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神医小农民在线阅读,花季的安妮在线阅读,大唐乘风录在线阅读,黑道悲情3在线阅读

君雨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6章 國公榮養,殺手崇禎,君雨秋,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幾位聯名上書的勛貴同僚接連“意外”身亡的消息,如同冬日里的寒風般吹進英國公府那深邃的庭院時,張維賢獨自坐在書房里,對著搖曳的燭火,感到了刺骨的寒意與一種大勢已去的悲涼。

他明白,那把懸在頭頂的劍,終究是落下了,只是斬向了他身邊的人,而對他,皇帝顯然選擇了另一種更為復雜、也更需要政治智慧的方式。

他在等待,等待皇帝對他這個“首謀”的最終發落。這種等待,比直接的懲罰更令人煎熬。

崇禎皇帝并沒有讓他等太久。

數日之后,一道由司禮監掌印太監曹化淳親自宣讀的圣旨,抵達了英國公府。

旨意的措辭,出乎意料的溫和,甚至可以說是充滿了“體恤老臣”的溫情。

圣旨的開篇,是對張維賢一生功績的高度肯定,稱贊他“勛勞卓著,忠勤體國,于社稷有定鼎之功”。

緊接著,筆鋒委婉一轉,提及“聞國公近染微恙,朕心甚憂。

年事既高,宜當靜養,勿再為國事操勞”。

以此為理由,宣布免去張維賢在五軍都督府的一切實際職務,包括他作為勛貴代表參與軍機議事的權力。

然而,旨意同時明確,保留其英國公的崇高爵位和一切相應待遇,并加封其為“太師”(一個極高的榮譽虛銜)。

崇禎用最體面的方式,剝奪了張維賢所有的實權,將其高高掛起,榮養起來。

這道旨意如同一張柔軟卻堅韌的網,將張維賢牢牢罩住,讓他有苦說不出。

若他抗旨,便是不識抬舉,辜負圣恩;若他接受,則意味著政治生命的終結。

幾乎在同一時間,另一道旨意發往五軍都督府:任命洪承疇為左都督,全面主持都督府日常事務,孫承宗仍掛名中軍都督府主帥但不過問具體事務,秦良玉、曹文詔等帝黨將領的權力則進一步鞏固和明確。

至此,帝國的最高軍事指揮機構,徹底、干凈地落入了以洪承疇為首的“帝黨”少壯派軍官團手中,再無任何舊勛貴的掣肘。

就在張維賢心情復雜地接旨謝恩后不久,另一則消息傳來,如同在苦澀的藥湯中投入了一顆蜜棗。

他的兒子,張之極,原在御馬監擔任不太起眼的副職,突然被皇帝破格提拔!

崇禎在召見張之極時,對他大加贊賞,稱其“勤勉王事,忠勇可嘉,頗有其父之風”,當場擢升其為御馬監實權副統領,地位僅次于掌印太監曹化淳,具體負責掌管御馬監精銳騎兵的日常訓練和一部分禁宮衛戍事務。

這是一個極其要害的職位,非皇帝絕對信任之心腹不能擔任。

崇禎還時常在公開場合勉勵張之極,表現出對這位年輕勛貴后代的極大期許和信任。

這一手“施恩子嗣”,其政治含義極其深刻:

安撫與補償: 明確告訴張維賢,皇帝對他個人并無惡意,打擊僅限于其政治主張。你張維賢退下去,你的兒子朕會重用,英國公府的富貴榮華乃至未來的政治前途,依然有保障。

人質與紐帶: 張之極在御馬監擔任要職,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皇帝手中的人質,使得張維賢投鼠忌器,絕不敢再有異動。同時,張之極也成了連接皇帝與英國公府的新紐帶,維持著表面上的君臣和睦。

分化與示范: 此舉做給其他勛貴看:順服者,子孫前程似錦;逆悖者,身死族滅。鼓勵勛貴集團將未來寄托在忠于皇帝的下一代身上,而非固守舊勢力的老一代。

最高潮的部分,是崇禎皇帝決定親自駕臨英國公府“探病”。

這在外界看來,是無上的榮寵。

那日下午,皇帝的鑾駕抵達英國公府。

府中上下,早已跪迎一片。崇禎身著常服,神情溫和,親手扶起顫巍巍的張維賢,連聲道:“老國公快快請起,朕是來探望您的,不必多禮。”

在張維賢的書房內,崇禎與他進行了長達一個時辰的“閑談”。

崇禎絕口不提之前的奏疏風波和幾位勛貴的“意外”,而是深情地回顧了張維賢在關鍵時刻穩定朝局的功績,感慨道:“若無老國公當年鼎力相助,朕初登大寶之時,局勢恐更為艱難。此情此景,朕至今銘記于心。”

他環顧著書房內象征英國公府榮耀的丹書鐵券和御賜匾額,鄭重承諾:“英國公一脈,與國同休。只要大明江山在,英國公府的富貴尊榮,便世代不絕。”

“朕希望老國公能安心靜養,含飴弄孫,享天倫之樂,朝廷之事,自有晚輩們去操持。”

這番話,既是定心丸,也是最后的通牒。它清晰地劃定了界限:你張維賢的歷史功績,朕記得;你家族的榮華富貴,朕保證;但未來的朝局,請你徹底放手。

面對皇帝這一套組合拳——架空的現實、兒子的前程、親臨的體面、以及血淋淋的警告——

張維賢徹底無言以對。

他還能說什么?反抗?

那不僅會毀掉自己一世的忠名,更會立刻將整個家族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皇帝給足了他臺階,甚至為他的后代鋪好了路。他除了接受這份“榮養”,別無選擇。

送走皇帝后,張維賢獨自站在庭院中,望著四角的天空,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這口氣中,有無奈,有失落,有對過往時代的眷戀,但也有一絲如釋重負的解脫。

他或許心有不甘,但看到兒子張之極因禍得福,備受重用,家族門楣得以保全,甚至可能在新朝煥發新的生機,他內心深處,也未嘗沒有一絲欣慰。

他最終選擇了沉默,接受了被時代浪潮推向岸邊的命運,從此閉門謝客,真正過上了“太師國公”的榮養生活。

通過這番極致嫻熟的政治操作,崇禎兵不血刃地解決了最具象征意義的反對派領袖。

他既展現了冷酷無情、清除障礙的決絕,也體現了網開一面、穩定人心的手腕。

他沒有制造一個壯烈的殉道者,而是成功地將其轉化成了一個無害的象征符號。

英國公張維賢的“榮養”,標志著一個時代的徹底終結。

舊勛貴集團作為一股獨立的政治力量,從此退出了大明帝國的權力核心。

朝堂之上,思想高度統一;軍隊之中,指揮權徹底集中。

喜歡殺手崇禎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殺手崇禎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軍事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