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里裝著歷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7章 劉義隆朝堂論北伐;拓跋燾寫信激文帝,笑談資治通鑒之南北朝,兜里裝著歷史,小說中文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義隆小病了一段時間,經過太醫(yī)的精心調理,很快恢復如初。
他腦海還存留著拓跋燾兵敗懸瓠的熱潮,沒別的事,就一個念頭,北伐,消滅拓跋燾!恢復中華一統(tǒng)!
總有人見風使舵,逢君之惡,不停的煽風點火。
有倆白面書生,一個是丹楊尹徐湛之、另一個吏部尚書江湛,那是真會??!
不過他倆和彭城太守王玄謨一比,還是稍遜一籌。
反正這三人就是臭貨!
那是一封奏折,又一封奏折的往上遞,恨不得劉義隆現在拔腿就走!
左軍將軍劉康祖是有見識的,見劉義隆情緒高漲,跟發(fā)了高燒一樣,也不敢愣勸,只好換了一種緩和的方式道:“今年馬上到年底了,陛下從長計議方好,明年再說吧……”
太子劉劭也已經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想法,覺得此事不可行,鬧不好,跟祖父一個下場,那場北伐,一百多位將軍戰(zhàn)死,慘烈異常,父親再厲害,還能比得上祖父劉裕嗎?于是聯(lián)合護軍將軍蕭思話竭力勸戰(zhàn),文帝劉義隆根本對他們不屑一顧。
劉義隆確實心急,他不到十八歲登上帝位,如今都四十四了,多少韶華已過,眼見著拓跋燾統(tǒng)一北方,日見強盛,如果再拖幾年,誰知道自己還有沒有那個實力能打得過拓跋燾,還有誰能保證拓跋燾不會主動打過長江來?到時候就被動了,進攻永遠是最好防守!
他嘆息道:“北方苦虜久矣,拓跋虐政待民,各地義兵蜂起,我們耽誤一周,都會讓那些舉著義旗的人心寒,不能再等了!”
收復山蠻各族的沈慶之,已經升為太子步兵校尉,他反復思量,日夜推演,都覺得勝算不大,于是進諫說:“陛下,雖然我們剛剛重挫了賊寇的氣焰,可是我們那是守城,不是進攻??!
我們是步兵,他們是騎兵,如果就攻勢來論,我們敵不過他們。
再說以前檀道濟兩次出兵,都沒戰(zhàn)勝,雖然有到彥之指揮不利的因素,可是實際情況也在那里擺著呢。
而且如今,我估計了一下咱們這邊的領軍之人,像王玄謨這樣的人,能力上真的能超過檀道濟將領嗎?
經過倆次北伐失利,我軍氣勢大也不如前,這第三次北伐,一旦失利,恐怕會招來不必要的羞辱和災難?!?/br>
劉義隆反駁他說:“不要再提檀道濟了,沒有他,難道你們這些將領就不會打仗了嗎?再說檀道濟當年如果不是故弄玄虛,想顯示自己高明,怎么會保存賊寇至今!”
沈慶之一聽,您這也不說理??!不是到彥之鬧眼睛,臨陣脫逃,檀道濟怎么能敗呢?
劉義隆也覺得話說的有點急了,平緩了一下語氣道:“蠻虜拓跋燾依仗的,只是戰(zhàn)馬。今年夏天不同往年,雨水充足,河道通暢無阻。
如果我們突然發(fā)起進攻,乘船北上,北魏守軍一定會驚慌失措,棄城逃走,而駐守滑臺的還是小股魏軍,攻克他們如探囊取物,只要攻下滑臺,用他們囤積的糧秣安撫百姓,然后再奪取虎牢、洛陽,自然水到渠成。
只要堅持到入冬,我們所得城池,已經連接成片,蠻虜的戰(zhàn)馬即使跨過黃河也會被我們活活抓住。”
聽著很有道理,但是沈慶之依然堅持己見。
文帝說不過他,于是讓徐湛之、江湛同他辯論。
沒說兩句沈慶之惱了,道說:“耕田之事,須得請教農夫,紡織的事就該問織女。陛下咱們現在在研究打仗的事,您讓我跟倆個白面書生討論什么!”文帝看他嘰嘰鬧鬧的樣子,忍不住哈哈大笑。
早有密探把劉宋將要北伐的消息,傳回了平城,北魏國主拓跋燾還是吃了一驚,劉宋的戰(zhàn)斗力他是領教過的,真要打過來,還真勝負難料!
于是他又開始發(fā)揮自己陰陽怪氣的特長,給劉義隆去了一封信,這拓跋燾好像特別愛寫信。
信中說:“咱們兩國罷兵修好已經有段時間了,你貪得無厭的老毛病是不是又犯了?告訴你,沒事我就南下去查看邊境,你知道我去了多少趟!你從我這里聊扯誘騙過去多少人了?我都沒跟你計較!
我聽說你欲自來,如果你有本事到了中山及桑乾川,放心,你可以橫著走,我則來亦不迎,去亦不送。
你看你是在江南住膩歪了,想跟我換一下,那也行,平城給你,我去揚州。咱倆換地而居。
你快五十歲的人了,聽說弱不經風,足不出戶,跟個三歲的嬰兒有一拼,和我這樣的頂天立地,生長在馬背上的強者怎么比?
你若要來,無物可贈,今送你上等獵馬十二匹,還有御寒的棉氈、預防傷風的藥物等等。
彼遠來是客,馬力不足,可乘我給你的馬;如果水土不服,我送你的藥可以救你的命!好自為之!”
劉義隆看完大笑不止,跟侍衛(wèi)道:“我快五十了?他難道年輕啊?不過比我小一歲,裝什么嫩!”
劉義隆信心滿滿,心中暗道,等我抓到你,非讓你知道誰才是老大不可!你個賊胡,書法不咋的,還老給我寫信,鬧死心了!
公元450年秋七月,十二日,文帝劉義隆下詔說:“蠻虜拓跋燾,雖然近來兵敗懸瓠,可是狼子野心并沒有改變!
而且近日河朔、秦、雍等州的漢族百姓和戎族同胞都上疏朝廷,奏請我朝發(fā)兵解救他們于水火之中,對我們翹首以待,望眼欲穿!北伐之日起正在這今天!”
南北巔峰對決終于開始了。
劉義隆開始調兵遣將,可以這么說他之所以被稱為文帝,說明武力值一般,這就跟酒桌上的人一樣,酒量不咋地,膽量還行!
劉義隆兵發(fā)三路:
一路入黃河,由寧朔將軍王玄謨、太子步兵校尉沈慶之,鎮(zhèn)軍諮議參軍申坦之率領。并任命青、冀二州刺史蕭斌為都統(tǒng),總督全局。
第二路:取許昌,由太子左衛(wèi)率臧質率領。
第三路:朵洛陽,由驍騎將軍王方回領軍。
另外詔令徐、兗二州刺史武陵王劉駿,豫州刺史南平王劉鑠,各自統(tǒng)兵,從東西兩個方向一起進攻。
還派出一支騷擾部隊,由梁州、南、北秦,三州刺史劉秀之,在隴西一帶搞破壞。
江夏王劉義恭負責指揮各路大軍的調度、出駐彭城!
這陣容不可謂不豪華,真是全明星陣容,可惜少了兩個人,一個是檀道濟,另一個是裴方明!殺早了!
喜歡笑談資治通鑒之南北朝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笑談資治通鑒之南北朝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笑談資治通鑒之南北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小說中文網只為原作者兜里裝著歷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兜里裝著歷史并收藏笑談資治通鑒之南北朝最新章節(jié)。