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花季的安妮在线阅读,大唐乘风录在线阅读,黑道悲情3在线阅读

君雨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0章 羊毛革命,殺手崇禎,君雨秋,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崇禎四年的春風,不僅吹綠了中原的麥苗,也吹向了北方蒼茫的草原。

在五軍都督府洪承疇的精準謀劃下,一項旨在從經濟根基上瓦解后金聯盟、重塑北疆格局的戰略,正以一種看似溫和卻極具韌性的方式展開。

其核心,并非刀劍,而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羊毛。

以往大明與蒙古的邊市,時開時禁,且多以民間自發、官方默許的形式存在,混亂且易被走私集團利用。

此次,崇禎一改舊觀,以皇帝詔令的形式,高調宣布在宣府、大同、薊鎮等幾處關鍵邊境口岸,由朝廷主導,重開并嚴格規范“官營邊市”。

具體運營,則交給了皇帝的白手套——日月集團。

這場貿易,從設計之初就充滿了深遠的戰略考量:

大明輸出品:直擊蒙古軟肋

糧食,不再是容易腐敗的米麥,而是大量輸出高產、耐儲存的玉米、土豆。

這些作物不僅能解蒙古各部青黃不接時的饑荒之憂,其廣泛的適應性甚至暗示著未來可以在蒙古部分地區嘗試種植,從而產生更長遠的吸引力。

雪花鹽,日月集團生產的雪花鹽,潔白、純凈、無苦澀味,品質遠勝后金所能提供的粗劣土鹽,也優于蒙古自產的鹽塊。

這是生活必需品,也是彰顯大明物產豐饒、技術先進的“奢侈品”。

定量鐵鍋, 這是最具策略性的物品。

朝廷允許輸出一定數量的優質鐵鍋,以滿足蒙古人煮食奶茶、肉類的需求,改善其生活條件,示好之意明顯。

但“定量”和“鐵鍋”形態本身就是限制——

既防止其被大量熔鑄成兵器,又通過滿足基本需求來減少其對武器鐵器的渴望。

蒙古輸入品:大明所需的戰略資源

戰馬, 這是大明最渴求的傳統戰略物資,用于裝備和擴充騎兵,是未來與后金決戰的基石。

羊毛, 這是崇禎點名加入貿易清單的“新寵”。

在蒙古人看來,羊毛除了制作簡陋的氈帳、氈毯外,價值有限,遠不如皮草珍貴。

用這些“無用之物”換取急需的糧食和鹽,簡直是天降之喜。

然而,崇禎的真正目的,絕非僅僅是用糧食換馬匹那么簡單。

他看中的,是羊毛背后所代表的巨大經濟和政治潛力。

關鍵在于,如何將低價值的原料,轉化為高價值的商品,從而建立一種可持續的、互利共贏的經濟循環。

這一次,崇禎沒有依賴工部的工匠,而是將目光投向了后宮。

他找到了性情溫婉、在宮中頗有威望的懿安皇后張嫣(其皇嫂)以及周皇后,另外兩個妃子。

在一個暖閣里,崇禎親自向張嫣和一批挑選出來的心靈手巧的宮女,演示了來自前世的簡單毛紡技術:

清洗與梳理,將收購來的、沾滿油脂和雜質的原羊毛,用溫和的堿水(如草木灰水)反復清洗,去除污垢和羊脂(羊脂可另作他用),然后在陽光下曬干。

隨后,用特制的鐵齒梳或竹耙,將干燥的羊毛梳理蓬松,使其纖維分離,變得柔軟順滑。

紡線, 使用改良后的手搖紡車,將梳理好的羊毛紡成粗細均勻的毛線。崇禎甚至提示了合股加捻的方法,以增加毛線的強度。

編織,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崇禎親自用竹針示范了最簡單的平針、上下針等編織技法,教她們如何編織成毛衣、毛褲、圍巾、手套,以及更大件的毛毯。

這些織物一經制成,其優越性立刻顯現,保暖性遠超普通的麻布、棉衣,重量卻比厚重的皮草輕便得多,而且更加柔軟貼身,活動方便。

張嫣皇后對此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親自牽頭,在宮中設立了“織造坊”,招募更多宮女和京城周邊的巧婦,學習并規模化生產。

很快,第一批做工精美、款式大方的羊毛織物被制作出來。

崇禎將其作為“國禮”,贈送給前來邊市貿易或朝貢的漠南蒙古各部首領。

這些首領在寒冷的春季穿上輕便暖和的毛衣,體驗了毛毯的舒適后,無不感到驚奇和欣喜。

他們從未想過,自己土地上那漫山遍野、幾乎任其自生自滅的羊毛,竟能變成如此精美實用的東西。

“羊毛革命”的影響,是潛移默化而又極其深刻的:

為蒙古開辟新財源,增強向心力: 羊毛變成了可以持續產出、并能換取急需物資的“軟黃金”。

蒙古各部牧民開始有意識地增加羊群數量,精心照料,剪毛售予大明。

這為他們提供了穩定的經濟來源,減少了對單一畜牧產品(如馬、牛)和風險較高的掠奪經濟的依賴。

生活水平的切實提升,使得與大明保持友好關系變得有利可圖,大大削弱了后金僅憑武力威懾所能帶來的影響力。

建立經濟依賴,軟化邊界, 一條從蒙古草原收購羊毛,到中原地區加工成紡織品,再部分銷售回蒙古或大明內部的產業鏈雛形開始形成。

經濟上的相互依賴,比單純的政治盟約或軍事威脅更為牢固。

昔日刀兵相見的邊界地區,逐漸被頻繁、合法的商貿活動所軟化,邊境沖突的頻率顯著下降。

促進大明內部產業與就業, 羊毛的清洗、梳理、紡線、編織、染色等工序,需要大量人手,在北方地區催生了新的手工作坊和就業機會。

這在一定程度上安置了因漕運改革等而流動的人口,促進了北方經濟的活躍。

提升軍隊后勤保障, 質地優良的羊毛軍毯、毛衣毛褲,開始逐步配發給駐守北方寒地的邊軍,極大地改善了士兵的越冬條件,減少了非戰斗減員,提升了部隊的戰斗力和平時的士氣。

這場由崇禎親手點燃的“羊毛革命”,沒有硝煙,卻比一場戰役更能動搖后金的戰略根基。

它用經濟的紐帶,巧妙地編織著一張巨大的網,將漠南蒙古各部逐漸拉向大明的懷抱,同時為帝國內部注入了新的經濟活力。

這正體現了崇禎戰略的高明之處,不僅要用刀劍贏得戰爭,更要用織針和錢袋,贏得持久的和平與優勢。

喜歡殺手崇禎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殺手崇禎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軍事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