“好一個沈淵。冷靜、理智、懂得分寸。你不像你八哥那樣鋒芒畢露,也不像你三哥那樣急躁沖動。可惜啊……” 他話音一頓,意味深長:“可惜你母妃出身卑微,你在朝中根基太淺。” 沈淵神色不變,只輕輕道:“兒臣只求問心無愧,其余,皆聽天命。” 皇帝擺手:“退下吧。明日早朝,朕自有決斷。” 沈淵叩首告退,身影消失在夜色之中。 待他離去,皇帝再度拿起那份戰報,凝視良久,終是提筆朱批八字:“功著南疆,忠勇可嘉。” 并未提及儲位二字。 與此同時,揚州城內,沈昭大營。 戰后整頓已近尾聲。陣亡將士名錄呈上,共計一千三百七十二人陣亡,兩千余人負傷。沈昭親自前往靈堂祭拜,焚香酹酒,默立良久。 趙恒站在一旁,低聲道:“殿下,將士們都說,您不該親來。如今您已是全軍主心骨,若有閃失,后果不堪設想。” 沈昭望著靈位上一個個名字,輕聲道:“他們為我而死,我若不來,豈非寒了活著的人的心?” 韓烈走來,抱拳道:“殿下,斥候回報,沈葉一路北逃,沿途收攏殘部,現已進入滁州境內。他并未回京,而是轉向西行,似欲前往廬州,投靠當地節度使陳廷岳。” 沈昭聞言,眼中寒光一閃:“陳廷岳?那個老狐貍?” 韓烈點頭:“此人早年曾受沈葉父親提拔,一直暗中支持太子一系。若沈葉真與其勾結,恐再生禍端。” 趙恒皺眉:“是否需派兵追擊,將其擒殺于途中?” 沈昭沉默片刻,搖頭:“不必。陳廷岳雖有私心,但不敢公然抗旨。沈葉若去投他,必會受到監視與限制。況且……” 他嘴角微揚:“他現在最怕的,不是我們追殺,而是無人理會他。只要朝廷不表態,他就永遠是個敗軍之將,逃亡之徒。時間越久,他的勢力就越發瓦解。” 韓烈恍然:“原來殿下是要用‘冷’字訣。” “正是。”沈昭轉身,望向帳外星空,“真正的勝利,不是殺死對手,而是讓他活著卻失去一切。名聲、權力、信任、希望……統統被抽干,只剩下一具空殼。” 趙恒嘆道:“難怪您不讓追。這一招,比千軍萬馬還狠。” 沈昭淡淡一笑,隨即收斂神情:“傳令下去,三日后班師回京。沿途不得擾民,每過一城,開倉放糧,賑濟災民。我要讓百姓知道,是誰帶來了和平,又是誰帶來了戰火。” 兩人領命而去。 當夜,沈昭獨坐燈下,翻閱各地密報。 一封來自京城的眼線密信引起了他的注意: “九皇子沈淵昨夜密會兵部尚書裴文遠,談逾一個時辰。裴氏近日頻頻接觸西北邊軍將領,似有異動。另,戶部右侍郎林敬之女,已與九皇子府中管事議親,疑為結盟之舉。” 沈昭看完,冷笑出聲:“好個沈淵,表面清高淡泊,背地里卻在悄悄織網。” 他提筆寫下一道密令: “查清裴文遠與西北諸將往來書信,重點盯防其子裴承志出入宮禁路線。林敬之女婚事暫緩調查,若屬實,即刻掌握證據,待時機成熟一舉揭露。” 寫罷,吹滅蠟燭,躺下閉目。 但他并未入睡。 腦海中不斷浮現父皇的臉龐,還有那九弟溫潤如玉的笑容。他知道,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數日后,大軍啟程返京。 沿途百姓夾道相迎,焚香跪拜。孩童高呼“沈將軍萬勝”,老人涕淚交加,稱其為“活菩薩”。沈昭每至一地,必下馬慰問,發放錢糧,修繕橋梁,減免賦稅。 民間傳言四起:“八皇子仁義愛民,將來必為明君。” 消息傳入京城,朝野震動。 原本對沈昭擁兵自重有所忌憚的大臣們,也開始改口稱贊:“殿下不僅善戰,更能安民,實乃國之棟梁。” 就連一向反對武將干政的文官領袖、左相杜衡,也在朝會上公開表示:“沈昭此舉,深得民心,宜加褒獎。” 唯有少數人保持沉默。 其中一人,便是兵部尚書裴文遠。 早朝之上,皇帝宣讀戰報,宣布嘉獎令: “八皇子沈昭,平定叛亂,安定江南,功勛卓著。特晉爵為‘鎮南王’,賜金千兩,田萬畝,允其開設王府,自置僚屬。另,加授驃騎大將軍銜,統轄南境六州軍事。” 滿朝嘩然。 “鎮南王”乃是親王爵位,僅次于太子。此前大周百年,僅有兩位皇子獲此殊榮,且皆為儲君人選。 如今沈昭尚未立儲,便得此高位,等于明示其地位超然。 更令人震驚的是“自置僚屬”四字??這意味著他可以合法組建自己的政治班底,培養私人勢力。 這已不只是榮耀,而是權力的實質性擴張。 退朝之后,裴文遠匆匆走入一座偏殿,見一人早已等候多時。 那人正是沈淵。 “事情如何?”沈淵問。 裴文遠沉聲道:“陛下已被輿論裹挾,不得不重賞。但我已勸說幾位御史準備彈劾,理由是‘軍功過賞,恐啟藩王跋扈之端’。另外,林敬那邊也答應配合,將在財政問題上發難。” 沈淵點頭:“很好。我們要做的,不是阻止他受賞,而是讓他每一步都走得艱難。讓天下人看到,他得到的一切,都不是那么光彩。” 裴文遠遲疑道:“可民間聲望太高,恐怕難以扭轉。” 沈淵微笑:“聲望如云,風吹即散。真正決定命運的,是朝堂上的椅子,是皇帝心中的天平。只要父皇一日未立儲,我就仍有機會。” 他望向窗外,陽光灑落在青磚地上,斑駁陸離。 “沈昭以為贏了一戰就贏了天下?錯了。這場棋局,我才剛剛落下第一子。” 與此同時,沈昭的車駕已抵達京郊。 十里長亭外,文武百官列隊迎接。鑼鼓喧天,彩旗飄揚。 沈昭身披銀甲,騎白馬緩行,神情淡然,對歡呼視若無睹。 唯有當他看見人群中一位白發老婦顫巍巍捧著一碗清水跪地相迎時,才勒馬停下。 “老人家,這是做什么?” 老婦含淚道:“老身兒子死于前年饑荒,家中田地被豪強強占。前些日子聽說殿下下令清查屯田,懲辦貪官,還地于民……這是我家鄉的井水,愿殿下飲之,知民間甘苦。” 沈昭下馬,接過碗,一飲而盡。 全場寂靜。 隨后,不知是誰帶頭,百姓齊聲高呼:“鎮南王千歲!千千歲!” 聲浪如潮,直沖云霄。 沈昭抬頭望天,心中默念: “父皇,你看清楚了嗎? 這才是真正的江山社稷。 我不是為了爭權而來,我是為了守住這片土地而來。 若你要試我的忠誠,我不怕。 若你要看我的野心,我也無所遁形。 但請記住?? 誰若阻我安民之路,誰就是天下之敵。”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九龍奪嫡,我真不想當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小說中文網只為原作者三山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山風并收藏九龍奪嫡,我真不想當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