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雨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1章 沐國公府被夷平,殺手崇禎,君雨秋,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崇禎五年七月初,西南叛亂的烽火已呈燎原之勢。
貴州貴陽被圍,四川重慶告急,云南東部動蕩不安。
然而,無論是北京的朝廷還是叛軍首領安邦彥,都將目光投向了云南府(昆明)——那座象征著大明帝國在西南邊陲至高無上統治權威的黔國公府(俗稱沐王府)。
沐氏家族,自明初沐英始,世代鎮守云南,與明朝相始終。
黔國公(俗稱沐國公)不僅是世襲罔替的最高爵位,更是手握重兵的鎮守總兵官,是明朝在云南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政治象征和軍事支柱。
當代黔國公沐啟元(或根據時間線調整為合適的繼承者),盡管可能才能平庸,但其府邸——沐王府,本身就是一座堅固的城堡,守衛森嚴,庫存著大量的兵甲糧餉。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對周邊土司的一種強大威懾。
叛軍首領安邦彥深知,若不拔除沐王府這個明朝在云南的“定海神針”,他在貴州的勝利就不穩固,甚至可能陷入明軍從云南發起的反撲。
因此,他制定了一個極其大膽且殘忍的計劃:突襲云南府,夷平沐王府,徹底摧毀明朝在西南的統治中心,從而震懾所有仍在觀望的土司,并試圖一舉奪取云南的財富和軍械來壯大自己。
安邦彥沒有選擇強攻防守嚴密的云南府城。他采取了一個更為陰險和高效的策略:
安邦彥利用多年經營的關系網,重金收買了沐王府內部的一些不得志的彝族、白族軍官以及對沐家統治不滿的當地豪強。
這些內應熟知沐王府的布防、換崗時間和內部通道。
安邦彥派遣其麾下最精銳的一支山地彝兵,人數約三千,由他的心腹將領安武功(或其族中猛將)率領。
這支軍隊不走官道,而是沿著險峻的山間密林小道,晝伏夜出,以驚人的速度進行長途奔襲,繞過明軍的所有哨卡,神不知鬼不覺地逼近了云南府。
七月初十,一個沒有月亮的夜晚。
在內應的接應下,叛軍精銳悄然打開云南府的一處側門,如潮水般涌入城中。
他們的目標非常明確——沐王府。
戰斗在沐王府內外爆發,但過程出乎意料的短暫和慘烈。
由于內應的出賣,叛軍對沐王府的防御體系了如指掌。
他們直接攻擊要害,如武庫、馬廄和主院。府中守衛雖然拼死抵抗,但在內外夾擊下迅速崩潰。
叛軍懷著積壓已久的仇恨和對財富的貪婪,展開了無差別的屠殺。
黔國公沐啟元(在府中的主要家族成員)及其家眷、屬官數百口,幾乎全部罹難。
府中積累了兩百多年的珍寶、典籍、檔案被洗劫一空。
在劫掠之后,為了達到最大的震懾效果,叛軍四處縱火。
木結構的殿宇樓臺在熊熊烈火中相繼倒塌,石質的基座也被破壞。
這座歷經十余代、象征著大明王朝在西南無邊權威的宏偉府邸,在一夜之間,被徹底“夷平”,化為一片冒著青煙的廢墟。
“沐國公府被夷平”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傳遍西南,乃至飛報北京,其造成的沖擊是毀滅性的:
沐王府的覆滅,意味著明朝在西南統治的法統象征和權力中心被暴力摧毀。
給所有仍在抵抗的明軍和忠于朝廷的土司的心理打擊是致命的,仿佛“天塌了”。
沐國公是云南的軍政核心。他的死亡和府邸的毀滅,導致云南的指揮系統瞬間癱瘓,各地明軍陷入群龍無首、各自為戰的境地。
叛亂迅速向云南腹地蔓延。
安邦彥的聲望達到頂點。更多觀望的土司和部落紛紛倒向叛軍,認為大明氣數已盡。
叛軍獲得了沐王府庫藏的大量武器糧餉,實力大增。
消息傳到北京,舉朝駭然。
自開國以來,從未有如此地位顯赫的勛臣家族在鎮守地被整體屠滅。
這已經超出了普通叛亂的范疇,是對朱明皇室和整個帝國統治秩序的最赤裸裸的挑戰和羞辱。
崇禎皇帝聞報,據說當場砸碎了御案上的硯臺,怒吼之聲震動了整個乾清宮。
“沐國公府被夷平”事件,是西南叛亂的一個決定性轉折點。
它不再是邊境沖突,而是演變成一場旨在徹底推翻明朝在西南統治的全面戰爭。
這一事件,將崇禎皇帝和他的帝國逼入了墻角,除了以最強的武力進行最徹底的鎮壓,已無任何回旋余地。
它也迫使崇禎必須動用一切可動用的新式力量(如李由的魯軍、孫傳庭的秦軍、御馬監的武衛營),并采取更堅決、更徹底的“改土歸流”政策來應對。
西南的局勢,因沐王府的陷落,而進入了最黑暗、最血腥的階段。
喜歡殺手崇禎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殺手崇禎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