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兒慢慢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1章 鐘山書院,為變法,我視死如歸,小魚兒慢慢游,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71章鐘山書院第12頁 鐘山書院 也即是后來荊公學院的前身,由王安石所辦,陸陸續續,斷斷續續的時停時辦,現如今已經在整個江南,乃至天下都頗有名氣,這里主講王安石的新學,與洛陽二程的理學可謂是一時瑜亮。 而隨著王安石權知江寧府,起復在即,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他拜相也是早晚的事,新學也終于得以漸漸壓過了理學一頭,以至于最近這段時日以來,特意從外地慕名拜訪的學子也日漸多了起來,其中也不乏許多家世顯赫之輩。 “哥,快些,咱們快些,莫要遲到了,遲到是要打手心,甚至罰站的?!?/br> “都怪大兄,早上的時候非要吃什么煎餅果子,以至于現在這么急急忙忙的?!?/br> 剛下過一場雨,鐘山的青石板路濕漉漉的泛著冷光,王小仙跟著王小虎,王小蝶兩個人拾級而上,心里卻是怎么都有種別扭的感覺。 好歹他也是當過官的人了,突然讓他重新背上書包去上學堂,這感覺實在是有些怪怪的。 王小虎也就不說什么了,王小仙瞥了一眼女扮男裝,但因為已經有了發育,其實依然看得出端倪的王小蝶一眼,一時這怪異之感更加濃郁了。 【梁山伯與祝英臺么?】 這女人,最近瘋狂的迷上了各種經書,雜書,王小仙猜測,是在和王雱相處的時候還是有些自卑了。 他們倆的事兒雖然一直沒有正經的定下,但那也是因為王家尚在孝期的緣故。 然而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王雱在眼下這個時代來說,實在是有點過于優秀了,而王小蝶卻是也確實是顯得普通了一些,雖然王雱很愛吃王小蝶給他炒的菜。 但本質上來說炒菜既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不可替代的手藝,而且大戶人家本來也是不缺廚娘的,王雱也不止一次的提過,讓王小蝶將做菜的手藝直接教給廚娘之類的,這就自然讓她很有危機感了。 人家是不滿二十歲的新科進士,真正的學富五車,說白了,你王小蝶若是不讀點書,肚子里沒點文化,以后兩個人就算是真的在一塊了,恐怕沒了交流這感情也會淡的。 說不好聽的,王雱這種身份,等到孝期結束回京,平日里出去喝酒碰上的陪酒女恐怕也無一不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 這不,就主動提出要來上學來了么。 隨著他們家茶攤上的生意越來越大,雇人也越來越多,本來么,也沒道理繼續還讓王小蝶在后廚忙活了。 當然,北宋其實早有女子書院,江寧本地就有,只是北宋女學大多都是學些醫術,紡織,儒學的話僅有些詩書之類的,這自然入不了王小蝶的法眼, 這丫頭心氣兒極高,上學的目的也不真的只是為了琴棋書畫,寫個詩,對個對子之類的博人一笑,而是真的想學經世致用的學問,想要學習做策論,至少是像王娟一樣沒事兒的時候能跟王小仙進行一番鍵政的。 三人轉過一片翠竹掩映的山坳,眼前豁然開朗,幾椽樸素的屋舍依山勢錯落,黑瓦白墻,檐下掛著些測量水位的竹尺、曬干的藥草,院前一塊平整的緩坡被開墾成菜畦,種著青綠的芥菜和蘿卜。 不等進門,就聽到里面的大聲爭論,宛如吵架,又宛如激情四射的演講一般地道: “農師此言差異,周禮·泉府明明寫著:‘凡賒者,祭祀無過旬日,喪紀無過三月。凡民之貸者,與其有司辯之,以國服為之息?!恕ⅰ郑绾尉筒皇恰J而取息’之意?如何就不能是今日為國庫增益之源頭?這泉府之職,如何就不能類比后世青苗之貸?后世腐儒非要強辯‘泉府只賒不貸’,是‘取息非王道’,豈不是睜眼說瞎話么?” 王小虎:“是龔原龔師兄的聲音,他正在和陸師兄辯經,快,快些,咱們快進去,這般的精彩,可不是每天都有的。”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71章鐘山書院第22頁 一旁,王小蝶也很是興奮,雖然王小仙也不確定他能不能聽得懂,但卻偏偏一副眼珠子都放光的模樣,也不知是對知識的渴望,還是單純想要看人吵架的本能。 進了院中,卻見這里也沒什么講堂,王安石也不在,一共十余名學子各自拿著蒲團在席地而坐,看上去特別的隨意,王雱和王娟則是一身的黑色素布,在一眾青衫學子之中看著也特別的扎眼,見他們進來了,王雱還笑著跟他們點了下頭,王娟則是臉頰閃過一抹羞紅。 【王娟也在?】 王小仙也是一愣,不過隨即也就釋然了。 王娟在,自家妹子就不是書院里唯一的一個女生了么。 至于說,王娟好像是對他有所好感這種事,那也沒什么辦法,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卻見那院子的中央處,正有兩個人相對而坐,正在說話之人,身材高大,皮膚黝黑,身上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想來應該就是龔原了,也是如今這江寧府的通判。 此人乃是嘉祐八年進士,也可以稱是王安石的大弟子了,很早就跟隨王安石了,也是新學弟子中最為出息的一個。 由于陳斌自殺,而且誰都知道王安石在江寧府的這個官職必然是過渡性質,怕是一年都干不上,這諾大的江寧府總不能沒有知府,也沒有判官吧? 甚至就連推官,因為去年元絳查案的緣故,也幾乎都被調走了。 也算是加急,就趕緊讓著龔原過來當這個通判,作為王安石的學生和助手,等王安石什么時候調走了,他也好蕭規曹隨,至少短時間內穩住江寧府的大局。 反正他雖然資歷確實是淺了一些,但他畢竟是一甲進士,已經做過兩屆京官了,倒也勉強夠格,也算是朝廷對他王安石的善意示好,就是不知是曾公亮的手筆還是宋神宗自己的了。 總之,這位“大師兄”的到來,確實是讓江寧的官場上下,乃至這鐘山書院上下,都變得十分振奮,乃至亢奮了。 平日里王安石忙碌的時候,龔原也會來書院代課,當然,更多的時候這倆人都會很忙,學院會由王雱組織代課,甚至是沒人代課讓學生們自由學習乃至互相探討。 而此時跪坐在龔原對面的少年,卻是唇紅齒白,面如冠玉,腰桿挺拔,一眼看過去就覺得十分的英俊,幾乎不在于王雱之下。 面對大師兄的壓迫感卻能從容不迫,一臉沉穩地回道:“鄭康成(鄭玄)注泉府時有云:‘貸者,謂從官借本錢也。息者,所以償本之贏余,非為取其利也?!J,根本在于便民,收其微小利息只為覆蓋官本成本損耗,維持其周轉,此為公義體現。豈可與后世與民爭利、圖謀國庫暴利之斂財術混為一談?國用之息與國用之利,一字之差,卻是天壤之別,是取息本身‘取于民之有制’,還是唯利是圖‘以民為本斂其財’?此非爭一字一句,乃爭經術根本目的!” 王小仙注意到,這個能不卑不亢的和龔原辯論的人,腰間卻是掛了足足四把折扇,六個香囊,身上亂七八糟的能找出不下十余處的女子的定情之物,當即小聲地對王小蝶道:“這個人,你以后離他遠一點,小白臉子沒長好心眼子,再說萬一元澤(王雱的字)小心眼吃醋什么的也不好。” 王小蝶:“干什么,說得好像我一見到英俊男子就要水性楊花似的?!?/br> 王小虎:“這是陸佃陸師兄,是咱們書院的學術方面的魁首,為人正直,治經嚴謹,文采極佳。” 王小仙小聲嘀咕:“文采極佳之人必風流,小虎你以后也要離他遠一點,風流不是什么好事。”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為變法,我視死如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小說中文網只為原作者小魚兒慢慢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魚兒慢慢游并收藏為變法,我視死如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