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雨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9章 巨艦的搖籃:蒸汽、龍骨與帝王心,殺手崇禎,君雨秋,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崇禎十六年(1643年)夏,六月。天津大沽口,帝國北方造船總廠(官督商辦)。
渤海灣的風帶著咸腥與煤煙混合的獨特氣味。大沽口船廠,這片昔日以修造漕船、水師舊式帆船為主的灘涂,如今已徹底變了模樣。高聳的船塢滑道如同巨獸的肋骨,深深嵌入海岸。最大的干船塢內,一艘前所未有的巨艦已具雛形。這不是傳統的福船或廣船樣式,而是有著明顯西式飛剪艏和寬闊平直甲板的混合結構。最引人注目的是,船舷兩側赫然裝著巨大的、由大量木質輻條構成的明輪罩殼,仿佛為這海上的樓閣插上了一對翅膀。
船塢旁,新建的鍛鐵車間里,反射爐正噴吐著熾熱的火焰,工人們用長鉗夾著燒紅的鐵條,在汽錘的轟鳴聲中反復鍛打,制造著加固船體的鐵肋。空氣中彌漫著桐油、瀝青、熱鐵、鋸末和蒸汽的復雜氣味。
次輔兼工部尚書、兼領船政事務會辦的徐光啟(以其對西學的研究和務實精神被崇禎重用),正陪著一位身著深藍色樸素箭袖、外罩防塵斗篷的“特殊工匠”,在船廠總監工和幾名葡萄牙、荷蘭籍技師陪同下,視察龍骨鋪設的關鍵工序。這位“工匠”身形挺拔,目光如炬,所到之處,雖無人聲張,但所有官員、工匠無不屏息凝神,動作愈發一絲不茍。
崇禎皇帝朱由檢。
他無視了不遠處為他準備的涼棚和座椅,直接走到那巨大的柚木龍骨前。這根取自南洋的巨木,長達三十余丈,如同巨艦的脊梁,已被精準地安置在滑道上。工匠們正用焦油浸泡過的麻絮和銅釘,將一塊塊厚重的船板固定在龍骨上。
“陛下,此乃首艦‘破浪一號’,”徐光啟恭敬地稟報,聲音因現場的嘈雜而提高,“設計排水一千二百噸,配‘天工叁型’臥式蒸汽機兩臺,驅動兩側明輪。無風狀態下,航速可達八節!輔以三桅帆具,風帆蒸汽并用,航程遠超舊式艦船。”
崇禎伸手,撫摸著那冰冷、粗糙且涂著厚厚焦油的龍骨,仿佛在感受其中蘊含的力量。他抬頭,望向高聳的艦體骨架,問道:“鐵肋安裝,進展如何?”
一旁的紅發葡萄牙技師佩德羅,通過通事(翻譯)連忙回答:“尊貴的皇帝陛下,鐵制肋骨已按設計圖,從船底至舷側,間隔三尺布置,與木質框架交錯,以確保結構堅固,足以承受蒸汽機震動與海浪沖擊。這是目前歐洲,嗯,泰西最先進的技術。”
崇禎的目光掃過佩德羅和他身旁幾位神情略帶緊張又有些自傲的西洋面孔,最后落在徐光啟身上,語氣平淡無波:“徐卿,彼等技師的圖紙、工藝,我大明工匠,掌握幾何?”
徐光啟心中一凜,深知皇帝此問的深意,謹慎答道:“回陛下,臣已遴選匠戶子弟聰穎者百人,隨洋匠跟學。《泰西船說》、《火輪船制》 等譯著已在刊印。然……諸多精微之處,尤以蒸汽機氣缸鏜孔、明輪傳動齒輪咬合等,尚需時日揣摩熟練。”
崇禎未置可否,轉而問道:“木料、鐵料、煤炭,供應可足?”
“回陛下,木料取湖廣、四川之巨木,沿江而下;鐵料由鞍山、大冶鐵廠專供;煤炭則由開平礦務局保障。日月集團已設專司協調運輸,目前尚無匱乏之虞。”
崇禎點了點頭,目光再次投向那龐大的艦體骨架,沉默片刻,忽然問了一個看似不相干的問題:“佩德羅先生,你國的戰艦,在南海,最遠到過哪里?”
通事翻譯后,佩德羅愣了一下,有些自得地回答:“回陛下,我國(葡萄牙)的巨艦,已繞過好望角,抵達印度、馬六甲,乃至遙遠的香料群島(東印度群島)和日本國。”
“日本國……” 崇禎低聲重復了一遍,眼中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冷光。他不再詢問,只是靜靜地站在那里,任由海風吹動他的斗篷。周圍的錘擊聲、鋸木聲、蒸汽機的排氣聲,似乎都成了背景。所有人都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仿佛這位年輕的帝王,正在心中勾勒著一幅遠比眼前艦船更加宏偉、也更加深遠的藍圖。
幾乎在同一時間,上海江南制造總局(設于高昌廟附近)和廣州黃埔船廠,也上演著類似的情景。
黃浦江畔,江南制造總局的船塢內,一艘設計更為精細、側重于巡航與商務的明輪船也已開工。總辦官員正對來自南京工部的巡查官員介紹:“……此船將用于北洋航運公司,往來天津、上海、寧波、福州、廣州,載客運貨,兼傳遞郵件。日后,朝廷政令、軍報傳遞,將不再完全依賴驛道,可海陸并進!”
而在珠江口的黃埔,船廠氛圍則更具攻擊性。這里正在建造的,是更側重于沿岸防御與突擊的鐵肋木殼炮艇,船型較小,但計劃裝備更重型的火炮。船廠總監工是位在粵海與海盜、西洋船只打過多年交道的悍將,他對負責此事的兩廣總督派來的代表粗聲說:“有了這鐵家伙,配上新式爆破彈,看那些紅毛番和海盜的破船,還能不能像以前那樣囂張!老子要讓他們在伶仃洋就嘗嘗厲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喜歡殺手崇禎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殺手崇禎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