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萬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9 時代終究是不斷往前走的,銀河道士,我的符箓專克高科技,一眼萬念,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佛門在這個宇宙中屏蔽了一切信息和記憶,乃至于整個人類文明史都找不到佛門的蹤跡,對于這一脈沒有任何信息和情報。
不過佛門是存在的,只是遁入了“空門”,洗去了自己在《寰宇》游戲里的存在信息,他們的面板上沒有任何信息。
《寰宇》讀取不到佛門的信息,也屏蔽了佛門的存在。很難說明是因為佛門自己放棄了自己的存在,還是《寰宇》游戲對佛門執行了某種懲罰機制。
總之,當佛門放棄了自己人類的身份的時候,《寰宇》游戲和人類氣運也放棄了佛門,這一脈將徹底從人類氣運中消失。
張波很想進入那個所謂的“空門”看一看的,不知道在不為人知的這些年,佛門到底發展成了什么樣。
畢竟可以堆出一個神話層次的佛門傳人,本身就表明了他們的實力和底蘊可真不差。
要知道,儒門傳人,那位“書生”,也就是余家老祖,現在還卡在位神層次,躍升無門呢!
他還沒有渡過自己的“死劫”。而這份死劫到底能不能過去,他還一點都沒把握。
不過不管怎么說,離開了人道氣運的佛門被判定成了妖,佛門傳人修行的一切神通,包括大日如來印也被張波輕松煉化,化為己用。
這算是《寰宇》游戲擺明車馬的態度:佛門既然拋棄了人類的身份,那么就別想再沾手任何人類的事情!
伸手剁手,伸腳剁腳!
而且有張波的存在,也不允許任何一人轉職為佛門護法神。
話說回來,在《封神演義》的劇情里就有,當道門內訌的時候,西方教的佛門就伺機渾水摸魚,不知道拐走了多少道門弟子,填充西方教勢力。
三教共簽封神榜,最后得利最大的是西方教,最后化為佛門,更是壓了道門一頭。
現在這個世道,佛門想要再渾水摸魚偷偷轉化弟子,可就做不到了。
八部天龍眾,再也沒一個能出來!
……
接下來的幾年,張波倒是真的清閑下來。尤其是將佛門的神通,包括大日如來印、寶瓶印、獅子印,還有金剛印、不動明王印修成以后,就純粹當個看客了。
仙女星系里打的越來越激烈,世家的底蘊和權柄被層層削弱,散人崛起,并且以各種不同方式的執政模式漸漸成為人道主流。
就連窩在銀河系角落里的原人類聯邦勢力,也進入仙女星系,仗著新地圖新版本新機緣的大時代,恢復了不少元氣。
一時間,倒是足以稱得上是百家齊鳴。
當然,嚴格說起來張波也并不是天天啥都不干,只知道喝六神花露水。畢竟他有著那么多的女朋友呢,包括許多的智械靈仆們,也是要升級的。
所以偶爾也會去仙女星系,帶她們升級,紛紛提升到1000級,觸發傳說躍升任務。
同時,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事情,就是錘煉他原先的兩把主武器,心靈之槍和墨龍劍。
心靈之槍是他的專屬武器,墨龍劍劍靈阿音更是他降服的第一個史詩級的靈仆,無論如何都要給她一份底蘊和進化的機緣。
所以,他把自己的煉器術好好的鉆研了一下,是真的下了苦心來研究學習。
有兜率八卦爐,有完整的科技知識體系和無數智械靈仆們構建的數據庫,有海量的天地靈髓、生命源晶,乃至于還有天道造化珠時刻提供造化之力。
真要是用心鉆研煉器術,成果裴然。甚至于單單只是煉器界面上領悟的各種技能和技術知識突破,都足以完成傳說躍升任務的其中一個要求了。
一萬個技術突破,是真的很簡單。
……
星海歷1229年,紅死神恒星終于被徹底煉化。花了整整46年,才給這顆恒星種上星核,并且聚攏了這顆超級太陽的所有星力和氣運。
張啟對于這顆恒星的“燈塔”效果有了更深的了解,甚至于看到了這股燈塔時刻散發著一股暗物質信號波,輻射向四面八方,整個宇宙。
范圍極大,幾乎無法推算到底多遠,完全可以說它是向整個宇宙都在發散信號。
可以確定了,真的有一批人遠離了銀河系,可能跑到了宇宙邊緣,誰都不知道到底有多遠的地方。
他們建造了紅死神這座燈塔,似乎是想要“回來”的時候能有個指引和路標。
只是不知道多少年過去了,那批人到底還在不在,還有沒有活著,還能不能感受到紅死神的信號,是真的不確定。
銀河系是人類的家鄉,離開銀河系太久的人類,到底還算不算人類?
這一點,也是誰都不知道。
……
星海歷1233年開始,張波的本命寵物,月神望舒的力量開始呈爆發性增長。
她是月神,是人類誕生的第一位傳說級強者,更是在生死大劫中凋零,卻依舊殘留了一絲神魂不滅,至今仍然在人類祖星月球上駐守。
而成為張波的本命寵物后,她才算是用另一種方式復活。
月神締造的唯一一個傳說篇章就是“明月永存”,當一顆生命星球上以人類為主的時候,這顆生命星球就會誕生一顆伴生月球,成為天然的地外衛星。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喜歡銀河道士,我的符箓專克高科技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銀河道士,我的符箓專克高科技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銀河道士,我的符箓專克高科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小說中文網只為原作者一眼萬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眼萬念并收藏銀河道士,我的符箓專克高科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