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夢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章 新書記與新征程,何以為民,好故夢心,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冬日的青林鎮,山風凜冽,卻吹不散空氣中醞釀的變革氣息。歲末年初,各項工作進入收官與盤點的階段,而人事變動的傳聞,也如同山間繚繞的霧氣,漸漸變得清晰起來。
周德海書記調任縣林業局局長的消息終于得到官方確認。他在青林鎮工作多年,根基深厚,離別之際,自然有許多應酬和交接。李騰懷著感激之情,單獨請老書記吃了一頓便飯。地點還是那家他們常去的小餐館,幾樣家常菜,一壺本地米酒。
“小李啊,”周德海面色微紅,語氣帶著長輩的囑托,“我走了,青林鎮這副擔子,就要交到新書記手里了。你這幾年,我是看著成長起來的,有想法,肯實干,是棵好苗子。以后在新書記手下,要保持這股勁頭,但也要更注意方式方法。宋知遠同志……嗯,他是個有想法、有魄力的領導,跟著他,你能學到更多東西,但也可能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
李騰為周德海斟滿酒,誠懇地說:“周書記,沒有您當年的信任和放手,就沒有我的今天。您的教誨,我永遠記在心里。無論哪位領導來,我都會本本分分做好本職工作,為青林鎮的發展盡力。”
周德海滿意地點點頭,又壓低了些聲音:“縣委黨校的宋校長,背景不簡單,視野開闊,縣里高書記對他很賞識。他這次來接任,說明縣委對青林鎮的未來有更高期望。你之前搞的那個特色產業規劃,很對他的路子,好好準備,機會難得。”
這番話,讓李騰對新任書記宋知遠有了更多的期待,也感到了無形的壓力。
送別周德海后沒幾天,縣委組織部的文件就到了:任命宋知遠同志為青林鎮黨委委員、書記。宋知遠的到任,沒有興師動眾,只是在鎮黨委班子一個小范圍內見了面。他五十歲左右的年紀,身材清瘦,目光銳利,說話語速不快,但邏輯清晰,自帶一種學者型的沉穩與威嚴。
簡單的見面會后,宋知遠并沒有急于聽取全面匯報,而是對鎮長吳國忠說:“老吳,我先不下去調研了,你把鎮里近三年的工作總結、發展規劃,特別是近期一些重點項目的材料,還有那位……李騰同志搞的那個特色產業規劃草案,都拿給我看看。我先熟悉一下情況。”
這種不走過場、直指核心的工作作風,讓李騰印象深刻。他連忙將已經修改數稿、更加詳實的《青林鎮特色產業發展三年規劃(征求意見稿)》以及其他相關資料整理好,送到了宋知遠的辦公室。
“宋書記,這是您要的材料。”李騰恭敬地放下文件。
宋知遠抬起頭,目光在他臉上停留片刻,點了點頭:“好,放這兒吧。李騰同志,我看了你之前在竹編廠改制和縣經濟工作座談會上的表現,不錯,年輕人就要有這種闖勁和思路。這個規劃我看看,回頭再找你詳細談。”
語氣平淡,卻讓李騰心頭一緊,宋書記果然已經提前做了功課。
接下來的幾天,宋知遠閉門謝客,潛心研讀材料。鎮政府大院的氣氛,因新書記的到來而顯得有些微妙的不同,大家都在觀望,這位從縣委黨校來的新書記,會燒起怎樣的“三把火”。
李騰則繼續埋頭于他的工作。云霧村試種茶葉的項目,在經歷了初期的疑慮后,終于取得了突破。省農科院的專家來看過現場,確認了土壤和氣候的適宜性,拿出了初步的種植方案。村里經過反復討論,決定由村集體牽頭,先流轉五十畝山地作為第一期示范園,十幾戶愿意“吃螃蟹”的村民以勞力或小額資金入股。李騰協調的縣里扶持資金也終于有了眉目。雖然規模不大,但總算邁出了從零到一的關鍵一步。
竹藝合作社那邊也傳來了好消息。老王和小陳從市里帶回了一個旅游紀念品公司的長期合作意向訂單,雖然首批數量不大,但建立了穩定的銷售渠道。更令人驚喜的是,寄往省城那家文創連鎖店的樣品和推介書得到了回應,對方采購經理打來電話,對那套融合了現代設計的竹制文具很感興趣,邀請他們年后再帶更多樣品去省城詳談。
這天下午,李騰正在辦公室和小陳一起整理去省城洽談需要準備的資料,電話鈴響了。是宋知遠書記打來的,語氣依舊平靜:“李騰同志,現在有空的話,請到我辦公室來一下。”
李騰心知,關于規劃的談話來了。他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衣領,拿起筆記本和筆,快步走向書記辦公室。
敲門進去,宋知遠正坐在辦公桌后,面前攤開的正是那份《青林鎮特色產業發展三年規劃》,上面有不少用紅筆做的批注。
“宋書記。”李騰恭敬地站定。
“坐。”宋知遠指了指對面的椅子,目光從文件上抬起,看向李騰,“規劃我仔細看了。思路很清晰,定位也準確,‘生態立鎮、特色興鎮’,這八個字抓到了青林鎮的命脈。不是人云亦云搞工業,而是立足自身優勢,做差異化文章,這一點很難得。”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喜歡何以為民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何以為民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何以為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小說中文網只為原作者好故夢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好故夢心并收藏何以為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